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0|回复: 0

探索诸葛亮为什么倾尽国力坚持北伐?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45万

积分

研究生

Rank: 8Rank: 8

积分
455322
发表于 2017-6-8 13: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面观点就是以《三国志》为代表的主流观点,《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于诸葛亮屡次北伐,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是这样说的:“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这句话的意思是:诸葛亮的志向,往大了说他要统一中国,往小了说他要实施割据,震动全国。又因为他怕自己死后,没人有能力对抗北方,因此才在有生之年,屡次北伐。
这个种观点一言以蔽之:诸葛亮之所以屡次北伐,是因为自己的志向和对后人的负责。
陈寿的观点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杜甫所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以“诸葛大名垂宇宙,千载谁堪伯仲间”,无疑就是这种思想。
反面观点则是认为诸葛亮北伐目的不纯,这一派是非主流,但却越来越有市场。
这种观点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屡次北伐,宁愿累死也不停止,因为诸葛亮不想放权。
其实,这派观点绝非近代才有,与诸葛亮同时代的蜀汉官员李邈就曾说:“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换言之,这种观点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坚持北伐,并不是因为情操多么高尚,而是因为他想用战争保住自己的权力。
我们看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有几分道理,诸葛亮的真实想法我们已经无从得知,那么这两派观点究竟谁是谁非呢?
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正确的成分更大,但也不全对。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将自己北伐的目的表述的很清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诸葛亮家族世代在汉朝为官,是汉朝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员,他本人是铁杆的拥汉派,可以说他之所以不选择曹操而选择刘备,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启用魏国降将姜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姜维“心存汉室。”
所以说,诸葛亮坚持北伐确实是一种对信仰的忠诚,对自己理想的坚持,这一点无可非议。
但是,从现代人的观点的分析,笔者并不认为诸葛亮北伐是正确的对待理想和信仰的方式。
史书称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就是说这个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胸怀大志。
诸葛亮和姜维一样,都是不甘寂寞,立志要在有生之年做出一番事业的人物。
他们这种精神和志向固然是可贵的,但是,我们现代人可以说,这种精神和志向用在只与自己有关的事业上尚可,而用在关乎亿万百姓生命幸福的军国大事上,则是百姓的悲剧。
天地不仁,古代百姓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军阀混战,谁来了就跟着谁,无从选择。
当国家民族遭受侵略,受到外敌威胁,那么保家卫国义不容辞。
但如果一个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了让自己名留青史,为了让自己封官晋爵而发动战争,让无数苍生卷入战火,我们还能说他的是对的吗?
当然,我们用现代人的观念衡量古人,未免有些吹毛求疵,求全责备了。
其实,古往今来,百姓对自己的命运多无法掌握,看看伊拉克、叙利亚等地战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我们岂不是更应该珍惜我们现在的和平时光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