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考情概览·备考定位 真题试做 1.参考答案:①老迈年高;②饱尝活着的痛苦与艰辛;③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解析:小说中,老人与老牛相依为命,并且名字也一样。都有苦难的经历,老人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老牛面临被宰杀的命运;都觉得自己活不多长时间,但都活了很长时间等。所以他们不是一个命运激烈的反抗者,而是一个命运的承受者。根据这些经历加以概括即可。 2. 参考答案1) 运用比喻,将牛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老人对亲人的渴望。 (2)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 解析1) 老人要去买牛, 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 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 二是“ 能替我干活, 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 。因此, 将“ 牛” 比作“ 孩子”, 写出了老人生活的孤苦, 也暗含了对亲情的渴望。 (2)这一句是写老牛和老人回家时的细节。理解这句话应该抓住二者脚上的泥以及晃动的身体意味着什么来理解。 3.参考答案: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小说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环境,除此之外还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以及揭示深化主题等作用。这段文字所描写的景物为表现老人那种凡俗人生中的坦然与平和、乐观与自足的力量营造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环境。 4.参考答案: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标题是文章的题眼,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提炼与浓缩。它可以是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的概括,可以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可以是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所以回答这一问题可以把标题当作线索,从老人对“活”的理解出发,揭示题目与主题的关系。 整体阅读·品评鉴赏 典例体验 文本剖析 1.示例:立碑 定碑 看碑 运碑 立碑 2.罗永才 王石匠 道家的淡然 挑担的老人 儒家的勇于担当 3.示例:生活中总免不了痛苦灾难,我们应该淡然地对待这些痛苦和灾难,乐观豁达地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4.示例:不要总把自己埋在痛苦里,去感受生活的春意吧,生命自有其深厚的趣味,不必停留在过去的痛苦中。 即学即练 1.参考答案: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为人朴实,心地善良,从容淡定。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但题目只要求概括,不要求结合原文分析,难度较低。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可以用一个判断句,也可以分开表述,关键是给人物定性,并能抓住人物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所以细心阅读作品是必要的。 2.参考答案: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作为小说,这段景物描写应该属于“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主旨表达服务的,回答是有套路可循的。描写的特点,也就是分析描写方法及其画面。 3. 答案示例1) 碑 理由:①“碑”是贯串情节始终的线索;②“碑”“洗碑”暗示罗永才的心理及其转化(由“悲”到“洗悲”)过程。 (2)王石匠 理由:①小说主要人物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3)转变 理由:①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②以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来表现小说的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本体设置较为巧妙,以给小说拟题的形式来考查对作品整体内容、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因为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是对内容的形象概括。所以要想拟出一个较为恰切的标题,离不开对小说内容的准确把握。 4. 答案示例1) 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述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悲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艰难。 (2)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得他发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
完整答案请下载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