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5|回复: 0

物以稀为贵的明清犀角杯 中国古代的奢侈品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45万

积分

研究生

Rank: 8Rank: 8

积分
455322
发表于 2017-6-8 14: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康熙犀角雕「穆王八骏图」盃
犀角,亦称文犀角,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牙角料之一。早在中国古代它就与夜光璧、明月珠和碧玉相提并论,只有皇帝和贵族才能享受的物品。《汉书》曾记载:“南越王赵陀献文帝犀角十”。又如《战国策·楚策》中称:楚王“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由此可见在古代,犀角的身价已十分昂贵。传说犀牛于荒野欲喝水而遇沼泽污水时,会伸头引角在污水里搅拌,不一会清水即现。更有传说犀角有解毒有功能,但不管传说究竟为何,这些流行观念都能说明在各各时代,犀角的珍贵性。
当时古代的中国并不出产犀角,大多从国外输入,数量较少而更显得十分珍贵,在考古发掘中只有牛、羊、鹿等角制品出士,从没发现有犀角器物。明代时期人们仅以它为药材使用,后宫廷御医将犀角雕镂为杯,盛入酒后饮用。据《本草·犀》记载:“入药惟犀生者为佳”,用此饮服具有解毒,解热之功能。18世纪后非洲黑白两种犀角大量进口中国,犀角逐渐成为专供观赏的雕刻艺术品。有钱人常常购买几件陈设于柜、窗、台、几、案架上,既起到点缀美化环境,又成为炫耀财富的标志。
清康熙 犀角莱菔尊《康熙御制》
楷书款
估价:180 万港元/250 万美元
成交价:3,986 萬港元 / 512 萬美元
清康熙犀角莱菔尊 (見右图,估价:180 万-250 万港元/23 万-32 万美元) 亦是不可多得的重
器。此作线条修长,丰肩敛腹,這种瓶式最为人熟悉者是十七世紀中及十八世纪初的康熙
豇豆红釉莱菔尊,惟施豇豆红釉者器形略大。莱菔尊又名「三弦瓶」,「莱菔」即「萝卜」之別稱。
這类珍罕之作常被纳入著名的八大类康熙豇豆红釉文房清玩,同类型的瓶式
器物在清代亦十分流行。本拍品的犀角料呈润泽的蜜色,间以茶色条纹,观之含蓄悦目,
与秀美的瓶形相得益彰。 犀牛角的文化意涵
自古以來,中国人一直认为犀牛角蕴含着神秘莫测的力量,這和其药用价值不無关系。相传,犀角研成粉
末后入药,既可解毒散热,亦可延年益寿。犀角更具化毒示警之奇效,此说由来已久,故此犀角常被雕琢
成各款角盃,並饰以千变万化的祥瑞题材,使名貴的犀牛角脱胎换骨,焕发出更动人的风姿。
佳士得
松竹堂珍藏 – 重要犀角雕刻(ii)
明末-清初 犀角雕牡丹亭杯
明末清初,江南是全国雕镂犀角艺术品的集中地区,苏州的鲍天成和无锡的尤通,他俩出类拔萃的犀角雕刻品被誉为“吴中绝技”和“尤犀杯”。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均藏有他们珍贵的作品。
犀角雕刻品在清代末期,就被来中国的欧美艺术品爱好者大量收购去,并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经常露面。据成立于1744年苏富比拍卖行和1776年的佳士得艺术品公司,在本世纪初举办的艺术品拍卖会中,都有中国犀角雕刻品的拍卖纪录。至今,犀角雕刻品的国际交易中心仍在欧美地区。犀角,亦称文犀角,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牙角料之一。早在中国古代它就与夜光璧、明月珠和碧玉相提并论,只有皇帝和贵族才能享受的物品。《汉书》曾记载:“南越王赵陀献文帝犀角十”。又如《战国策·楚策》中称:楚王“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由此可见在古代,犀角的身价已十分昂贵。
明 方弘斋制赤壁夜游犀角杯
当时古代的中国并不出产犀角,大多从国外输入,数量较少而更显得十分珍贵,在考古发掘中只有牛、羊、鹿等角制品出士,从没发现有犀角器物。明代时期人们仅以它为药材使用,后宫廷御医将犀角雕镂为杯,盛入酒后饮用。据《本草·犀》记载:“入药惟犀生者为佳”,用此饮服具有解毒,解热之功能。少时读红楼,只是觉得它的文采好,一个劲地摘抄那些好词好句,对小说里那些深文奥义根本无从领会,也没有兴趣知道。待得年岁渐长,也学了些专业知识,回过头来重修,就读出不少味道来了。
且看《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妙玉在栊翠庵请宝、黛、钗三人吃茶,备极生动。作者着意描写了三件茶具,一个用葫芦做成,一个用竹根雕就,还有一个唤作“点犀”。名字都稀奇古怪。邓云乡在《红楼风俗谭》一书中提到“点犀”,说就是一般人常说的“犀牛杯”。“点犀”也者,犀生角也。“心有灵犀一点通”,珍贵的犀牛角,由根部直到尖端,横断面看,中心有一点白,实际是连成一线,谓之“点灵犀”,是犀牛角中最珍贵者。唐宋人笔记中多有记载,又名“通天犀”。“张世南《宦游纪闻》云:”通天犀脑上角,千岁者长且锐,白星澈端,能出气通天。"说得很专业,文字亦好。老一辈的学人,功底就是厚。不过,老先生的一个提法恐怕要修正一下,这类用犀牛角雕造的杯,古玩行内通称“犀角杯”,而不说“犀牛杯”。
明 犀角雕一世清廉杯
犀角杯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较早的有康熙朝的,不过终以乾隆朝出品最多。从这个角度看,曹雪芹把犀角杯写到小说里,正是那时史实的反映,是小说“来源于生活”的最好的注脚。
犀角杯以珍贵的犀牛角为材,可以想见在当时必是奢侈品,一般蓬门荜户的人家是想也不要想的。时下犀角杯在古玩行内被炒得火热,前些年我曾受邀为几家拍卖行写过一点展品介绍文字,少说也有几十个犀角杯曾经上手摩挲把玩过,起拍价动辄二三十万乃至五六十万元,令人咋舌。从考古发现看,虽说犀角杯到明清时才出现,但类似的器物,也是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先秦文献中动辄谈到“兕觥”,如《诗经·豳风·七月》有云:“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个“兕”就是犀牛之别称,不过这个“兕觥”却不好望文生义地理解成现在所说的犀角杯。它其实是铸成犀牛形状的酒器,1959年,山西吕梁县石楼桃花庄曾出土一件牛角形横置青铜器,是商代遗物,被命名为龙纹兕觥,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明 犀角雕竹叶灵芝纹杯
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分析,从前中国也是产犀牛的,数量还不少。但到了汉代以后,犀牛就慢慢绝迹了。到了唐宋两代,犀牛虽然绝迹,却逐渐被人神化。尤其唐人李商隐一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犀牛更有了“灵犀”之称。不少宋代的生活用具上都雕镂有犀牛的形象,如“犀牛望月镜”之类。甚至有人以犀兕为别号的。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文武兼秉,和尚义端说他是“青兕”再世,辛遂以“青兕”为号。
到明清时,之所以犀角杯这般受追捧,有多种原因。一是物以稀为贵,这时的犀角都是从非洲舶来的,自然奇货可珍。二是犀角还有珍贵的药用价值。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引东晋陶弘景语曰:“入药惟雄犀生者为佳。若犀片及见成(即现成)器物皆被蒸煮,不堪用。”犀角入药,据云还是强力解毒剂,其珍贵也在于此。以之制成杯盏等物,如同银筷一样,还有防毒、解毒之效。明人笔记曾载,万历年间,常熟赵用贤任礼部侍郎,觅得一个犀角杯,视若拱璧。后来该杯被人盗走,赵家人四出搜索,遍寻不得。赵临终前有言,务必找回犀角杯,作为传家宝,让长子嫡孙世世代代传下去。赵氏后裔始终铭记祖上遗言,一代一代,努力寻访,二百年之后,终于探得了辗转流传的犀角杯,在山东曲阜颜氏手中。最后,赵氏后裔仰仗内阁学士翁方纲大力,用一件上好玉杯换回了犀角杯,赵家将犀角杯虔敬地供奉到自家祖庙,告慰于列祖列宗。翁方纲还特地撰写了《兕觥归赵歌》作为纪念,当时“兕觥归赵”还在艺林传为佳话。
据资料介绍,明早期多浮雕或镂整株的葵花、玉兰、牡丹、茶花等图案,枝叶简练茁壮,大朵花常衬托花蕾。山水人物为题材的作品,画面多由下而上铺陈,或山林叠嶂,或殿阁庭院,人物活跃于其间,多表现深远、幽闲、高逸的意境。这一时期也常见蟠螭纹作品。刀法圆滑光润,不留雕刻痕迹,是明早期犀角雕刻的特点。
明中叶,犀角制品成为时尚,艺术风格向纤巧细腻、刀工快利、布局繁缛的方向发展。花卉题材仍占主导地位,但多彩用折枝小花和四季花作装饰,整株大朵花图案的作品减少。采用减地阳文的作品增多。山水人物纹题材的作品仍保持明初的某些特点。图案繁缛,刀锋快利,显露锋芒是这一时期的特征。器形追求变化,出现了槎形杯。雕刻家鲍天成、尤通、尤侃即活跃在这一时期。
主编微信:15618698593 明清犀角雕鉴赏评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