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8|回复: 0

2018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进展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7 16: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下肢会出现刺痛、灼痛、麻木、蚁行等感觉,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临床多采用西医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由西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西医治疗方法存在的上述应用局限性使得中医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应用优势日益凸显,也使得中医治疗方法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信赖。
http://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6(a)-0197-02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尚且缺乏完全根治的方法,而且伴随着病情进展,往往会导致病患肢体出现疼痛、麻木、刺痛等一系列周围神经问题,同时也给糖尿病病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当前临床上对于治疗糖尿病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以西医为主,虽然见效迅速,但是存在治疗持续周期较短、不良症状较大等问题。所以探寻中医治疗方法去解决周围神经病变问题,是当下医学界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该研究将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进展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研究后做以下综述。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多是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规律、劳欲过度等诱发而表现出口渴、多尿、消瘦、消谷善饥等症状。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的合并症,多是由于消渴症长期影响病患脉络,导致内热伤阴耗气、血疲症、痰热等问题,使患者气血无法向四肢流动[1]。现代中医学研究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指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进展;“标实”则指阴阳两虚诱发的气滞血瘀。因为多数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表现为肌体湿邪侵扰,风寒外入,气血不畅,所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认为是气滞血瘀、气血难行的表现。而且相关资料调查指出[2],该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糖尿病进展引发血疲,脉络失养,导致气血瘀塞。也有学者[3]认为,本病除了是因为消渴症久治不愈诱发,同时还因为肝肾受损影响,特别是肝肾出现气血亏虚,脉络不畅,气血无法到?_肢体四末,从而诱发肢体发麻、疼痛等问题。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内治方案
  2.1 周围神经病变的分期治疗
  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患,中医内治的常见治疗方案之一就是分期治疗,即将病患按照病况好坏与病情进展时间进行划分,分为前期、中期及后期3个时期。以前期为例,一般临床表现为四肢发麻,同时存在明显痛感,不过对于肢体运动情况产生的不良作用较小,而且在这一时期,中医学的病理主要体现在气阴两虚伴有轻微血疲症状,因而治疗方法应当是活血益气、滋阴补络为主;此外,中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患的神经问题范畴出现延伸,而且四肢触觉受到显著影响,特别是神经传输效率低下,神经元损伤严重,中医学的病理主要体现在肝肾气虚、血疲等问题,因而治疗方法应当是调节肝气肾气、活血通络;晚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患的四肢神经出现明显病变,肢体产生严重的发麻或者痛感,而且神经传输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肌肉萎靡,失去运动能力,中医学的病理主要体现在脾肾阳虚、经脉气血瘀阻等问题,因而治疗方法应当是脾肾双补、通络活血为主[4]。
  2.2 周围神经病变的分类治疗
  就当下而言,当代中医一般是将周围神经病变划分为4类,即气血皆虚类、肝肾双虚类、脾胃双虚类、气滞血瘀类4种类型。以气血皆虚类为例,治疗应当注重益气养血原则,一般中医治疗选择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而且可以根据病患的病情进行调整用量及方剂药物;而对于肝肾双虚类,治疗应当注重暖肾调肝原则,一般中医治疗选择服用芍药甘草汤,同样可以根据病患的病情进行调整用量及方剂药物;对于脾胃双虚类,治疗应当注重益气补脾、祛痰疏络原则,一般中医治疗选择服用补中益气丸合茯苓丸,同样可以根据病患的病情进行调整用量及方剂药物;最后是气滞血瘀类,治疗应当注重活血通络、化疲活络的原则,一般中医治疗选择服用桃红四物汤,同样可以根据病患的病情进行调整用量,或者酌情添加金匮肾气丸进行配合服用[5]。
  3 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专用方剂治疗
  3.1 活络补气的专用方剂
  活络补气的专用方剂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方剂之一,而一般方剂构成的药材包含当归、熟地、生地、红花等用量各5 g,黄芪30 g,鹿角胶、仙灵脾等用量各10 g,这类方剂已经通过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再者,有调查资料显示益气升阳通络方剂也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方剂构成包含细辛、水蛭等用量各3 g,桂枝、红花等用量各10 g,川芍、党参等用量各15 g,鸡血藤用量30 g[6]。
  3.2 温肾化瘀的专用方剂
  更多临床实践显示,温阳通络汤及消渴通络汤均具备温肾化瘀的效果,对于前者,方剂构成主要涵盖甘草5 g,川芍、当归、桂枝、广地龙、熟地黄等用量各10 g,仙灵脾、鸡血藤等各15 g,黄芪30 g;对于后者方剂构成主要包含全蝎6 g,伸筋草、川牛膝、桑寄生等用量各15 g,淫羊霍、白芍、杜仲等用量各10 g[7]。
  3.3 滋阴活血的专用方剂
  滋阴活血的专用方剂也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方剂之一,方剂的成分构成包含水蛭3 g,蜈蚣3 g,川芍、太子参等用量各15 g,黄芪、鸡血藤等用量各30 g,五味子用量12 g。此外,还有学者指出滋阴活血专用方剂构成还可以是桑自皮、鬼箭羽等用量各30 g、全蝎3 g,桑叶15 g、紫草、僵蚕、知母等用量各10 g,白附子5 g[8]。
  3.4 祛痰舒筋的专用方剂
  有学者提出[8],祛痰舒筋的专用方剂也能够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构成包含生甘草6 g,白芥子、桂枝、胆南星、水蛭等用量各10 g,鸡血藤30 g;方剂构成还可以是丹参、黄芪等用量各30 g,陈皮、蝉蜕、地黄等用量各20 g,牛膝用量15 g。     4 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外治方案
  4.1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自古以来国内中医外治的代表性方案,主要涵盖传统的针法与灸法两个类别,对于前者,主要是让毫针扎入病患特定穴位,配合提拔、捻转等方式进行治疗;而灸法则主要是以艾绒作为媒介,在病患患处的相应穴位或者关节位置进行热灸,主要是灼烤穴位周边肌肤,以热作用治疗病症。而当下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涵盖一般的针法与灸法,也包含改进后的电针灸法与穴位注射治疗。常用穴位主要有足三里、三阴交、委中、承山等。
  4.2 按压推拿
  中医学把按压推拿统称为“跷引”,也是区别于药物治疗的常见物理治疗方案。一般治疗时,主治医师需要以按压或者推拿手法对病患患处穴位及脉络进行操作,操作动作涵盖推、提、捏、揉等等手段,以满足舒筋活络、活血协调、阴阳平衡的效果。而一般按压推拿治疗的穴位主要集中在三阴交、足三里、委中、涌泉等多个穴位。
  4.3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关键构成疗法,隶属中医外部治疗的归纳范畴。这种治疗方案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过程中,将具有疗效的药物加热,使药物因加热产生的性味直接作用于患者皮肤、肉理,改善血液循环及神经传导,从而调理气血、畅达经络。
  4.4 中药注射液
  中药注射液隶属中成药的一类,主要是当代医学研究者在国内以往中医理念引导作用影响,根据当代科技手段将中药材内部的主要药理作用成分进行一一精炼,然后以当代科技手段与工艺进行提取、加工,最后形成无菌的液体或者混合液体,并且制备成为一般中?注射药剂,用于临床注射治疗。而当下临床上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般中成药注射液包含水蛭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葛根注射液、鸡血藤注射液等多种类型。
  5 结语
  综合来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并不复杂,但是由于病患个体病变的程度以及神经范围存在差异性,因而在治疗方面往往需要针对病患的类型进行分类治疗。而且诊断与治疗过程应当把握高效性,而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病患的基本生活范畴,更体现在对于病患身体机能的影响。特别是在周围神经病变产生后,往往会进一步对糖尿病病患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轻则致残,重则危急生命安全。而当下西医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虽然西医治疗见效迅速,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西药本身对于病患肌体也会带来诸多不良的影响,而相对而言,中医治疗方案较为多样,而且药物本身药效并不剧烈,不会对病患产生严重的不良效果,而且中药本身虽然起效缓慢,但是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再配合一些中医外治疗法(如针灸、按摩、熏洗等)进行联合治疗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保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率,增强病患的生存率与生存周期,从而最大程度保证病患能够尽快恢复基本的生活能力,因而具有广泛的临床运用前景与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沈璐,胡筱娟,李婷,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探讨[J].陕西中医,2013,34(5):577.
  [2] 孙霞,王兴华,戴芳芳.戴芳芳主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3,33(4):331.
  [3] 王鸿庆,孙继飞,徐云生,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J].江苏中医药,2015(1):83-85.
  [4] 邱作成,张振国,李志钢,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因病机浅析及治法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6(17):255.
  [5] 张巧英.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辨证饮食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4):174-175.
  [6] 吴琛,唐红,徐蓉娟,等 .2 型糖尿病中医证候与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5,42(6):1243-1245.
  [7] 赵莹莹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医研究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6):101-103.
  [8] 张?h.肥胖型 2 型糖尿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5,19(6):1029-1033.
  (收稿日期:2017-03-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