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2010版心肺复苏在基层医院中推广策略。方法 选择2015年7月我院对口支援的5家基层医疗卫生院的203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成立心肺复苏急救技术推广小组,以《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为标准,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科学、规范、操作性强、层次化的培训考核标准,对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进行2010版心肺复苏培训。比较推广前后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合格率、成绩提高情况。 结果 推广后,基层医务人员急救知识理论成绩与急救操作成绩显著高于推广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http://
[关键词] 2010版心肺复苏;基层医院;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33-013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motion strategy of 2010 vers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primary hospitals. Methods A total of 203 health care workers in five primary health care centers supported by our hospital in July 2015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escue technology promotion group was established. Choosing "2010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s the standar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work of our hospital, the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operational and hierarchical training assessment standards were developed. The primary hospital health care workers were trained for the 2010 vers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he theoretical assessment and operational assessment score, pass rate, achievement improvement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motion. Results The first aid knowledge theoretical score and first aid operation score of primary hospital health care workers after the promo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promotion(P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我院对口支援的5家基层医疗卫生院的203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4例,女89例,年龄20~48岁,平均(37.1±8.4)岁。
1.2培训内容及方法
1.2.1培训目标 根据《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培训前期对培训对象进行一次考核摸底,抓出存在问题,再根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特点,制定科学、规范、操作性强、层次化的培训考核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培训要求:①各级各类人员以医院为单位分批参加培训,保证全员参加,每年至少4次;②培训教师根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特点,按不同标准有针对性培训,重点突出。
1.2.2培训方案 (1)第一阶段:师资培训阶段(2015年7月上旬):重新学习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重新梳理关键点便于掌握。(2)第二阶段:全员培训阶段(2015年8月):制定标准:根据《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结合实际工作,根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特点,制定科学、规范、操作性强、层次化的培训考核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重点培训:由医务科牵头,对本院对口支援基层医院进行理论及操作的培训。培训要求:①各级各类人员以医院为单位分批参加培训,保证全员参加;②培训教师根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特点,按不同标准有针对性培训,重点突出。(3)第三阶段:全员演练阶段(2016年7月):①全员演练以科室为单位,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②科室根据《标准》要求,结合科室专业及收治病种特点,分期分批多次反复进行情景模式下的实际演练,在心肺复苏演练中,要注重与应急预案的演练相结合、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发扬、注重院内急诊急救资源的整合、强调医疗告知及医疗风险防范。(4)第四阶段:考核验收阶段(2016年12月):考核由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各1人组成1组,共5组,进行科室实地考核评价;根据《标准》、科室专业特点、人员岗位进行情景模式下的单人及团体考核、点评。
1.2.3培训方法 (1)由课题组人员分别对5家基层医疗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2)在理论及操作前进行考核摸底,利于了解其培训后掌握程度,利于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3)利用PPT进行理论授课,CPR模拟进行现场操作示范。(4)将理论课件与CPR操作视频拷贝给医疗联络员,由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利于医疗卫生院医护人员巩固,提高掌握率。
1.3质量控制
成立心肺复苏急救技术推广小组,由急救科主任、护士长、中级职称以上的医生及护理人员,护理部主任,联合单位业务分管院长等组成,负责培训目标、培训策略实施等。在向基层医院推广前,先对技术推广小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统一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
1.4评价方法
评价培训前后理论及操作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比较培训前后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合格率。理论成绩问卷为自制问卷。理论成绩以≥60分为合格,主要考核急救相关知识。操作成绩以≥80分为合格。根据培训前后理论及操作成绩的提高程度分为≥10分、6~9分、1~5分、0分,分析不同提高程度构成比。根据操作规范自制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操作步骤:判断意识,满分10分;呼叫帮助,取合适皮囊,取除颤仪,满分10分;判断脉搏,满分5分;就地仰卧或垫抢救板,去枕,摆放正确体位,满分5分;胸外心脏按压,定位满分5分,手法姿势正确评5分,按压深度满分5分,按压频率正确评10分,胸廓回弹评5分,按压中断( 2010版心肺复苏修改后使心肺复苏的操作更加符合现场急救的实际和更简单化,是国际上第一个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的标准指南[4-6]。呼吸与心跳是人体生命的最基本的生理现象,呼吸心跳停止就意味着“死亡”。但人体死亡后的一段时间内,脏器还存在着微弱的功能,组织细胞的代谢并未完全停止还在继续,我们把这段时间称之为“临床死亡”期。继“临床死亡”期之后,脏器功能完全消失,代谢功能完全停止,细胞开始溶解破裂,死亡就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7-9]。医学研究表明,“临床死亡”期是可逆的,只要控制致伤因素,伤员体内无重要的脏器损坏,同时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临床死亡”伤员还生的可能性非常大的[10-12]。心肺复苏就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代替伤员的自主呼吸,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心跳并诱发伤员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因此心肺复苏是阻止伤员从“临床死亡”到“生物学死亡“的有效手段,只有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了心肺复苏技术,才能实施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所以很有必要学习及推广[13-15]。心肺复苏知识推广、普及心肺复苏培训,心肺复苏实训操作培训和其他急救知识培训作为公共卫生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提升专业人才技术能力,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屏障。
研究认为[16],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将指南中推荐的内容运用到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抢救中去,以提高CPR的成功率及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公众如能接受CPR急救知识培训,能在很大程度上把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基层医院及社区普及《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是非常重要的。孙丹丹等[17]研究认为CPR的复训应增加操作练习时间或缩短复训周期,而不应在理论授课上花费过多时间,因为医护人员在临床进行CPR的真实抢救较频繁,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边看视频边练习是较好的基础生命支持(BLS)复训方法,在与其他方法具有相同复训效果的同时还能节省时间、资源及提高效率,而且实施起来更简便易行,但实施的前提是用美国心脏协会的BLS标准视频指导录像带做指导,而对于高级生命支持较好的复训方法是小组复苏。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脱的芗趼?遗忘进程,提高自身技术保留,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综合条件和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不同科室、层次和阶段的CPR最佳培训方法应成为未来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方向。陆远强等[18]提到我国目前非常有必要进行CPR及AED使用推广,条件成熟时可在主要社区逐步配备AED以提高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在国内开展社区为基础的CPR培训是符合国情以及国内目前形势的,但具体实施过程中肯定存在诸多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解决。陈辉[19]在基层医院开展心肺复苏培训的规范化管理中提到:心肺复苏是指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措施,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临床医学或护理专业,可能都要涉及心肺复苏的问题。同时,心肺复苏也是“起死回生”和“救死扶伤”的最生动体现。目前,心肺复苏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在其5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实践、总结,某些措施和方法逐步放弃,另有一些措施和技术不断出现,并经过反复的实践检验,证明其有利于复苏的成功。因此,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有关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教育和知识更新,是现代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章平[20]认为,了解不同人群对心肺复苏技术及相关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是开展不同方式有重点普及的基础。笔者针对在校的高中生、大学生和非医疗事业单位职工,设计调查表,调查并比较不同人群对包括心肺复苏技术及相关急救基本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了解普及培训内容的侧重点。
根据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基本内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基层医院的推广策略。组间推广小组,小组成员由我院急诊科主任护士长牵头,由中级职称以上的医生及护理人员、护理部主任、联合单位业务分管院长等组成。急诊科主任、护士长、中级职称医护人员作为培训主力,在推广前进行相关培训,了解情况,联合单位业务院长主要参与具体工作配合,组织本院医护人员参与培训。在培训前,结合本地实际工作情况,并对接受培训对象进行一次考核摸底,找出目前存在问题,再根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特点,以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为标准,制定科学、规范、操作性强、层次化的培训考核标准。并制定具体培训计划,按照不同试点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利用PPT进行理论授课,CPR模拟进行现场操作示范。这个推广策略内容更科学、更规范、可操作性强、根据有层次化、计划性更强,整个过程有计划进行,而考核方法也更合理,具体到每个操作评分标准,对培训结果的评价更客观。经过培训后,基层医院医务工作者急救理论知识评分及操作评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而达标率也显著提高。在培训前,操作达标率仅0.99%,培训后达标率达到了86.21%。理论知识的达标率也有显著提高。对每个成员理论知识提高与操作技术提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84%的学员仅操作提高,理论知识未有效提高,可能与他们未坚持系统、全面的理论培训,导致理论知识未能有效地消化吸收、巩固有关,予再次培训;4.93%的学员仅理论提高,考虑与他们未及时进行实践练习有关,所以考评提高不明显,及时联系联络员予督促练习。对理论知识提高程度与操作技术提高程度单独分析,结果显示25.12%学员理论知识提高≥10分,4.93%操作提高≥10分,说明理论提高较操作提高幅度更明显,操作提高幅度不够明显可能与学员本来就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有关,也提示在今后的培训中要加强操作培训。
综上所述,通过制定科学的、规范的、可操作性强的、有计划的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基层医院推广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基层医院急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
[参考文献]
[1] 赵娟,李淑霞,伍慧红.心肺复苏新指南临床实践的效果观察[J]. 广州医药,2014,45(3):85-87.
[2] 马玉梅,甄丽华. 反复电除颤抢救心脏骤停成功5例[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4):414-415. [3] 周敏,何小俊. 我国公众对心肺复苏认知和培训模式的研究进展[J]. 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8):2151-2154.
[4] 谢美莲,吴瑛. 心脏猝死高危者家属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重点和难点[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8):8-10.
[5] 程玲,杨春,李广,等. 高级养老护理员心肺复苏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9):2524-2526.
[6] 黄素芳,郑丹莉,金微,等. 低年资护士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精准性评价分析[J]. 护理研究:下旬版,2012, 26(8):2292-2293.
[7] 青华,张岚,陈海花,等. 急诊护理人员胸外按压操作有效性的考核分析[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4):73-74.
[8] 谢拉,黄素芳,易艳,等. 个性化指导在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7):818-820.
[9] 崔秋霞,沈雁波,单君,等. 2010年心肺复苏流程在?o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 18(2):194-195.
[10] 王凤艳,孔秀兰. 心肺脑复苏抢救的护理进展[J]. 全科护理,2011,9(2):163-165.
[11] 黄琴,孟华. 两种临床护士心肺复苏术培训方法的效果比较[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4):302-304.
[12] 屠金娟. 心肺脑复苏中实施医护多人分组配合流程的体会[J]. 护理学报,2012,19(4):53-55.
[13] 杜丽鹏,张海燕,王建林,等.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调查与培训效果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3, 22(2):262-263.
[14] 方剑俊,吕剑杰. 社区医生心肺复苏认知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918-919.
[15] 陶秀萍. “数字密码”教学法在社区护士心肺复苏技术培训中的应用[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3(12):673-675.
[16] 黄文娟,刘励军,徐波. 基层医务人员初级急救技术的培训流程[J]. 中国急救医学,2015,(7): 670-673.
[17] 孙丹丹,陆萍静,祝蕾,等. 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培训方法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4,(35):4358-4360.
[18] 陆远强,潘建,章夏萍,等. 心肺复苏技术社区培训效果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6(2):1-4.
[19] 陈辉. 基层医院开展心肺复苏培训的规范化管理[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3(2):119-121.
[20] 李章平,陈寿权,李惠萍,等. 不同人群心肺复苏及相关急救常识掌握情况调查和比较[J]. 浙江医学,2012,(5):330-332,335.
(收稿日期:2017-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