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0|回复: 0

抗日战场真正超级英雄,亲手毙日寇超500人,被历史雪藏80年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45万

积分

研究生

Rank: 8Rank: 8

积分
455322
发表于 2017-5-29 11: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战时个人歼敌最多的陕西籍勇士曹锡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在70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涌现出大批爱国主义民族英雄,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福宁客网络版权作品,作者:秦 晋
抗战的每一天都有牺牲,每座城池都有抵抗,每寸土地都有热血。在1939年9月的长沙恶战中,除了有薛岳、方先觉这样名震四方的神奇将领,还有鲜见于史料,口耳相传的传奇士兵。单人击毙500名侵华日军的陕西籍战士曹锡,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铭记的传奇英雄。
单兵毙敌500,胜过苏联女英雄
关于曹锡的报道,最早散见于军事网络。谈到抗日英雄,每当与欧洲二战奇才论功排辈时,曹锡的名字总会出现在名单上。有军事爱好者在博客中写道,“二战中苏联女英雄柳德米拉,一年中击毙德军309名,和她相比,曹锡在一次战斗中就至少打死500名侵华日军,创造了一个让侵华日军不寒而栗的中国神话。”
“铁血网”对曹锡曾作了连篇累牍的报道。曹锡是国军15集团军52军2师上等兵(师长是黄埔系的赵公武将军)。他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先后用手榴弹、轻机枪、重机枪击毙侵华日军500人以上,创造单兵毙敌纪录的时间为1939年9月22日,地点在湖南长沙新墙河王家坊一带。那时,曹锡29岁,他刚参军且入伍只满一年,在国军15集团军担任机枪手。曹锡的事迹传到重庆,蒋介石曾亲自手书“民族英雄”,予以褒奖。他的事迹传到日本,日本媒体《朝日新闻》,虽以“帝国之耻辱”为标题报道,但对曹锡肃然起敬。
大致相同的文字记载,被反复转载,流传于各大论坛。这样的民族英雄真的存在吗?为何鲜有正史记载?人们在寻找有关曹锡的史料。
确有其人,长沙会战立奇功
著名史学家黎东方曾在其史学著作中提及曹锡,这也是关于他不多的文字记载之一。黎东方,曾拜国学大师梁启超为师,又师从法国史学权威马第埃教授,学贯中西。先后任教于北京、清华、中山、东北、复旦等大学。与傅斯年、李济等同为中国史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抗战期间,在重庆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员会工作。黎教授始终认为:历史既不能虚构任何一个人物,也不虚构任何一个故事。
黎东方教授这篇涉及曹锡的文章,名为《一连三次的长沙大捷》,发表于1987年台湾《传记文学》第五十一卷第四期。
文中称,“初战长沙中,有一名国军上等兵很值得一提,他就是曹锡。事情发生在1939年9月22日,新墙河之南、新墙镇之西的王街坊。曹锡在21日的夜里,把12颗手榴弹连接在一起,放在新墙河的南岸河堤之上,然后,把引线抽了出来,放在身边,他坐在河堤之上,对着河面警戒。
22日黎明4点钟开始,日本鬼子用50门大炮对王街坊发射8000颗炮弹,射了3个钟点之后,把面积仅一平方英里的王街坊,炸成一片灰烬,比起淞沪会战的情景,更为惨烈,然而曹锡未死,仍坐在河堤之上,手指钩着机关枪,对河面密切注视。河面离开他只有15公尺。日军一批一批离船上岸,每批数十人,持枪走向河堤而来。来了一批,曹锡便开动机枪,消灭他们一批。侥幸未被消灭的掉头奔回河旁,伏在河滩上”。
“第一次长沙会战时的曹锡,独力击毙敌军四百人以上。其沉着与忠心,真足以流芳百世。”黎东方还详细地记载了当时曹锡是如何以独力击敌400多人,立下奇功的:“用机关枪、手榴弹击败日军七批连番进攻;在无援的情况下,急中生智,丢下卡壳机枪,匍匐两百公尺捡起重机枪又重创日军;接到营部命令放弃阵地,中途遇敌再创日军后凯旋回营,接受师长赵公武褒奖”。将网上流传关于曹锡的传奇故事与此史料相对比来看,可以断定,都源自黎东方此文。
据说,长沙大捷后,曹锡英勇杀敌的事迹很快传到长沙和附近的战区各地,著名剧作家田汉,也率领文艺工作者赶来慰问,返回重庆后特为52军编写一部新历史剧,片名《新战长沙》,公演时非常轰动。
细说这段历史的黎东方还提到,“曹锡年二十九岁,农家子弟,籍贯不详,是第15集团军第52军第2师的上等兵(师长是赵公武)。”关于曹锡的生平,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陕西汉中人,做过地方保丁;还有人说他是四川人;有说曹锡是28岁时“替弟出征”,有说曹锡是“代父从军”。在历史的大浪潮中,要找寻沧海遗珠的个人往事,并非易事。
外表憨厚,遇敌果敢机智
当时中央社战地特派员范式之撰写的《长沙会战中之鳞爪》,文中也有一节谈到曹锡的作战事迹。内容与黎东方先生所说大致相同,但对于曹锡的具体信息也写之甚少。据该文介绍,“国民革命军上等兵曹锡,怀抱机枪,静坐在长沙城外的新墙河堤上,眼睛紧盯着河面,面色冷峻,如一尊大理石雕像”。曹锡经过“年余来实地战场教育,使他的体格,锻炼得分外强壮,他自外表看上去,虽然十足的傻,但当他遇到了敌人的时候,却特别高度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而最果敢,最机智,可谓抗战行列中典型的革命斗士”。
报道还称,曹锡性格沉稳安静,言语不多,不善于嬉笑。唯一的嗜好是闲暇时喝两杯酒。师长赵公武对其杀敌的功绩是奖励三十元,还特意提升他为中士班长。曹锡被记者采访后,对这个世界留下的话是:“敌人不可怕,反过来敌人怕我们。某个阵地只要尚有我们一个弟兄把守着,敌人就始终不敢前进的。”
至于长沙大捷后的曹锡,此后却下落不明。这样一个抗战英雄为何下落不明?中国近代史史料会理事,专门研究湘北抗战老兵的李宣钊先生说,曹锡下落后来基本已经无法考证了,线索也全无。据推测,当时曹锡只是一个上等兵,其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没办法再往上晋升为将官。限于当时的情况,战争史料大多数又是对将领的记载。所以曹锡也就无法查找了。
尽管如此,他曾经的战友多年来始终未曾放弃寻找曹锡的念头。也许在他们的心目中,像曹锡这样举世罕见的勇士是不会消失的。在他们寻找的过程之中,其实更饱含着人们对一位英雄的崇拜和景仰。
2005年初,抗战胜利60周年时,曾在原国民党52军服过役的汉中籍台湾学者崔永德先生,希望通过《西安晚报》打探到曹锡的下落。他在信中称,曹锡是民国27年被选拔到52军的。又根据当时被派往汉中接兵的谢凤麟连长说,由于部队知道这批新兵来自汉中地区,为了妥善照顾这批乡亲,特地挑选他为接兵军官之一,因为谢连长的老家也在汉中。谢连长之所以会对曹锡有些印象,是因为曹锡说他曾干过地方保丁。当曹锡知道谢也是汉中老乡时,二人相谈甚欢,曹锡向谢连长坦白自己入伍是“替弟出征”,因为入伍时他已28岁。入伍后曹锡被分到了原国民党52军第2师第4旅第8团第1营机枪1连任机枪手。
时隔数月后的8月20日,《西安晚报》以“歼敌500的汉中抗日勇士”为题,介绍了这位抗日英雄。文中称,报社记者前往汉中市汉台区武乡镇曹寨两次寻访,该地最有可能是曹锡的家乡。但终因时事变迁,最后无果而终。此后,又有《汉中广电报》记者深入该地寻访调查,依然没有音讯,记者离开后却意外接到了村民打来的电话。据80多岁的村民老太太回忆,他们家确有一个老大名叫曹锡,兄弟共有9个,小时候夭折了几个,而且全是单名。她嫁给老三曹尚,过门来不久,就知道老大代替父亲当兵的事,以后音信全无。改革开放后,武乡毛寨抗战时外出当兵的一老乡从台湾回来,曹家还向他打听老大的消息,写了一封信,让捎到台湾去查找。后来没回音。这是曹家唯一一次寻亲。
实际上,现在探讨曹锡是哪里人已无关紧要。只要他是中华儿女,他是抗日英雄就足矣。因为他代表了中华魂,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象征。福宁客网络版权作品,作者:秦 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