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8|回复: 0

2018对自己的孩子别总不知足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7 22: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一段时间,朋友老周内心纠结,感叹自己过着“不是人过的日子”。其实事情也没什么了不起,就是老周的儿子没有考上老周理想中的重点高中。“你看看人家孩子,你这以后要是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啊?父母的希望都在你身上。”老周的怨气一股脑儿泼在儿子身上,弄得全家人都不开心。
http://
  老周找到我,请我帮着想想有没有其他路子可走。比如多交点培养费,托关系让儿子进重点高中学习。他甚至想让儿子留在初三复读,再考一年看看,问我有没有适合的可供复读的学校。看得出,这段时间,老周的心思全耗在儿子升学这件事情上了,他已经焦头烂额。
  等老周?f得差不多了,我让他喝口茶听我说。我问他:“你现在可能觉得,你是世界上最无助最无望最苦恼的人,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呢?换个角度看,你也许就是幸福的人。比起那些连普通高中学籍都没有的孩子,你的孩子已经够优秀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谁家孩子不是这样呢。就算考不上普通高中,还有技校、中专之类的可读,将来一样成才,一样能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有什么需要你担忧的?”
  见老周还在唉声叹气,我又明知故问:“你自己和你爱人,上过大学吗?”技校毕业的老周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我说:“你们没有上过大学,不是一样生活得很好?上了大学,大多数人,将来还是要过普普通通、柴米油盐的日子。如果孩子确实不是读书的料,那肯定有适合他做的事,何必逼他挤高考这条狭窄小路,况且,你现在给孩子下结论为时过早,普通高中每年也有许多学生考上不错的大学,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就算考不上,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不闹离家出走之类的幺蛾子,父母就应该知足。”我告诉老周,该做啥做啥,让儿子好好复习、预习,准备上高中;你们夫妇好好上班、挣钱,为儿子准备学费、生活费,还有以后儿子要花的钱,别把心思浪费在一两件事情上。
  这下子,老周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我知道,他想通了。同龄人“比孩子” 嘴上不能说 不得不承认,“比孩子”似乎是大部分人生活中重要一部分,孩子小时,比高矮胖瘦;孩子大点儿,比琴棋书画;孩子考学,比分数名次。当然,为了不过分尴尬,这种比,大多深藏背后或心里,因为,孩子差不多大的情况下,家长如果当面“炫”,恐怕会“友尽”。不主动询问别人家孩子的学习情况,仿佛是中年家长们聊天的规则。
  夏女士年近五十,自家孩子该上高三,闺蜜的孩子也差不多大。逛街、聊天吐槽,是她们每次聚会的主要议题。孩子小时,也经常带孩子出席,互相介绍经验教训,可孩子越来越大,闺蜜之间聊天反倒有了默契――不主动打听别人家孩子情况。
  夏女士说,自家女儿从小到大都比较优秀,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课外活动也参加不少,综合素质不错,所以是同学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正因女儿如此优秀,夏女士特意在圈子里回避关于女儿的话题,除非他人主动过问,否则自己不会先开口“炫”孩子。夏女士说:“不仅是成绩,其实其他方面也是容易伤人的。原来,一个朋友总是在我们姐儿几个面前晒女儿的照片,说自己女儿多漂亮之类的,还讲了典型事例。诚然,那时候她正上高中的女儿的确清纯美丽,相比之下我们的孩子大都跟假小子似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总听朋友那样说,我们心里也不是滋味,后来再聚会已经不招呼她了。”
  已经是“钢” 还恨铁不成钢。按理说,李姐是同龄人羡慕的对象:体贴的老公、健康的双亲、优秀懂事的女儿。可李姐却总在同事面前吐槽自己女儿多么不好。一开始,同事以为李姐故意炫耀,可数年过去,李姐依然如此,而且,她越来越愁,还长了皱纹、白发。大伙儿不解,明明她闺女是别人艳羡的榜样,她怎么还不知足呢?可李姐这愁,真不是装的。在她眼里,闺女永远有提高的空间。
  当年“小升初”尚未实行“摇号”,李姐闺女考上了本市一所重点中学,且众所周知,那儿的毕业生出路大多不错,或保送,或留校,或留学。在旁人眼中,李姐太省心了。可就是这样,女儿初中那三年,李姐可没少唉声叹气,不是抱怨女儿成绩没进年级前五十名,就是嫌弃女儿没按照自己的规定顺序完成作业,总之,在李姐口中,女儿中考能考成啥模样还不一定呢。外人听了后,都替孩子捏了把汗。可事实上,李姐女儿成绩稳定,被保送至本校高中部。
  这样的结果,让多少家庭红了眼。可是,李姐又开始愁了,内容比之前更甚,又嫌弃女儿没有职业规划,前景不明等等。就这样,三年下来,李姐仿佛老了七八岁,内分泌都失调了。李姐的同事们对她这种“女儿明明已经是‘钢’,还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早已见怪不怪,他们十分同情李姐的女儿,认为李姐不知足。
  无论孩子到达何种高度,家长依旧恨不得其更进一步。诚然,这里面大部分因素是为孩子好,但也不得不承认,这里面,有小部分原因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完美。 俗话说,知足常乐,人是社会化动物,“比”属于再正常不过的心理活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能通透的人似乎少之又少。其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大部分人的真实情况。但是如果天天不知足,纠缠于它不放,到头来,除了自己痛苦,也不会有其他收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