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4|回复: 0

2018骨科创伤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8 21: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因血液在深静脉异常凝结,静脉腔受阻,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因骨科手术耗时长,长时间制动,故深静脉血栓在骨科创伤手术患者中发生率较高[1]。现阶段国内学者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对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与对策进行研究,在实践层面上结合发病影响因素研究DVT临床治疗的甚少[2],本文通过分析下肢DVT患者内外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的不同采用不同治疗手段进行临床治疗,归纳总结出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为下肢DVT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来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进行下肢骨折创伤手术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分为发生下肢DVT的观察组以及未发生下肢DVT的对照组。观察组31例,包括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4±1.6)岁;股骨骨折16例,胫腓骨骨折8例,静脉曲张7例;对照组21例,包括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64.7±1.1)岁;股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5例,静脉曲张5例。两组患者性别组成、骨创伤原因、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吸烟酗酒。外在因素包括:下肢手术时的麻醉时间、治疗方法、制动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护理。   观察组治疗方案包括:症状较轻患者施以机械护理与药物治疗,患者仰卧抬高患者至与心脏呈30°角后固定位置包扎患肢,方便患者进行肌肉收缩练习。之后根据症状选择相应作用药物对症治疗。(1)溶栓。对于无出血倾向且病程未及72 h的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治疗需合并抗凝祛聚治疗,药物用量据患者体内优质蛋白溶解时间确定。(2)抗凝。低分子肝素钠:皮下静脉持续注射或4000 U/12 h。(3)降低血液黏稠度。右旋糖酐溶液500 ml与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混合持续滴注,控制在20 ml/h,疗程为10~15 d。症状较重者应用机械和药物辅助治疗已不能满足,需进行手术除栓。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自身病因及与手术相关的外在因素,观察DVT患者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见表1。   2.2 两组间手术相关因素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及制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组DVT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采用的机械配合药物治疗13例,总有效率为84.62%(11/13),综合手术治疗18例,总有效率为94.44%(17/18),见表3。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下肢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3]。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较多,通过对以上所有骨折患者观察得知,其不仅与手术时间、制动时间等外在因素有关,并且与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栓史等内在因素存在一定关系。万富贵等[4]对下肢手术患者患DVT风险进行了研究,发现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患DVT风险远远大于手术时间较短的患者,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一致。对于DVT患者,以往常规的治疗方式为机械运动护理与药物治疗相结合[5],本文对于症状较轻的DVT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但如果患者发生的静脉血栓较顽固,一般采用手术去栓法以保证患肢健康,手术去栓法往往痊愈率较高,本文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降低DVT的发生率不仅要通过合理安排手术进程,缩短手术时间,还应在术后给予患者生理及心理上周到的护理,如给予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引导,缓解患者术后焦虑等,这些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内在因素,帮助疾病转归[6]。   综上所述,下肢骨科创伤患者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与手术时间、制动时间等外在因素有关,同时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内在因素有关,医护人员应结合内外在因素合理安排术中及术后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敏,李丽.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119-1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