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4|回复: 0

2018云南省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构建方法和特征分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7 17: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我国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文献资料,以及国家近几年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内容以及体育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课程对云南省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现状做调查分析,为构建云南省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找到方法和构建的特征进行分析,为云南省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http://
  关键词 中小学 体育课程 现状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8-000-01
  一、前言
  在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和统一设置的创编过程中,划分学段是确立学生水平目标的根本依据,所以很关键,在此,我们根据《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到初中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新的体育课程的目标理念为:健康第一,养成习惯。不再是把学生培养成运动员,要求学生要跑多快、跳多远,而是把学生陪养成,身心健康,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健康人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云南省昆明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为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学生对云南省中小学实施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意见和建议,特设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其中发放250份问卷、有效问卷236份、无效问卷14份,回收并认真整理了问卷;访谈法,与云南省有关政府、教育部门及高校负责单位的人员访谈,与云南省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有关专家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一)构建的方法
  1.从现有的教学内容中进行筛选
  传统教学内容是体育工作者几代人实践总结出的结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课程改革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内容,要以传统的教材为框架,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优化、组合,改变过去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项技术动作或提高某项身体素质而教学的内容。
  2.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
  简化规则:只保留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玩”起来的简单规则;简化技战术:只保留简单的基本的技战术;修改内容:去掉不适合学生“身、心、社”健康发展的学生无兴趣的复杂、陈旧的内容,弱化竞技成分;降低难度要求:降低动作难度、运动难度,不苛求动作细节,适当送回器械重量;改造场地器材:使场地器材适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
  3.从民间传统体育中整理移植
  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民间传统体育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内容,它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如:滚铁环、踢毽子、跳绳、拔河、跳房子、抽陀螺、抖空竹、踩高跷等,这些传统的体育运动深受喜爱,也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可以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环境因素、学生情况进行移值加工改造。
  4.从新兴运动项目中挑选引进
  同任何?W科一样,体育教学内容也有“吐故纳新”的必要,而且由于体育运动内容的丰富性和时尚性、流行性,教学内容在更迭方面的必要性就显得更强一些。近年来在国内掀起一批新兴运动项目,如轮滑、独轮车、街舞、攀岩等,已经深受学生喜爱,有些并在学校蓬勃开展。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富有时代特征的运动内容和方式来充实教学,新兴运动项目的引进,给体育教学带来无限魅力。
  5.从场地器材中挖掘创新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跳绳:绳操;拉绳、角力、踩蛇尾、投绳结等实心球:投掷、负重、障碍物、标志物、打保龄球等体操棒;立棒、顶棒平衡、摆图形跳跃、抬轿子、单杠支撑等、呼啦圈;跳绳、钻圈、滚动等。
  (二)中小学各水平段教学内容的特征分析
  水平一阶段的学生教学内容以基本活动为主, 如队列练习、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滚动与滚翻、攀登与爬越、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等内容,与相应的游戏教材搭配起来易于被学生接受。这样被游戏化的教学,符合该阶段水平的儿童特点,使其能长久地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水平二以跑、跳、投、体操、武术、小足球、韵律活动等内容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民间体育活动、体育健康常识、学校特色等内容并采用游戏和趣味性较强的比赛相搭配。
  水平三以发展学生速度、柔韧和灵敏素质为主,同时选择搭配加速跑、跳远、体操、武术和球类等项目,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掌握一到二项健身项目,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为终身自觉从事体育锻炼务实基础。并以运动技术的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水平四在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以中学生身心特点为基础,通过科学的优化与设计,以活泼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与热情,让体育运动真正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助推器",让体育课程成为集知识性、健身性、科学性为一体的一门学科。
  参考文献:
  [1] 李淑菊.石家庄市区中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发展模式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2] 刘建平,李超任,等.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6):87-90.
  [3] 陆亨伯.体育院校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67-69.
  [4] 陈天霞,等.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l(3):98-10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