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战、二战和当代的局部战争中,狙击手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大家很熟悉的电影《遍地狼烟》就讲述了一位深山中的少年牧良逢,讲述了他从山中猎户成长为一名优秀狙击手的故事。
一个高水平的狙击手不只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关键时候通过对敌方关键人物的狙杀,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战争的结局。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陆军装备相比当时的世界强国差一个档次,双方主要集中陆军方面步兵、炮兵的较量。
在这种条件下,中国抗日战场上的狙击手们相比其他战场上的同行显得默默无闻,很有点出乎意料。通过收集到的一些资料分析,狙击作战在抗日战场上并非没有闪现光芒。
在狙击作战中,性能较好的狙击器材是取得了很好的战绩的关键。
但是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充足的武器来源可供选择的话,狙击手是很难获得好的狙击器材的。
狙击器材一般都是轻型武器方面。
【中日军队轻型装备大对比】
中国军队在轻武器方面要稍优于日本军队。
二战时期亚洲战场特别是中国战场的画面却多是步机枪、徒步冲锋、穿草鞋的战士……双方的机械化程度都不高,前期中国的机械化部队只有靠苏援装甲车辆建立的第5军(基干又是第200师),日军对华作战时投入的全机械化部队也只有第5师团和第3战车师团。在中日两军的作战伤亡中,枪伤都占一半以上,可见轻武器在战场上仍唱主角。
从轻武器的主体枪械看,中国军队在数量上始终占优势。
军队/方面
兵力
枪支
外援
日军
50—105万
半数装备枪支
有
国军
200—300万
半数配备枪支,此外民间武装也有大量枪支
有
共产党
90万
37万支枪,平均每支枪又不足20发子弹
无
从当时国民党军的主要装备的枪械质量看,要稍优于侵华日军。
中国军队:
种类
性能
步枪
“汉阳造”(仿造)、 德式kar98毛瑟步枪、“中正式”(仿造)
“中正式”式步枪的伤口进去的眼小,出来能带出一块肉;
机枪
口径7.9毫米的捷克式(与德式枪弹通用)、马克沁式重机枪、后期还大量装备了美制汤姆逊、英国的斯登冲锋枪
可靠性好得多
手枪
多数是德式毛瑟自动手枪(即“二十响”)
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自动手枪
日本方面:
种类
性能
步枪
“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 1939年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步枪,性能与德国98式相当,却因生产能力所限仅有少量装备。
不仅口径小,且因弹道设计缺陷造成“进去多大眼,出来多大眼”
机枪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中国人称“歪把子”)。1939年日军研制出九九式轻机枪,同样没有大量生产。日军重机枪为九二式。
轻机枪可靠性很差。
重机枪靠弹板供弹,操作不便且易卡壳。
手枪
南部十四年式(中国人称“王八盒子”)
因弹簧钢质量差使供弹常出问题,被兵工界称为“二次大战中最差的手枪”
【中日狙击手装备大对比】
中国狙击装备
在1935年德国顾问就建议国军应配置狙击手这一编制,随后中国于1935年11月从德国购买120支配置有光学瞄准镜的1924式重枪管型猎枪,其实这就是二战时德国大量使用的98k型狙击步枪的前身,只不过当时是以猎枪的名义生产的。
国军狙击手训练
授予狙击手的军功章
国军狙击手全身装备
从国民政府1935年财政部开支列表中看到他的存在,有一项“购毛瑟24猎枪120支,配望远镜式瞄准镜,每支配弹2000发,另配备用枪膛30支,望远镜式瞄准镜30支”。
毛瑟24猎枪
1936年中央教导队挑选300名优秀射手,在德国教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狙击训练。
1936年下半年,一个德国支援的、生产军事光学装备的工厂在南京建成,可生产诸如迫击炮、狙击步枪等装备的瞄准镜。
凇沪会战期间,美国华人向中央政府捐赠雷明顿30式猎枪1200支,也都同样有光学瞄准镜。
雷明顿30式猎枪
据称,日军于月底急电大本营“支那军大量配置神枪手对我军造成大量伤亡”,要求支援。据说在日本神枪手上阵之后,由于国军缺乏相关训练,因此对抗中没站到上风。
日本狙击装备
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资料
类别: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供弹
口径:6.5 毫米
弹药:6.5×50 mm 步枪弹
弹仓容量:5 发
全长:1,280 毫米
枪管长度:797 毫米
重量:3.95 公斤
初速:765 米/秒
有效射程:460 米
日军主要装备了九七式狙击步枪(1937年(日本神武纪元2597年)定型),其瞄准镜与英国同期的李恩菲尔德mk.iii型狙击步枪的瞄准镜位置相同,均位于步枪的一侧,而不是上端。
有97式狙击步枪该枪为38式标准步枪的一种狙击枪变型,安装了狙击镜座加装了狙击瞄准镜。但这种狙击步枪的狙击镜放大倍率较低,所以精确射程并不远。
97式狙击步枪
97式狙击步枪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6.5mm
枪管长:797mm
全枪长:1275 mm
重量:3.95 kg
装弹数:5发
子弹初速:765 m/sec
精确射程:600m
最大射程:3700m
之所以叫97式是因为日本纪元2597年(昭和12年,公元1937年)
在三八式步枪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杀伤威力不足的缺点,改用7.7毫米口径枪弹,1939年(神武纪元2599年)定型,命名为九九式步枪。
九九式步枪
【中日狙击手实录】
江阴文史资料记载,一位国军士兵在大洋桥边利用地势狙击来敌,连续击毙10余名日军,后遭到日军炮火覆盖。
其后在武汉会战前,武汉城防司令部曾通令嘉奖过一名国军士兵,此人用一支步枪拦截一队日军进攻长达三天,打死日军士兵高达57人,并射伤其中42人。
按此战果考虑此名国军士兵应该是国军中少数受过专业狙训练的专业狙击手。
国军曾开展过狙击比赛,“每击毙一名日军士兵赏50元法币,击毙一名日军军官赏200元法币,击毙一名日军佐官赏500元法币”。估计这是抗战初期的悬赏,后来肯定要高的多。一名到台湾的抗战老兵回忆,“武汉会战时一山东老兵一人打死112名日本兵,得奖金14800法币。”此说有待考证。。
抗战时期国军的狙击战例、数据很少,一种可能是这些资料在海峡那边的档案馆里;另一种可能就是国军后来在内战中土崩瓦解,相关资料可能散失;还有一种可能是国军方面不重视狙击这种作战形式、不重视低层士兵的价值。
而因为条件的限制,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中还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狙击手,但八路军、新四军中却有很多有名的“神枪手”,他们在战斗中表现极为出色。
刘伯承曾指示:“要教地方部队爱护武器,要培养特等射手,造就一枪一敌的神枪手。麻雀战,除政治坚定、地形熟习外,就靠射击准确。辽县刘二堂神枪手的故事,要到处宣传鼓励仿效。”
这个“刘二堂”在彭德怀的文章里也提到过:刘二堂的枪百发百中;敌人“扫荡”时,每次都被刘二堂打死人马和指挥官;因此,敌人恨之入骨,等等。
八路军中比较有名的神枪手吴德胜,资料介绍:他在平型关战斗中,一人击毙日寇37人,其中5人是军官。
为了尽可能地发挥“神枪手”的威力,八路军、新四军在武器弹药十分匮乏的环境中,一般士兵每人只能配备3-5发子弹,而“神枪手”每人却能配备40-50发子弹。战斗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射杀日军指挥官和机枪手。
1945年7月,在攻打高密县墩上日军据点时,115师686团2营6连的“神枪手”张兴来用30发子弹,击毙日军指挥官和机枪手20名。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射杀的最高日军长官是吉川少将,并重伤日军长官宽治中将。
日军信仰精兵主义,其步枪射击相当准确,可以说是人人都可以当狙击手,常常看到某个老兵经常赞赏日军的枪法精准,,密支那作战中,中美联合军的进攻对日军狙击手极度头痛,只得用轰光炸光浇光的战术。
狙击手的出色表现,使人产生这样的想法:既然一人就可射杀几十个鬼子,那我就多培养狙击手!这是对狙击作战的误解。
分析现有的狙击战例,可以发现这种作战形式有很多因素制约,导致狙击作战没有在抗日战场上取得决定性战果:
一、稳定的狙击环境。
二战期间苏军一名女狙击手射杀了近300名德军士兵,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
在她的周围,有无数的普通苏军战士、坦克、大炮稳定了战线,否则,如果挡不住德国的装甲集群,她除了撤退就只有与低同归于尽了。
在抗战时期,无论是国军还是共军在日军空军、炮兵、战车、毒气的攻击下,很难有一个稳定的狙击环境,尤其是在大部队交战时,在双方猛烈的对射火力之中,少数狙击手的几只步枪火力并非决定性的,因此,战果就不特别显著。
二、灵活的战术
如果战线不稳,那么就需要有灵活的战术发挥狙击的威力。
比如,苏芬战争期间的滑雪板狙击手,斯大林格勒巷战、搁罗兹尼巷战中的双方狙击手,“麻雀战”中的神枪手,等等。
分析这些成功的狙击作战,有两个基本要求:其一,要求狙击手比狙杀对象更强的机动能力;其二,要求狙击手有涉险攻击的主动精神。
而国军主动攻击精神不足,分兵能力、机动能力差,这导致了狙击作战没有取得决定的作用。
而共军忌惮日军对中国民众的报复性屠杀(如,在击毙吉川资少将之后,日军报复性的屠杀了附近村庄80多人),因此,八路神枪手的威力在反扫荡期间的作用更大。
三、训练水平
日军信仰精兵主义,其步枪射击相当准确,可以说是人人都可以当狙击手,常常看到某个老兵经常赞赏日军的枪法精准。
国共双方都缺乏这种训练,特别是抗战前积蓄的一批老兵打光之后(国军的老兵,基本到武汉已经换了两轮,八路军的老兵到39年底也消耗光),新补充士兵的素质也不断下降,也缺乏那个不断进行射击训练的条件(内战开始后74军可以为训练打掉几十万子弹,抗战期间这可以维持一个相当大的作战行动了)。
所以八路军干脆就采用短距射击、刺刀见红的战法,而国军往往缺乏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改而用拼手榴弹的战法。
此外还有装备水平限制等限制条件。
总之,在抗战时期中国狙击手的表现,并不逊色其他国家的军人。如果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装备,并且由为人民服务的长官领导,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起码还有更大的伤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