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其他专区
›
历史专区
›
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什么被道光皇帝诬“误国误朕”
返回列表
查看:
950
|
回复:
0
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什么被道光皇帝诬“误国误朕”
[复制链接]
历史老师
历史老师
当前离线
积分
455322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45万
积分
研究生
研究生, 积分 4553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44678 积分
研究生, 积分 4553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44678 积分
积分
455322
发消息
发表于 2017-6-16 13: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林则徐并非“误国误朕”而是民族英雄,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他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包括英国很多学者都称赞林则徐,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虎门销烟在国际上都是正面评价,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某些人为了哗众取宠,竟然说出林则徐虎门销烟是“误国误朕”这样的话,我非常的不理解,有感于此,我想有必要把这件事讲清楚。
历史研究切忌矫枉过正,需要矫枉,但不能过正。比如我们可以从某个侧面认为秦桧、吴三桂的行为有可以理解的地方,但绝对不能矫枉过正,把黑的说成白的,到最后岳飞反倒成了反面人物了。这不仅不是历史研究应该秉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林则徐在嘉道中衰之际是一位治国理政的能臣,属于经世致用派,他在鸦片战争之前已经是清朝的重量级官员,否则道光皇帝也不会让他去禁烟,嘉庆十八年(1813年),林则徐入翰林院庶常馆任庶吉士。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林则徐离开翰林院,往江西南昌任考官,林则徐此后多次担任科举主考官,均公正严肃,在士人中赢得了良好的名声,甚至落第的考生皆致信向林则徐讨论请教,而不是谩骂黑暗啊,有潜规则啊。可见林则徐为官是多么的公正、公平与公开!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二月,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黄河河堤缺口,河南巡抚琦善办事不力,引发大水灾,林则徐不惧琦善满洲贵族的背景,向嘉庆帝直奏琦善的无能,体现了为官清廉、不畏强权的精神。
由于林则徐在官场上不通情理,经常直言不讳,因而遭到同僚的排斥,同时林本人也对官场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对做官产生厌倦的心理,道光元年(1821年),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病危,他以照顾父亲为由辞官而去。
林则徐辞官以后,道光皇帝对他还是非常看重的,也感到惋惜,加上曹振镛、沈维鐈等人一直为林则徐斡旋,道光帝也知道林则徐任内的政绩卓越,因而决定让林则徐复职,特地召见了林则徐并且表扬了他。
道光三年正月(1823年2月),林则徐开始担任江苏按察使,主管江苏省的监察之责,在任期间澄清江苏吏治,改革审判程序,亲自裁决案件,甚至黑夜潜行,明查暗访,验尸时亦亲自动手。短短在任四个月内,就把江苏的积压案件处理十之八九,被江苏人民称颂为“林青天”。有感于江苏风气败坏,因吸食鸦片而起,林则徐这个时候就开始在江苏禁烟了。
同年夏季,江苏大水灾,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聚集,将成民变,官府照样追税。江苏巡抚韩文琦力主用兵镇压,林则徐极力反对,他乘船前往灾变地区,赈济灾民,平息民愤,恢复社会秩序,从而避免了一场民变的发生。
林则徐在禁烟之前,已经在地方上享有很高的名声了,是一位政绩突出的能臣。
下面我们来讨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林则徐的禁烟对不对?
有人说林则徐禁烟的初衷不是为了人民的健康,而是为了不造成银荒兵弱的局面,本质上是为了国家考虑,而不是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我觉得,此言差矣!1823年,林则徐在江苏已经开始禁烟了,这个时候清朝的贸易是入超地位吗?林则徐是有感于白银外流才禁烟的吗?不是!他认为江苏之所以世风日下,风气败坏,全因鸦片害人,于是下令江苏禁烟。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确实激怒了英国人,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但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责任不在林则徐身上,而且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后,知道英国人可能要打过来,于是做好了珠三角地区的防务工作,英国海军觉得珠江口防备森严,于是北上挑衅,来到厦门,发现厦门的防务也很严,又北上到定海,终于在定海找到了开战的良机。林则徐派人快马加鞭,500里加急告诉道光皇帝,中英已经开战了,提醒各地做好防备,无奈马再快,快不过英国的军舰。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之所以战败主要原因不在于中国的武器落后,当时的清政府只是把鸦片战争看作是东南沿海的一次骚乱而已,道光皇帝并不是没有信心打败英国人,而是怕花银子,打仗是要耗费银子的,康乾盛世积攒的银子都被乾隆奢侈的花完了,后世之君常常捉襟见肘,银子不够花。而且当时道光皇帝已经发动全国总动员了,各地的军队正赶赴东南沿海,但是速度太慢,赶到当地,战争已经结束了。想想看,英国人是远道而来,后勤补给是个问题,只要全国总动员,千里海疆全面封锁,举一国之力还打不败英国远征军?
道光皇帝由于当时的认知,他不会认识到中英《南京条约》是多么的丧权辱国,而是把它看成是对英国的恩赐,是用一些小恩小惠来结束一场战争,在他看来是最好的选择,战争再打下去,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呢。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马戛尔尼访问中国,向乾隆皇帝行了三跪九叩之礼,那么乾隆当时就有可能把东南沿海的某个岛恩赐给英国人作贸易。
道光皇帝指责林则徐误国误朕,并不是对林则徐的评价,而是当时一时激愤之言,林则徐过于强硬,激怒了英国人,导致鸦片战争,害的清朝花去了国库很多银子,这是道光皇帝骂他的原因。
实际上道光帝和咸丰帝都对林则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以后,咸丰帝一直想重用林则徐,借用他过去的威望去平定洪杨之乱,大学士穆彰阿、耆英等人极力阻挠,咸丰帝忍无可忍,将穆彰阿革职,永不录用,耆英亦被降职,但是林则徐此时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走到广东普宁时,与世长辞,享年66岁。
林则徐逝世消息一传开,举国悲痛,每天皆有数千人往行馆跪拜,左宗棠得知林则徐逝世后,放声痛哭。
为表彰林则徐,清廷颁旨悼恤林则徐及亲属,晋封林则徐为太子太傅,赦免任内所有处分,他的三名儿子也被授予官职。咸丰元年四月,咸丰帝赐祭葬,派员致祭,颁发《御祭文》和《御赐碑文》,赐谥号“文忠”,以表彰林则徐的功业。
所以说林则徐在当时已经有很高的威望了,并不是后世之人有意的夸大。林则徐虽然对当时世界的认知并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那样,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已经相当不错了。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清朝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世风日下,社会颓废,林则徐这样的能臣可以振奋人心,改变时局。这也是道光帝和咸丰帝为什么赏识林则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清朝官方自己都撤消了对林则徐的处分,我们今天何必苛责林则徐呢?中国出一个民族英雄不容易,希望我们都要好好的珍惜,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界上哪个国家的民族英雄没有缺点?但是为什么他们不去翻案?在欧洲国家,一个国家的民族英雄就有可能是另外一个国家的侵略头目,但是他们从来不在乎另外的国家是什么看法,是自己的民族英雄就可以了。
虎门销烟已经在世界上获得了正面评价,我们更没有必要认为林则徐的禁烟有什么不妥或者不对的地方。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