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5|回复: 0

201816层螺旋CT横截面与多平面影像重建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中的价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7 20: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的诊断中16层螺旋CT横截面、多平面影像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颈部恶性肿瘤患者, 给予其16层螺旋CT检查, 收集并分析横截面、多平面影像重建资料, 将手术切除物进行病理检查, 对比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与未侵犯颈部血管的不同图像, 计算不同角度下16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结果 经病理证实80例患者中共有37例(46.25%)存在颈部血管受侵, 在横截面图像中, 包绕角度为0~44°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6.67%(1/15), 包绕角度为45~89°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25.00%(4/16), 包绕角度为90~134°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30.77%(4/13), 包绕角度为135~179°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53.85%(7/13), 包绕角度为180~269°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85.71%(12/14), 包绕角度为270~360°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100.00%(9/9)。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中, 肿瘤最大纵径、肿瘤、血管交界平面长径三者形成的交角为0~44°, 血管受侵比例为26.09%(6/23);交角为45~89°, 血管受侵比例为37.93%(11/29);交角为90~180°, 血管受侵比例为71.43%(20/28)。结论 16层螺旋CT横截面与多平面影像重建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中具有显著诊断价值。
http://
  【关键词】 16层螺旋CT;横截面;多平面;影像重建;肿瘤;侵犯颈部血管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48
  临床上有许多头颈部肿瘤会侵犯颈部血管, ?i动脉的准确诊断对于这些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肿瘤若侵犯颈部血管将会导致血管粘连, 若将瘤体强行切除将有可能造成血管破裂, 严重者甚至可能因为颈动脉破裂而导致血压降低, 更有甚者会因此而休克或死亡, 因此头颈部肿瘤患者应在术前对肿瘤侵犯颈部血管与否进行准确的诊断, 这关系手术方案的选择以及手术的安全性, 甚至患者的预后与生存质量也会受影响[1, 2]。本文选择2013年9月~
  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颈部恶性肿瘤患者, 试探究16层螺旋CT横截面与多平面影像重建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颈部恶性肿瘤患者, 每例患者仅有1个肿物,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①性别构成:男54例, 女26例;②年龄分布:最小28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53.08±8.72)岁;③病理组织学结果:鼻咽癌16例, 甲状腺癌26例,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38例。
  1. 2 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型16层螺旋CT检测仪为所有患者检查, 设置参数如下:①管电压:120 kV;②管
  电流:80 mA;③螺距:1;④旋转时间:0.5 s;⑤视野:17~21 cm。检查时, 按照患者每千克体重使用1.5 ml的碘海醇造影剂, 浓度为0.3 mg/ml, 按照3 ml/s的速率为患者于前臂浅静脉高压注射85 ml的碘海醇。延迟4 s后开始扫描, 范围以颈根部为起点, 以颅底区为终点, 给予多个横截面的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处理。针对横截面图像, 将肿瘤包绕颈部血管的角度分为如下6个组:①0~44°;②45~89°;③90~134°;④135~179°;⑤180~269°;⑥270~360°。并且, 于多平面重建图像中对肿瘤最大纵径、肿瘤、血管交界平面长径所形成的交角大小进行测量, 分为3个组:①0~44°;②45~89°;③90~180°。最后, 对手术切除物进行病理检查, 判断颈部血管是否受侵犯。
  1. 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判断肿瘤细胞是否对颈部血管造成侵犯;观察横截面图像中颈部血管被肿瘤包围缠绕的角度、多平面重建图像中交角大小。
  2 结果
  2. 1 横截面图像 经病理证实80例患者中共有37例(46.25%)存在颈部血管受侵, 在横截面图像中, 包绕角度为0~44°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6.67%(1/15), 包绕角度为45~89°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25.00%(4/16), 包绕角度为90~134°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30.77%(4/13), 包绕角度为135~179°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53.85%(7/13), 包绕角度为180~269°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85.71%(12/14), 包绕角度为270~360°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100.00%(9/9)。
  2. 2 多平面重建图像 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中, 肿瘤最大纵径、肿瘤、血管交界平面长径三者形成的交角为0~44°, 血管受侵比例为26.09%(6/23);交角为45~89°, 血管受侵比例为37.93%(11/29);交角为90~180°, 血管受侵比例为71.43%(20/28)。
  3 讨论
  多层螺旋CT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 具有扫描速度快的优点, 由于其在单位时间内有较高的扫描速度, 所以可以减少运动伪影, 避免医生受误导;同时, 其层厚、图像薄, 可以使CT图像实现“各向同性”, 无论是横截面图像还是多个方向的图像立体的快速浏览诊断模式, 为横截面图像中存在的不足给予强有力的弥补, 显示出更加逼真的组织结构与病变[3, 4]。
  在本文中, 80例颈部肿瘤患者接受了16层螺旋CT扫描, 获取并重建了横截面图像与多平面重建图像, 结果显示, 经病理证实80例患者中共有37例(46.25%)存在颈部血管受侵, 在横截面图像中, 包绕角度为0~44°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6.67%(1/15), 包绕角度为45~89°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25.00%(4/16), 包绕角度为90~134°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30.77%(4/13), 包绕角度为135~179°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53.85%(7/13), 包绕角度为180~269°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85.71%(12/14), 包绕角度为270~360°的患者其血管受侵比例为100.00%(9/9)。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中, 肿瘤最大纵径、肿瘤、血管交界平面长径三者形成的交角为0~44°, 血管受侵比例为26.09%(6/23);交角为45~89°, 血管受侵比例为37.93%(11/29);交角为90~180°, 血管受侵比例为71.43%(20/28)。分析结果数据可知, 在横截面图像中, 颈部血管受侵比例随着肿瘤包围缠绕颈部血管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中, 颈部血管受侵比例随着肿瘤最大纵径、肿瘤、血管交界平面长径这三者之间角度的增大而增大[5-7]。这意味着为颈部肿瘤患者使用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 联合分析其横截面、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获得非常显著的诊断结果。而之所以颈部血管受侵比例随着肿瘤包围缠绕颈部血管角度以及肿瘤最大纵径、肿瘤、血管交界平面长径这三者之间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原因可能是肿瘤恶性程度不断加重, 其对周边环境便有更高的营养需求, 表现出的侵犯性也会显著增加, 而血管中有大量肿瘤细胞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因此肿瘤对颈部血管产生了近乎包围缠绕式的侵犯;同时, 肿瘤会随着侵犯程度加重而靠近血管长径, 其与肿瘤、血管之间也会形成越来越大的交角[8-10]。
  综上所述, 在16层螺旋CT检查中综合应用横截面、多平面影像重建可以提高对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的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胡海霞, 张永海, 王树民, 等. 16层螺旋CT横截面与多平面影像重建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中的价值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22):3648-3650.
  [2] 郭建雄, 温晓琴, 朱军. 多层螺旋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在恶性肿瘤侵犯颈部血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4):75-77.
  [3] 陈文静, 李建安, 汪洋. 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喉部肿瘤侵犯的诊断价值. 吉林医学, 2012, 33(7):1369-1371.
  [4] 姚志东. 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中的鉴别诊断意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6):128-130.
  [5] 孙旭. 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的鉴别诊断价值. 现代养生b, 2016, 1(8):142.
  [6] 曹汉海, 孙敬武, 别远志. MSCT增强扫描MPR和VR重建对下咽癌评估的价值.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3, 21(2):116-118.
  [7] 赵心明, 孙伟, 蒋力明, 等. 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判定食管癌侵犯周围结构的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3, 19(5):558-560.
  [8] 罗德红, 梁颖, 吴宁, 等. 头颈部肿瘤多层螺旋CT冠状面多平面重建与常规扫描图像的对比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37(10):917-921.
  [9] 梁颖, 吴宁, 罗德红. 颈部恶性肿瘤侵犯颈动脉的多层螺旋CT评价.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5, 39(3):234-238.
  [10] 梁颖, 罗德红, 吴宁, 等.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评价颈部肿瘤气管侵犯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4, 23(11):941-945.
  [收稿日期:2017-10-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