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28|回复: 0

2018物理课堂互动教学中的几种不良现象及透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22 20: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理课堂互动教学中的几种不良现象及透析
  新课程倡导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同时也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互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1]。因此,物理教师深入研究组织教学互动的形式,提升创设互动情境的能力、疏导互动冲突的能力、捕捉互动机会的能力成了必然,师生、生生互动成了好课的标准。然而,就在我们中间,由肤浅片面衍生出来的伪虚假冷互动,随堂可见,直接影响互动教学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对几种不良现象作一些分析。
  1 热热闹闹的伪互动
  公开课是教学示范园,它更多是引导教师怎样去做。公开课始终追求这样一个境界: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生动,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教法精当,组织严密。学生在教师的鼓动和引导下,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人人动脑。课堂外表是活泼的,进程是顺畅的,效果是明显的。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种表面上整个课堂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围绕教师的问题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其中答案之正确,声音之洪亮,发言之踊跃,气氛之活跃,可以说是真正让课堂活起来了,动起来了。然而,如果我们留心就会发现:课堂上仅有动而缺少互,师生缺少深层次的思维碰撞,这仅仅是热热闹闹的伪互动。
  真实,是一节公开课的基本要求。从目前情况看,为了课堂的进程顺利,在上公开课前,很多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精心的预习。有的教师用导学案将上课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预做,教师批改,将上课的内容全部告密与泄露给学生,所谓的先学后教有的放矢。更有甚者不仅是自己反复打磨,还进行彩排。学生是有自尊心的,为了在公开课上一显身手,学生便会精心预习,把每个问题弄准确。这样,到了课堂上学生会表现积极、气氛活跃、互动顺畅。外行感觉很完美,执教者感觉没有遗憾,其实这种失去本来面目而没有遗憾就是最大的遗憾。
  例如,在一次听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的公开课中,在介绍并组装好实验装置后,老师就问:还要做什么工作?
  学生异口同声说:平衡摩擦力。
  老师又问:怎么平衡摩擦力?
  学生也答得很到位。
  对于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在什么条件下要平衡摩擦力?是不是做这个实验就要平衡摩擦力呢?老师未提及,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而造假的互动,以表面的热闹代替了实质的虚假,掩盖了学生学习中的真问题,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笔者认为,应该从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下手,课本上给出的两个案例是用光滑水平板,教师在讲了参考案例后,再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水平板不光滑可不可以做。
  可这样提问:
  ①如果水平板不光滑,小盘和砝码的重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吗?
  ②怎样做才能使小盘和砝码的重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
  如果学生一时答不上,可提示问:你骑自行车时,在什么情况下脚不踩能匀速前进呢?(有学生回答:下坡)自行车受摩擦力吗?自行车为什么能匀速前进呢?
  只有这样的启发性提问,才能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暴露出真正的问题来,从而使课堂高效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2 低级无意义的虚互动
  西汉时期的刘向指出: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所以,大部分教师从学生的已知入手,通过循循善诱、层层设疑、节节出新的提问,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或遗漏,师生讨论、辨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不可否认,还有些教师为了达到所谓的互动,经常提出大量浅显的问题。这些问题不痛不痒、废话连篇、毫无意义。例如,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等缺少启发性的问题,难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成了教师演戏剧本内容,教师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按部就班,忽悠学生,学生被牵着鼻子走。表面上是互动得轰轰烈烈,但实质上问而无疑,没有触及到学生学习的灵魂,固然没有效果。这些问题其实不用问学生就会明白。这种互动除了在形式上给人一种热热闹闹的感觉之外,没有什么教学价值。
  课堂中要避免低级的互动,教师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问要有艺术性,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问题要有梯度和思考度,并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寥寥几个问题,承前启后、跌宕有致,力求做到浅显中有新意,平淡中有隽味。引导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从不深到深,从散乱到系统,从无情到有情。这样才能做到不仅有互动的机会,还有互动的效果。
  3 精英教育的假互动
  在有些公开课上,学生好像表现积极,都在动脑。教师为了体现在他的课堂中学生能主动参与互动,常常采取不点名地让学生主动自我展示。在一次高三试卷讲评公开课上,教师多次用:谁上台来展示自己的解法。只要话音一落,就有学生主动上台,大胆讲解,思维严密,解题完全正确。至于题目有什么常见的错误,为什么这样解等问题均未涉及。最后发现,课堂上就是三个学生多次上台展示。另外的一些学生,有部分不动脑筋地修改自己的答案,还有部分学生手、脑都未动。他们一直随波逐流,看着好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业怎么会有发展。这种游牧式的互动,教师没有发挥追问发问反问的主导作用,失去了互动的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