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土建|机械|车辆|制造|材料
›
2018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返回列表
查看:
441
|
回复:
0
2018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4147064
4147064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8-23 10: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土地整治能够获取各种各样的利益,在生态、经济、社会上获得均衡,能够推动农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并且,还能够使土地资源的使用更加科学化,节省土地资源。并且,能够推动经济利益的提升,使我国在耕地方面能够有一个更大程度的提升,可以持续的前进,紧跟社会前进的脚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在生态以及经济方面都能够前进,符合人们的需要。
一、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客观性
土地整理工作作为耕地等资源利用方式的重组与优化过程,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非常明显。但是,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由于整理对地表生态系统的改变,直接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我们从生态学视角分析,土地整理活动会影响到原有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对项目区域内的水环境、土壤、植被、生物等产生一些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因此,在分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和实施土地整理工作。才能够在充分认识这些影响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标准体系。
2、土地整理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
在土地整理工作的过程中,借助各项土地整理的工程举措,能够有效的改变区域的水文结构、水环境的质量。水环境质量和水资源分配格局的变化,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化、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为目标。
3、土地整理对区域土地结构的影响
土地整理对土壤及生态过程的影响,表现为有效的土地整理活动,能够优化土壤的结构,改变现有土壤的质地,提升土壤的肥力,为农业种植和生产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保证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因此,加大对土地整理工作的前期分析,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
二、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1、 加强生态化景观化技术研究,完善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
农村土地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遵循生态性、乡土性、美学性、人性化、精神性的原则,运用生态工程技术和乡土景观设计手法,构建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价值。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乡土景观设计是通过人类干涉而得到维持的二次自然、人工的自然,也就是培育驯化的自然,形成人类化的自然、家畜化的自然、驯化的自然、温顺的自然、健康的自然和弹性的自然,使人产生亲切、舒适及家的感觉。根据国外的农村土地整治技术发展,中国农村土地整治需要进一步强化的生态景观建设技术有:生物生境修复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水体(河流、沟渠)生态景观技术,道路生态景观技术,农村生态植被建设技术,自然和人文景观特征保护以及乡村景观风貌提升技术。
2、加强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景观主要体现于土地生态系统中,可以认为每一块土地就是一个景观单元。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土地整理项目区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的状况,土地整理中不能仅仅立足于短期的单纯的地块合并、调整改造,必须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融入景观生态设计思想,将景观生态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引入到土地整理中,提高项目区的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战略层面上落实好土地整理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途径。把生态、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重视自然界已有自然生态系统,最大限度的利用原生地貌、使用乡土植被,仿效自然原型进行规划设计。
3、推进土地整理的生态景观技术应用
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推广应用生态景观技术。在不同的地区,根据土地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的使用不同的生态景观技术,在增加土地利用面积的同时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农田整理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田间、地头、沟边的土地,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打造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村庄整理实践中,要从实际出发,多采用当地的乡土和特色树种进行美化和绿化,彰显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同时吸引观光客。
4、建立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不但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还能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土地整理活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各种影响,这种影响直接对生态平衡产生作用。鉴于土地利用改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土地整理中需要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加强生态效益的评价。在构建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时,要把包括土地整理规划、项目选定、项目准备、项目评估、项目谈判、项目实施以及项目回顾(总结)整个流程都纳入评价体系中。根据不同层次,可以构筑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价、土地整理规划评价和土地整理项目评价3 个层次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公众参与机制,更好地提升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接受性。横向上,建立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的多元参与机制,可以扩大公众参与的广度;纵向上,让公众全程参与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能够提升公众参与的深度。
5、 建立土地整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是指以促进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依据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以及外部性、公共物品等理论,综合运用法律、行政以及市场等各种手段,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生态的恢复与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的政策手段。土地整理生态补偿制度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的战略任务,应加大对土地整理生态补偿的科研攻关投入。
6、 建立土地整理动态实时监测机制
建立土地整合后的跟踪监测与评价机制,及时掌握土地整理的效果并对不合理的地方作出调整,及时发现问题与纠正问题,防止危害的进一步扩大,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整个区域生态平衡。因此,各地区应对土地整理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创建农村土地整理新的思维模式,实现协调的人地关系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土地整理立法建设。运用政策法律保证伦理性土地整理顺利进行,明确伦理性土地整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范围,用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伦理性土地整理的顺利进行;各地政府或有关部门也可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办法。
总之,土地整理在对土地进行整合、规划、垦复、利用的基础上,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生态效益,要建立稳定的生态环境,改善土地整理地区的生态景观,最终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