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7|回复: 0

2018浅析中医治未病思想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8 08: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从中医的文化特征,中医文化的治未病思想,治未病的4个状态,治未病的整体观念及中西医的健康状态几方面阐述了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倡导珍惜生命,重视养生,防患于未然。中医治未病思想不但与21世纪医学发展方向一致,而且为解决当前“看病贵、看病难”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http://
  关键词:中医文化;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2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2-0101-02
  随着人们健康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倡导珍惜生命,重视养生,防患于未然,这是我们国家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而中医文化理论凝集着历代先哲们的思想智慧结晶,蕴藏着许多行之有效治未病的思想和具体方法,它是中医文化理论的精髓之一,是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中医文化学术的崇高目标和至高境界。
  1中医文化特征
  中医与儒家、释家、道家等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核心文化内涵,对道的追寻令它们异曲同工。无论皇家的正统学说还是民间的世俗文化都是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密不可分。而中医文化兼俱道与术的特征,并彻底融入世俗生活,且雅俗共赏。所以,人人可以学习中医文化,进一步努力还可以成为中医工作者,事实上这也是中国从古到今的一种现象,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国古代文人就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中医还有一个现代特色,就是当今许多中医名家是学习了西医后再学习中医而成名家的,中医自身的特色也造成了中医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中医学的对象是“人”,而不仅仅是“病”。因为病症永远是局限的,它会销蛀人的精神,改变人的心理,使人的疾病之下潜伏新的疾病,继而将人的生命拖向深渊。而治病的最终目的是使人“阴平阳秘”,由失调的状态恢复到和谐状态。中医诊断上强调人与人的血脉相通的感觉,强调皮肤紧贴皮肤,强调生命对生命的直接探索,强调人与自然相通,这也是“天人合一”、“天人相通”的中医文化的整体观。如何使人达到“阴平阳秘,九候如一”,这种理想的健康状态的“平人”。于是中医文化理论的精髓之一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
  2中医文化治未病思想
  中医文化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对“治未病”思想都极为重视。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服务范围涵盖所有人群和疾病科目。人体的生理状态由八纲来表述,人体的生理活动主要由五脏六腑,经络,气血,营卫,三焦共同完成。中医的辨证的“证”指人体生理状态(活动)所出现的失衡(偏差)。所以,我们有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来辨明哪一个方面出现失衡,这是我们中医追求的本质的治疗。在远古人们提倡“天然的治愈率”,即伤后的修复,病后的康复,中医讲“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3治未病的4个状态
  “治未病”针对人们所处的4个状态,采取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
  3.1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也是每一名高明医生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治未病”的措施方面,我们主张首选绿色自然疗法,比如针灸―足三里,三阴交(健脾补肾),推拿(腹部可以排便消食等);按摩头部―太阳、四神聪(改善脑部循环);中药疗法,药粥,药茶。及深受人们喜爱的健身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瑜珈等就可帮助人们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最好是在明确自身体质状态的前提下,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另外健康规律的生活和平和恬淡的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防病措施。
  3.2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这是潜病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中医体质辨识就是通过对病人身心状态的分析,确认其身体的寒热虚实阴阳偏颇,针对个体体质的特殊性,积极改善特殊?w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实现对特殊人群的病因预防,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比如一个亚健康的人,整天疲乏失眠,缺乏热情,通过体质辨识,我们认为他是肝气郁滞,应当在肝俞、脾俞、太冲、足三里等穴位上给以针刺、按摩或拔罐等治疗,以疏肝理气,调理脏腑气机,使肝气得以疏泄,脏腑功能归于平衡,机体恢复健康状态;如果一个人一天三餐吃不香,腹部胀满,二便不调,通过体质辨识,我们认为他是脾胃虚弱,在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针刺,按摩或艾灸。这样,我们可以把有些疾病预防在初始阶段。
  3.3已病早治,防止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的思想。这是已病未传态的治疗原则。比如高血压病人,我们要尽早防止其并发心、脑、肾的病理改变;中风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要及早治疗他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糖尿病人在治疗中,要及早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
  3.4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要注意调摄,以促进并提早日康复和防止疾病复发。即使是感冒初愈,病人也要注意避风寒,多休息;而手术后的病人更是气血两伤,增加饮食营养和适当的康复锻炼是极其重要的。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在日常保健中,必须进行腰背操的锻炼。颈椎病必须进颈部保暖,及颈肩部的康复锻炼。
  4中医治未病的整体观念
  4.1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4.2阴阳平衡的健康观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什么是阴呢?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什么是阳呢?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4.3身心合一的整体观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人的身与心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人就会身心悦愉,健康长寿。
  5中医及西医的健康状态
  医学是研究生命规律的科学。当今医学的目标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体现人文关怀。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二是欲病未病态;三是已病未传态。综观全球自然学科只有一个通行的学术体系,而医学则不然,至今仍存在中医与西医两个独立的体系。面对现实人们关心的是健康长寿,需求高质量有意义地过好每一天,由此可见取中西医学之长互补互动,发挥各自的优势服务于人类的保健医疗事业,应是中医与西医的共同愿望。近年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与扶持“治未病”理念的宣教及相关保健的健康工程。经过几年的建设,“未病先防,即病防变,已病防传”的理念越来越为广大老百姓认可,人们把养生,保健,预防,健康管理的理念,方法贯彻到每个个体生命全过程,重视疾病发生前的综合预防和干预十分重要。
  6结语
  中医文化精髓之一治未病思想,它凝集着历代先哲们的思想智慧结晶,蕴藏着许多行之有效的思想和具体方法,它是中医文化理论的精髓之一,是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作为中医学术的崇高目标和至高境界,倡导珍惜生命,重视养生,防患于未然。中医治未病思想不但与21世纪医学发展方向一致,而且为解决当前看病贵,看病难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收稿日期:2017-09-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