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其他专区
›
历史专区
›
因为签订了辛丑条约李鸿章就应该被国人辱骂吗
返回列表
查看:
257
|
回复:
0
因为签订了辛丑条约李鸿章就应该被国人辱骂吗
[复制链接]
历史老师
历史老师
当前离线
积分
455322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45万
积分
研究生
研究生, 积分 4553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44678 积分
研究生, 积分 4553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44678 积分
积分
455322
发消息
发表于 2017-6-4 15: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1901年11月7日,大清国的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逝世了。这位晚清重臣的去世让帝国中枢为之震惊,一位帝国“破屋”出色的“裱糊匠”的离去,让将倾的朝廷惶惶不安。
这年的9月7日,他和奕劻刚刚代表帝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赔银4.5亿两,两个月后的11月7日,他就去世了。
如果没有这次签约的谈判,或许“裱糊匠”李鸿章还会多活时日,对于一个78岁的垂垂老者,国事垂危,累年奔波,而与11国代表的冗长谈判耗尽其心力。而谈判约成之后,“胃血管破裂”,吐血连连,令其恼怒的是,盟友俄人在其病榻前的讹诈施压,逼迫其在“道胜银行协定”上签字,想起“老来失计亲豺虎”,呕血不止。
11月7日,在京城的贤良寺,李鸿章长睡难起。
弥留之际,问及家事,无语以告,问及国事,他老泪纵横,遂写下遗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内尘氛犹未靖,诸君莫做等闲看。”
落日余晖之下,李鸿章的悲悯之气尽显:帝国之难未靖,四海之内虎视眈眈,国凋民残,举步维艰。而这个安徽庐州科举少年,从壮年戎马、中年封疆到晚年洋务、残年外交,疲惫一生,尘埃终于落定。
当天,《纽约时报》头版头条断言,李鸿章去世,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洋务新政的时代曲终人散。
10年后,大清轰然倒塌。
如果没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晚清名臣,帝国的落日恐怕不会延至辛亥年才沉没。
深谙儒家经典教诲的李鸿章等人,才识高人、权谋过人,以““裱”“糊”老朽破屋为己任,然而朽木不可雕,正如李鸿章晚年给曾国藩孙女婿吴永的私人信函中所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深知,此生所做之事,只能给帝国装点门面,只是匠人,不是设计师,只能修修补补,不能大兴土木,一切以不犯满人朝纲和护朝政为要义。
蓝月传奇美女陪玩热血传奇套装赠送李鸿章的“裱糊匠”生涯始于1847年,这年,24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此前一年,李鸿章受业父亲李文安同年进士曾国藩门下,曾国藩誉其“才可大用”,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翰林院编修。
此后,李鸿章的人生轨迹随着帝国的衰落而一路崛起,创建淮军,受曾国藩八营湘军之助,继而,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掌管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
同时,他又被历史“拉黑”,镇压天国、围剿捻军、签订“马关”、“辛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致身后臭名昭著。据称,甲午之役,李鸿章赴日谈判,与伊藤博文据理力争。1895年3月24日,李鸿章在第三次谈判后归途中,遭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枪击,左颊中弹,险些丧命,血染官袍,舆论哗然。《马关条约》原定赔偿3亿两白银减为2亿两,“李中堂一子弹换万两白银”。
为弱国办外交、主持大局的李鸿章其实在外交谈判上并无回旋余地,试想,在战场上一败涂地的清廷签订“城下之盟”,何以换来公平条约。但弱国也需有人办外交,李鸿章自当上直隶总督便深度参与外交事务,“以夷制夷”,平衡洋人间复杂利益关系,到一边倒结俄强援,以让帝国的伤疤愈小愈好。奈何,前门聚虎,后门进狼,列强仍然强食,而俄国却是只比虎还能食的狼。
作为朝中重臣,业儒之人,李鸿章与中国历朝封建士子一样,视个人名望为人生追求,而签下的多条不平等条约让其苦不堪言,他承认,中日甲午战争“至一生事来,扫地无余,如欧阳公所言,‘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
环境所迫,无可如何”,因而,作为帝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手中毫无谈判砝码,每逢大难必被懿旨推上风口浪尖,无法逃避也无可逃避,做下名节尽毁之事并不难想象。
1900年,为收拾八国联军之役的残局,清廷再授两广总督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连续电催其北上,李鸿章乘轮至沪,以身体不适为由迁延观望,幕僚劝其以马关为鉴,勿行北上,然而,慈禧老妪在西逃途中电催李鸿章北上。
一个白发老者的伶仃身影,北上远行,李鸿章抵京“裱糊”,收拾残局,代清议和。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眼中“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的李中堂,在人生中的最后一个舞台上,殚精竭虑,苦苦支撑,回天无术。
帝国破屋的“裱糊匠”,在内忧外患的夹缝里,不能挽大厦于将倾,然而,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军事、经济、洋务、外交诸多领域均有建树,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第一人”,他最早倡导开办洋务,第一个把电报引入中国,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的唐胥铁路,组建了被称为时亚洲最强大北洋水师,兴办煤、铁、金矿,创立轮船招商局、纺织局、机械制造局,派遣留学生……
中国近代化的发轫,由其洋务新政发端。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