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2|回复: 0

2018精神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二次就业现状的研究综述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8 21: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成为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对此国际医学界已达成共识。2010年2月,上海市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正式启动[1]。上海先行先试,建立了行业内社会人的管理模式[2],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考核的培训模式,核心任务是把住院医师塑造成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良好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合格的医务人员,从而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临床医疗质量,促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已逾4年,相关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然而,对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规培医师)离开基地后就业去向的文献报道较少,仅严丽娟等[3]的研究对此展开论述,且偏向于论述和政策性建议。因此,现阶段亟需开展培训医师就业去向的系统分析,既是对既往工作的总结,也为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本研究聚焦我中心离开培训基地的精神科规培医师的就业去向,通过数据直观反映当前精神科规培医师的就业现状,为相关的管理和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将2010年8月-2014年7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简称中心)离站的98名住院医师纳入研究,离站人员分为顺利出站和中途退出两类,顺利出站即培训按期完成并取得《上海市结业综合考核合格证》后自主择业。98名离站人员中,男性23名(23.47%),女性75名(76.53%);平均年龄(29.2+3.2)岁,其中25~30岁58名,30~35岁31名;本科学历44名(44.90%),硕士38名(38.78%),博士16名(16.32%);本地生源18名(18.37%),外地生源80名(81.63%);上海本地院校毕业51名(52.04%),外地院校毕业47名(47.96%)。
  方法
  建立数据库,分析98名离站规培医师的基本信息和就业去向,通过数据归纳对比,发现问题,寻找策略。
  结果
  中途退出与顺利出站人员基本信息对比
  98名离站人员中,顺利出站66名(67.35%),中途退出32名(32.65%)。顺利出站者中男性占16.67%(11/66),中途退出者中男性占37.50%(13/32),可见退出者中男性所占的比例明显多于顺利出站者。顺利出站者中上海本地生源为19.70%(13/66),中途退出者为18.75%(6/32),两组差异不明显。顺利出站者中上海院校毕业生占59.09%(39/66),明显高于中途退出者的40.63%(13/32),可见上海院校毕业生的培训稳定性更好。顺利出站者中本科生和博士研究生分别占40.91%(27/66)、15.15%(10/66),中途退出者分别占53.13%(17/32)、18.75%(6/32),中途退出者所占比例较高;而在硕士研究生中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顺利出站者占43.94%(29/66),中途退出者占28.13%(9/32),说明硕士研究生对于培训的坚守性较佳。
  就业去向分析
  32名中途退出者中,去外地就业11名(34.37%),继续深造5名(15.63%),其他9名(28.12%)中,情况不明7名(21.88%)。退出的首位原因是前往外地就业,这与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尚未在全国全面实施有关,尽管培训没有完成,中途退出者仍可被外地医疗机构录用,直接成为单位人。
  进一步统计发现,占就业比例最高的区级精神卫生机构主要集中于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12名)和浦东精神卫生中心(9名[www .专业提供代写论文和论文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占所有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就业数的63.6%(21/66)。最近4年顺利出站者就业的区级精神卫生机构仅7家,而对全市近20家区级精神卫生中心而言,扎堆就业现象突出。
  讨论
  2010年8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成为上海市首批39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主要承担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任务。住院医师进入基地,经过1~3年的规范化培训,通过严格的考核取得《上海市结业综合考核合格证》后,自主择业成为单位人。相对于离开医学院校进入基地时的就业,我们将离开基地进入社会的就业称为二次就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医师,就业出口能否流畅直接影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局。
  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对精神科的发展意义重大
  我中心作为上海唯一的三级精神科专科医院,每年招生人数占全市精神科规培医师的90%以上。规范化培训的初衷是让住院医师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扎实临床技能,最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格的技能是二次就业的基础,就业是让第三方检验培训的效果过程,历年就业成功率高的培训基地可吸引更多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加入,同时激励规培医师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培训。
  精神病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医学专业,必须经过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方能胜任[4]。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规范化培训的精神科医师代表着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后备军,是明天的支柱力量。培训结束后,除了少部分规培医师留在三级医院,大部分将就业于不具备培训资质的基层卫生机构,他们带着三级医院所掌握的临床技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成为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能否合理配置精神科规培医师对整个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搭建平台,促进精神科规培医师的二次就业
  在离开基地的规培医师中,绝大多数通过二次就业进入用人单位,投身于精神卫生事业,实现治病救人的职业价值。培训基地管理者在培训过程中,要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在规培医师和用人单位间搭建平台。2011年4月,我中心向全市20家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发出邀请,召开专题的用人单位见面会,出席率达100%,以宣讲形式让规培医师对用人单位有了充分的了解,会上各家医院为吸引人才的加盟纷纷亮出优厚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心还定期组织规培医师参观青浦、松江、金山等偏远的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实地勘察用人单位的情况;每逢就业季,将各家医院的招录信息及时发布给规培医师。在各方面的措施到位后,我中心除选择继续深造的规培医师外,其余的规培医师都能在出站前顺利拿到用人单位的录用函。
  积极引导,合理配置精神科人力资源
  2010年上海医院实行了人事基本冻结,所有医疗机构都向应届临床医学毕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