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6|回复: 0

2018公共管理主体的边界及其互动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24 13: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小编为你提供一篇公共管理主体的边界及其互动的范文,作为您的参考,希望您喜欢!
  公共管理指公共管理主体整合社会资源,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政府和社会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两大主体。确立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划分主体的权责边界,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边界应在两者的互动中逐渐明确,而合作是互动的最主要形式。加强政社合作,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政社关系,应当以政社分开为切入,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抓手,促进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分离中合作、合作中共赢,这对于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的管理活动都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管理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理机制。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下,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理机制都会有所不同。公共管理同样如此,但政府及其职能的行使始终是公共管理的核心。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巨大转型中。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崛起,社会组织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而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公共管理格局已难以适应。
  对此,如何调整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明确双方的边界,是当前我国公共管理理论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政社合作的主体及边界
  (一)政社合作的时代背景
  在现代社会里,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的三足鼎立一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其中,政府是国家的主要载体,工厂和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而社会组织是公民社会的表现形式。如果说早期现代化的目标是努力实现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的分离,那么近来的发展趋势则是三者相互影响,重合的区域不断扩大。
  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地兴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和全球结社运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呈现多元主体态势。90年代开始盛行的治理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多元主体共治的理念和实践,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组织依赖和权力依赖。这意味着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责已不限于政府一方承担,植根于公民社会的社会组织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共管理之中。有美国学者甚至提出没有政府的治理,认为这才是公共管理的发展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在社会领域同样发生着国退民进的深刻转型。一方面,人民公社和单位制的解体,释放出广阔的社会空间,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成为社会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中国历史上有国权不下县的宗族自治传统,也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小团体合作习惯,改革开放进一步激活了社会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潜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