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其他专区
›
历史专区
›
《黄承彦碑》考辨
返回列表
查看:
363
|
回复:
0
《黄承彦碑》考辨
[复制链接]
历史老师
历史老师
当前离线
积分
455322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45万
积分
研究生
研究生, 积分 4553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44678 积分
研究生, 积分 4553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44678 积分
积分
455322
发消息
发表于 2017-6-11 16: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2000年4月,北京《文物天地》杂志发表了赵地、刘汉屏两位先生《未见著录的汉〈黄承彦碑〉》一文。文章称,赵地先生1977年在天津旧书店购得汉《黄承彦碑》拓本一册。又称:"碑的下半部已剥蚀,全碑共存约180字","从现存文字看,可知若干黄承彦之事迹"。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也是对诸葛亮影响较大的一位老师。研究诸葛亮出山前的耕读生活和成才之路,不能不研究黄承彦。然而,史籍中有关黄承彦的记载,只有简短的两条:一条是《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襄阳记》曰:"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一条是《襄阳耆旧记》蔡瑁条载:"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
由于有关黄承彦的史料不多,研究无法深入。近年来,我们试图从地方文献和寻访遗迹等方面去努力搜索,也没有大的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当读到赵地二位先生黄承彦碑拓片的文章后,顿时便产生了柳暗花明的感觉。经过不断寻查,与赵地先生取得了联系。赵先生热情真诚相助,先后寄来了拓本的复印件及全文照片,样释拓片文字,并对碑刻的形成、拓本的流传及其书法艺术价值,提出了重要的学术见解。残碑拓片全文如下。
汉故黄君之碑
先生讳承彦沔南白水人也□□□□其先乃□帝之苗……当其时若先生者感天之志刚坚□□□□……□之禀性纯诚德音洋溢乎朝野天资刚健□□伟绩载记于史册有果毅之志无畏葸之心····乃若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也唐豕不若而清□无□者纯理词穆天□又其倜傥不群健……非碌碌庸众者所可同日语而其倜……于□□……四年甲寅朔葬于城西四十?里?……当其时士友感德禀性不群乃人称……相议乃作词曰蔼蔼前哲玉浩光明□□□□遐迩共□□……克勤克俭既和且平坚若介石穆如?清??风?人往风微刊石勒铭。
赵先生在校释后记中说:全碑存完好字158个,可辨认半字24个,字大6厘米,以13行计之,碑宽约1米。此碑仅存上半部,包括碑额和正文。估计所存上半部高为130余厘米。
现根据拓片残存文字,对以下几个问题加以考辨。
一、关于黄承彦故里
《襄阳记》说,黄承彦是"沔南名士"。"沔南",即汉水以南。黄承彦碑的开头说:"先生讳承彦,沔南白水人也。"在"沔南"之后加了一个具体的地名"白水"。赵文考证"白水"方位,引用了《水经注》卷二八:"(沔)水出安昌县东北大父山,西南流谓之白水。又南迳安昌故城东,屈迳其县南,县故蔡阳之白水乡也。"据此,可以推断黄承彦的家就在故蔡阳之白水乡。
但是,《水经注》中所说的"白水"不在"沔南",而在沔北,即汉水以北。沔(汉)水流经襄阳城,经过鱼梁洲,即转向南流,经宜城、钟祥,然后转向东南流,汇入长江。古白水乡即今枣阳吴店镇。从汉水自襄阳到宜城段流向来说,白水在这一段汉水的东岸;从整条汉水自西向东的流向说,白水在整条汉水的北岸。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水经注》所说的"故蔡阳之白水",不是《黄承彦碑》中所说的"沔南白水"。黄承彦所住的白水,应该在汉水以南。
前引《襄阳记》中的那段话,有两个字是值得琢磨的:黄承彦"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一个"闻"字,就是"听说";一个"即"字,就是"立即"、"马上"的意思。黄承彦听说诸葛亮要选择媳妇,便主动为自己的女儿当红娘,诸葛亮同意,他马上就把女儿送去成亲。这说明黄承彦家离诸葛亮住的隆中不远,往来方便且较频繁。
我们查阅襄阳县地名志,发现襄阳城以西及西南二、三十里范围内的广大农村,有黄家湾、黄家凹、黄家老屋等十多个黄姓地名,但都无法证明哪个地方是1800多年前黄承彦住的地方;在局部现场踏勘中,也发现黄姓家谱碑文,但家谱上限在明代,与汉末有千余年的时间接不上。
细辨拓片上的"沔南白水人"的"白"字,按笔顺"白"字的第一笔左上方还有两笔。不知此两笔是石花印迹,还是正式笔划,如果是正式笔划,那么此字就不是"白"了。
二、关于黄承彦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襄阳记》中说的黄承彦为"沔南名士"应该理解为沔南地区或沔南一带名士。
住在襄阳城东蔡洲的蔡氏家族,是当时荆襄地区头号豪强大族。汉末魏初,是蔡氏家族全盛时期,其代表人物蔡瑁,与曹操关系甚密,官至长水校尉(汉京师屯兵八校尉之一,秩二千石)。蔡瑁的姑父是紧邻襄阳的南阳穰(邓县)人张温,官至太尉;大姐夫是黄承彦,二姐夫是荆州牧刘表。蔡瑁的这些亲戚,都是荆襄地区最上层社会的人物。
黄承彦虽然没有入仕做官,但他是荆襄地区豪强大族中颇有影响的头面人物之一。《襄阳记》评价黄承彦为"高爽开列,"即卓识明见,豁达刚正之意。这不仅是对黄承彦人品和学识的评价也说明黄承彦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口碑与声望。碑文称他"秉性纯诚,德音洋溢乎朝野,天资刚键……伟绩载记于史册,有果敢之志,无畏葸之心。乃若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也……非碌碌庸众者所可同日语"。碑文后段的颂词称他"蔼蔼前哲,玉洁光明,……克勤克俭,既和且平,坚若介石,穆如?清??风?"。这些称赞,与《襄阳记》评价是一致的。
三、关于黄承彦安葬、立碑的时间与地点
碑文曰:"于……四年……?月?甲寅朔葬于城西四十?里?……。"这个"四年"是指哪一年呢?可以这样推算:黄承彦之女是诸葛亮元配妻子,年龄应与葛亮大体相当。黄女应是黄承彦青年或中年时代所生。黄女出嫁应在公元197年诸葛亮17岁后定居隆中期间的某一年。从黄承彦为"沔南名士"且已获得"高爽开列"的社会评价看,其年龄至少已跨过中年进入老年。推算黄承彦葬年,年号带"四"的年份,汉末有建安四年(199年)、建安十四年(209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公元220年以后,魏、蜀、吴三国在三年内相继建立。公元219年襄樊大战关羽麦城败亡之后,襄阳为曹魏占据。此后相当一段时期襄阳不再有大的战事。公元220年以后,襄阳使用年号,按理应为曹魏年号,带"四"的有黄初四年(223年)、太和四年(230年),以上五个带"四"的年份中,只有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是阴历朔为甲寅的月份(见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如果断定黄承彦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葬,其卒年则可能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此时黄承彦应早已进入老年期。
黄承彦安葬地点。碑文中"葬于城西四十?里?"所说的"城",肯定是指襄阳城。黄一生没有异地出仕做官的记载,作为当地豪绅与名士,安葬地无疑应是在家乡。这与《襄阳记》中黄亲自作媒将女儿嫁给隆中诸葛亮的记载,是完全相合的。
黄承彦碑是谁立的呢?碑文说"当其时,士友感德……相议……"。立碑的是黄的生前友好或当地社会名流。"当其时",是指为黄承彦举行丧葬礼仪期间。黄的生前"士友"在一起"相议",立了此碑。从"葬于城西"句中省略"襄阳"一词的语气看,撰写碑文的人就住在襄阳城或襄阳城西。
四、关于碑拓的真伪
笔者承蒙赵地先生热忱相助寄来拓本复印件后。旋即转寄好友、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编委会副主任委员陈翔华教授,陈先生又转请国家图书馆金石组吴之真先生给予鉴定。吴回函说,此拓本国家图书馆也有收藏,但放在"伪刻"柜中。其依据是《增补校碑随笔》一书第664页《伪刻》章中,载有"黄君残碑,隶书,延光四年"一条目。
赵地先生读了吴先生的信后,来信说,《增补校碑随笔》一书1980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王壮宏著。此书赵地早已看过,但该书《伪刻》章中所列黄君残碑与黄承彦碑不是一回事。延光四年是公元125年,而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如果此碑是黄承彦碑,那么诸葛亮出生时,他的老岳父已故去56年,其作伪者岂不是傻子了!因此,依据《增补校碑随笔·伪刻》中所列"黄君残碑"条目,断定此黄承彦碑是伪刻,实为张冠李戴了。
赵先生还说,纵观我国碑帖之翻刻原本是为了艺术之流传,以后则衍变为碑商谋利之手段。因为商人一般文化低,且要求本小,易卖,所翻之本往往为常用的颜柳欧赵的帖。古碑翻刻者甚少。因为年代久远,笔画之风化与碑石之石花十分难描。黄承彦碑仅存上半截,泐字半字多,经济效益低,哪个帖贾碑商肯干明知赔本的生意。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观察,则此碑作伪的难度是很大的,准确说是不可能的。黄碑的书法价值,可与魏《上尊号》、《曹真碑》并驾并超过《曹真碑》。它与文革后期天津发现之《汉雁门太守鲜于璜碑》很接近。要想作伪到书法艺术风格具有如此鲜明时代特征且具如此高度艺术水平,是极难做到的。
碑文中使用了"唐豕"一词,这是考证者必须注意到的一个词。"唐豕"是"唐突"一词的原形。"唐豕"源出《诗经·小雅·鱼藻·渐渐之石》:"有豕白蹄, 烝涉波矣。"郑玄笺注渭:"豕之性能水,又唐突难制"。范晔《后汉书·孔融传》:"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官掖"。这是最早使用"唐突"一词的文章,此后"唐突"一词一直在汉语中使用,流行至今。设想,如果黄承彦碑文不是他的同时代人所撰,而是后世伪刻,那么,伪刻者怎么会想到不用"唐突"而用"唐豕"呢?仅此一词,即可攻破伪刻之说。
五、本文结论
赵地先生所藏《黄承彦碑》的拓本,对深化黄承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拓本的真实性是确定的。拓本提供的历史信息与《襄阳记》所载是一致的,黄承彦故里和墓葬地均在襄阳城西四十里的地方,与隆中距离不远。《黄承彦碑》是黄的生前友好、当地社会名流立的,碑文内容进一步证实黄承彦是荆襄一带德高望重的大名士与豪绅。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还得到本市学者白亦奠先生的热情帮助,本文采用了他的一些学术见解,在此谨致谢意。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