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关键词】:显微镜;望远镜;折射;反射;物镜;目镜;实像;虚象
【论文摘要】:综合分析了望远镜的功能结构和成像原理。指出常见的望远镜可简单分为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式望远镜。并以开普勒望远镜为例介绍简易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我们在观察细小物体时,总是习惯上把物体移得离眼睛近一些,这样可以增大视角。但是这种方法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物体移到近点以后,就不能再用这种方法来增大视角了。另外,在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时(例如宇宙天体),由于它们到人眼的距离是无法缩短的,因而上述方法就不能再适用了。人类要想观察到很小或很远的物体时,为了增大视角,就需要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来扩大人眼的视觉范围。它们的光学系统十分相似,都是由物镜和目镜两部分组成。文章只讨论望远镜的有关内容。
一、望远镜的作用
望远镜是一种观察远处物体通常呈筒状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放大成像的光学仪器。就实质来说,望远镜只不过是扩大人眼的视角范围。最初它最大的用处是观察天体,人类借助望远镜几乎考察遍了太阳系所有的行星,并投向更遥远的太空。望远镜延长了人眼的视线,实现了人类千里眼的梦想。如今,望远镜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野外观察、剧场观看……潜望镜、瞄准镜等也都采用了望远镜的原理。
二、望远镜的结构
简易天文望远镜由物镜、物镜镜筒、目镜、目镜镜筒等组成。最简单的望远镜由两片镜片组成,物镜为凸透镜或凹镜,目镜可以是凸透镜,也可以是凹透镜。中央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用来纠正近视;中央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用来纠正远视。常见望远镜可简单分为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式望远镜。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一般为民用或儿童玩具用放大倍数通常为3~12倍。开普勒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小型天文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反射望远镜该类镜最早由牛顿发明,其物镜是凹面反射镜,没有色差,而且将凹面制成旋转抛物面即可消除球差。凹面上镀有反光膜,通常是铝。反射望远镜镜筒较短,而且易于制造更大的口径,所以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反射结构。
三、望远镜成像原理
望远镜之所以能看见很远的物体,主要是内部核心部件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以开普勒望远镜例,当远方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过物镜后,在物镜焦点外距焦点很近的地方,得到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是重合在一起的,所以实像位于目镜和它的焦点之间离焦点很近的地方。所成实像对目镜来说物体,再经过目镜成像为一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样,当我们对着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所看到的是天体的倒立、放大的虚像。
四、望远镜的制作
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下面我们主要讲述开普勒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设计简易天文望远镜,有四个指标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一)放大率望远镜的放大率M等于物镜焦距F同目镜焦距f比:M=F/f。物镜的焦距越长,目镜的焦距越短,望远镜的放大率就会越大。一般来说,目镜的焦距不能太短,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像差。物镜的焦距也不能太长,否则在望远镜里看到的天空范围太窄小。也就是说望远镜的放大倍数要适中才好,个人使用的小型手持式望远镜不宜使用过大放大倍率,一般以3~12倍为宜,倍数过大时,成像清晰度就会变差,同时抖动严重。超过12倍的望远镜一般使用三角架等方式加以固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