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4|回复: 0

2018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不同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8 21: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目的:研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不同部位的相关性,为后期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2015年4月1日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选择3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基底节梗死、小脑梗死、脑叶梗死、脑干梗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患者的性别无关(P0.05),与患者年龄、梗死面积、脑功能缺损程度以及发病情况有关(P0.05)。结论: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密切,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检测有助于医护人员对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判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关键词】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不同部位  中图分类号 R741.0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2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14  脑血管病属于致残、致死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疾病,缺血性脑卒中在脑血管疾病中比例超过75%[1]。近年来,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和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脑梗死是一种高致残率、致死率的常见神经内科疾病,因此深化对该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认识显得极为重要。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含有硫基的一种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2]。笔者检测了2014年1月1日-2015年  4月1日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选择30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旨在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1月1日-2015年4月1日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包括基底节梗死115例、小脑梗死40例、脑叶梗死87例、脑干梗死58例。其中男160例,女140例,年龄(58~80)岁,平均(58.773.94)岁;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55.953.29)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3]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中有关脑梗死诊断标准为依据,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  排除标准:所有病例均排除血液病、糖尿病、心脏病、肿瘤、尿毒症等疾病,近期未服用影响Hcy的药物,如叶酸、维生素片、多巴胺、避孕药、抗癫痫药等。  1.3 检测方法  血浆Hcy测定:入组者均入院次日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4 ℃、3000 r/min离心10 min,30 min内分离血浆,置-20 ℃保存,待测。将采集血液2 h内进行10 min离心,离心速度控制在3000 r/min,取上层血浆。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患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诊断,正常:5.0~10.0 mol/L;轻度增高:10.1~30.0 mol/L;中度增高:30.1~100.0 mol/L;重度增高:100.0 mol/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  观察组各类型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不同梗死部位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  组别 梗死部位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mol/L)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例(%)  观察组(n=300) 基底节梗死(n=115) 15.51.9* 52(45.22)*  小脑梗死(n=40) 13.41.5* 13(32.50)*  脑叶梗死(n=87) 13.61.9* 22(25.39)*  脑干梗死(n=58) 16.52.3* 30(51.72)*  对照组(n=50) 9.74.5 6(12.0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观察组男性、女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及以上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60岁以下,梗死面积增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脑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则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复发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初发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mol/L  临床病理参数 同型半胱氨酸 t值 P值  性别 男(n=160) 17.23.2 0.95 0.3441  女(n=140) 16.84.1  年龄 60岁(n=178) 13.25.0 13.56 0.0000  60岁(n=122) 19.72.1  梗死体积 腔隙梗死(n=136) 27.43.10 188.64 0.0000  小灶梗死(n=91) 25.33.02  中灶梗死(n=55) 50.23.9  大灶梗死(n=18) 52.54.02  脑功能缺损程度 轻度(n=106) 14.22.9 173.51 0.0000  中度(n=113) 17.81.3  重度(n=81) 22.74.7  发病情况 初发(n=139) 13.24.2 26.97 0.0000  复发(n=161) 24.63.1  3 讨论  同型半胱氨酸属于人体必需氨基酸的一种,其在血浆中的含量高达75.0%,与血浆蛋白结合,约有25.0%自身结合生成二聚体[4]。目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危害,已被列入脑梗死防治指南中[5-6]。蛋氨酸代谢时会产生高同型半胱氨酸,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直接或间接损害作用,引导胆固醇、脂蛋白等蓄积于血管壁,并灭活一氧化氮(血管舒张因子),加速血栓形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情进展[7-9]。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包含:(1)内皮细胞损伤后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发生时更容易受损,同时对血管壁胶原纤维、弹力层产生破坏,导致内皮毒性作用的发生;(2)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干扰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产生刺激;(3)对因子表达具有调节作用,进而促进血小板的凝聚和粘附,形成血栓[10-11]。  本文研究中通过对300例脑梗死患者与同期体检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且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但观察组中不同发病部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梗死患者中发病部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无明显相关性。通过表2数据分析可得:脑梗死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性别无关(P0.05);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在高龄、大面积梗死、重度脑功能缺损、复发等患者中处于较高水平。说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梗死面积等相关,但与发病部位无关。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血小板凝聚在受损部位,导致血栓形成(富含血小板);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还会导致内皮收缩因子和舒张因子失衡,加速小动脉硬化,因此导致脑梗死病情加重[12]。  综上所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对脑梗死病情和严重程度的判断。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脑梗死发生过程中的影响复杂,与梗死发生部位无明显相关性,与高龄、大面积梗死、重度脑功能缺损、复发等相关,临床对其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以期能够辅助临床治疗,促进病情预后。  参考文献  [1]李晓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4,54(1):84-86.  [2]钟玉杰,杨文,周艳,等.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饮食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7-468.  [3]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节选)[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2):200.  [4]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黄楚泉,张圳锐,吴少波,等.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9):3-6.  [6]王洪云,秦亮,刘莹,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初发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1):1641-1643.  [7]徐国卫,赵敏,高兰,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6):36-38.  [8]李永强,李俊宝,刘振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9):2375-2376.  [9] Rajan S,Wallace J I,Brodkin K I,et al.Response of elevated methylmalonic acid to three dose levels of oral cobalamin in older adults[J].J Am Geriatr Soc,2012,50(11):1789-1795.  [10]孟翀.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36-137.  [11]任科研.脑梗死患者颈部CTA结果分析与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7-18.  [12]杨义芳.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多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8-1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