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3|回复: 0

2018人本导向下城镇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24 14: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种区别于以土地城镇化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城镇化。它要求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的发展达到三者良性互动发展,做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人融合,其本质是从功能主义导向向人本主义导向的一种回归。选取湖北12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各城市人本导向下城镇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的特点,旨在为湖北未来的城镇化发展中,调和城镇化与产业化的关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产业化;互动发展;人本导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其中至少传达出一个信号――城镇的发展是一个关系到人、产业和城市之间关系的一个系统问题,是一个城镇、产业和人互动发展的过程。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以土地城镇化为主要形式的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也带来了一些城市病,如一线大城市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人口容纳能力达到极限,而同时,各地又出现空城、鬼城现象,部分中小城市热衷于房地产开发,但缺乏产业支撑,就业机会较少,使得农村人口进城不得不选择就业和发展机会较大的大城市。可见,任何脱离产业、脱离人的城镇化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不仅城镇化和产业化要协调发展,更要坚持狂人本导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真正使城市中的人的就业、生活和发展得到提升,才能反过来支撑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从而实现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初步探析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产业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湖北城镇化与产业化关系的现状
  2012年湖北城镇化率达53.5%高于全国0.93个百分点,城镇化的增长速度加快。但是,城市在人口集聚方面结构失衡:特大城市武汉市人口集聚过强,省内黄石、宜昌、荆州、襄阳、十堰五个大、中城市人口集聚作用有限,枣阳市等小城市人口增长较慢;其次,湖北的城镇化的产业化动力稍显不足:湖北产业现处于工业化中期水平,工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
  二、人本导向下城镇化与产业化互动关系的分析
  为了更深入具体地研究湖北人本导向下城镇化与产业化互动关系(以下简称人产城互动关系)的特点,本文拟建立一个评价指标来对湖北1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产城互动关系进行测度。笔者将采用2012年湖北省12个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计算,并用比较研究法横向比较各城市的数据,进而对各城市及区域的产城发展提出建议。
  (一)研究方法及指标体系
  1、在前人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三个层次的人产城互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层次(一级指标):即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第二层次(二级指标):分别从人城互动程度、人产互动程度和产城互动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衡量。第三层次(三级指标):包含了9个三级指标,通过国际互联网普及率和住宅投资占房地产投资比重来反映城市发展对人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支出占政府一般性预算水平来反映人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选用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每万人在校中等职业学生数、每万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和政府预算中科学技术支出水平反映人产互动程度;选用第二产业中直接作用于城市建设与城市服务的电力、建筑业就业人员占比和第三产业中直接作用产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占比来反映产城互动程度。具体如表1所示。
  2、在权重的确定上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人产城互动发展程度既受客观因素影响,也受人的主观因素(主要是价值判断)影响,对其的测度不能使用简单的计量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本文比较合适。在确定具体指标权重过程中,使用了调查问卷法和文献查阅法。通过问卷方式累计征求了50位专家意见(收回有效问卷45份,问卷有效率92%)。在对专家赋分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和有效性分析后,再次结合相关文献中的数据资料,最终确定了各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
  3、数据来源及标准化
  此次评价采用湖北省1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2012年相关数据。相关数据来源为《湖北省统计年鉴2013》、《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湖北省主要城市官网和年度统计公报、湖北日报等。指标数值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标准化处理得到的:(1)总量指标,首先应对其进行人均化处理。(2)按照指标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标准化方法,如是正向指标,指标标准值=实际值/目标参考值,目标参考值采用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当标准值大于等于1时,令标准值=1;如是逆向指标,指标标准值=目标参考值/实际值,当标准值大于等于1时,令标准化值=1;如是适中型指标,要进行二次标准化,其中,目标参考值的确定方法是:正向指标取样本最大值(个别特殊离散指标值忽略不计),逆向指标取样本最小值,适中指标根据国内同期平均水平确定标准值。
  (二)指标的计算
  各城市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的总得分用各评价指标因子标准化值乘以相应的权重并加总。其基本公式如下:
  V=Ai*Qi
  其中,V为城市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总得分,Ai为因子i的评价值,Qi为指标因子i的权重。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总得分分值越高表示该城市人产城互动程度越高,反之则越弱。
  三、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对湖北省1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2012年相关数据的模型化处理,得到了各城市的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单项指标得分(三个二级指标得分)和总得分。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总得分最高的城市是武汉市(0.9171),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总得分最低的城市是孝感市(0.6986),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总得分处于中位数的城市是黄石市(0.7852)。2012年度,湖北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总得分平均水平为0.7935。如果按照四个等级划分,0.9以上是高,0.8-0.9之间为较高,0.7-0.8之间为中等,0.7以下为较低的话,全部地级市中只有5个城市是较高及以上等级的,有1个城市属于较低组别的,有6个城市属于中等组别。这说明湖北省地级以上城市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总体水平处于一个中等水平。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湖北省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一般水平。通过对城市之间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总得分进行比较分析,可为全面认识湖北城镇化发展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一)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的与人口规模
  从总体上看,湖北地级及以上城市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与人口规模并未呈现出通常应该表现出的正相关的关系(详见表3)。由表2.3可见,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分别为0.9171、0.7708、0.7845、0.7992。除武汉市这个特大城市的之外,其余各规模城市群组的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均处于相似水平,甚至人口规模小的城市群组的水平还显得略高。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呈现以上的特征可能是因为特大城市基础较好,往往集聚着更多的资源,从而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与服务、人的发展及人产城三者互动方面表现出色。其他城市规模群组表现持平意味着城市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中小城市在产城融合发展方面也可以做到很好。在上述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排名最靠前的3个城市中就有1个小城市(黄冈市)。这个评分结果也符合湖北省城市建设中实际情况:特大城市武汉一枝独秀,GDP约占全省的1/3,城市功能齐全,其他城市与之相比较,规模和实力都相去甚远。这些分析结果至少给我们一个启示:要优化城镇的空间布局,发挥特大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将大、中城市群做大做强,形成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长江经济带为纽带,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二)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的区域特征
  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的地区特征主要表现为鄂东部地区的城市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显著高于鄂西圈平原地区、鄂西圈山地地区,这与湖北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吻合,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也较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也偏低(详见表4)。东部地区在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建设与服务水平、人的发展程度和产城人三者互动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鄂西圈平原地区、鄂西圈山地地区。在三大区域的人产城良性互动发展程度的比较中,鄂西圈平原地区的得分最低,甚至低于生态敏感、发展条件受限的鄂西圈山地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十堰市和襄阳市这两个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在山地群组中,拉高了其平均水平。而农业发达、农业人口众多、但城镇化发展水平低的鄂西圈平原地区无疑是全面提升湖北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地区,其城镇化水平落后的关键又在于其相对落后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因此提振工业和第三产业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指标选取和模型建立方面参考了一些专家的研究成果,这些指标体系对于湖北各城市来说其合理性和适用性仍有待进一步探究,由于本人研究能力有限,尚存在很多问题须作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光辉.我国产城融合发展路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2]郁鸿胜.用城镇化概念更为现实些[N].北京日报,2013-02-25(20).
  [3][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
  [4]张道刚.产城融合的新理念[J].决策,201l(1):1.
  [5]程湛恒,陈燕.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理论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3(2):50-53.
  [6]叶振宇.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理论探讨[J].区域经济评论,2013(4):13-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