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6|回复: 0

2018hey!未来生活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7 16: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如今的「飞行、通讯、工业化等」已然实现了过去的「未来想象」,甚至已超乎想象。而此时的「未来畅想」,是否也正迅猛而至,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智能家居、无人机、机器人、分子料理等等,虽然有些还需一段时间普及,但「科技改变生活」已经形成一种必然的趋势,还有人类与自然、城市的共生关系也已引起重视,本期,我们围绕「城市、行、住、娱、感官」,以人居角度探讨未来美好生活。
http://
  
  《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声称,进入21世纪后,全新人类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尤瓦尔?赫拉利提出了一个震撼性的观点:“未来世界,大部分人类可能是多余的。”作者“把人放在地球物种演化的历史中”,认为智能机器人会淘汰大多数人类,但此时我们依然活着,不是更应思考如何更好地“活着”吗?
  城
  市
  未来预言→
  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
  我不去想象未来城市的样子,但我认为她需要与她身处的土壤,危及她的水以及污染她的空气和谐共存;对城市而言,她的挑战是,要重新学习那些滋养她,令她充满活力,同时又会干扰她的基础“课程”。《巴黎+ 2°C》这个项目强调了四个用以抵制城市过热的因素:植被,水,土壤的透气性以及反照率。目的是通过城市绿化来应对气候变暖。
  ――法国ET ALORS建筑工作室创办人 Yannick Gourvil
  转化生态危机
  科学+艺术的想象结合
  
  Yannick Gourvil于2006年从布列塔尼国家高等建筑学校毕业。在以“雷恩 + 6 ℃”命名的毕业研究项目结束后,他与Cécile Leroux创立了ET ALORS建筑工作室。ET ALORS的研究基于对未来城市的探索,目的是努力化解城市化方面有代表性的现实危机,并探索新的生活方式来应对生态突变。工作室针对不同的城市状况设计了不同的改造项目:新奥尔良(美国)- 应对旋风危机;汉堡(德国)和里斯本(葡萄牙)- 应对洪水的多河交汇社区改造项目《Villes estuaires + 1M》 (赢得了由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颁发的“Hors les murs”奖);雷恩、敦刻尔克、南特和巴黎(法国)- 应对气候变暖(这次展出的“巴黎+2℃”项目摘得了比利时皇家学院的“Jean de Ligne”奖的桂冠)。
  如今,Yannick Gourvil是一名项目经理, 研究城市前景的独立学者, 也是在巴黎维莱特国家高等建筑学校授课的一名教师。2014年,他参加了巴黎政治院布鲁诺?拉图艺术与政治实验计划。由此证明了一种将科学专长和艺术创造通过想象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措施。“现在我对当代世界的无法预料性感兴趣, 这既像是我们稳定中存在的一个动荡风险, 也像是能使我们重新认识目前环境的一种危机局势。”自从巴黎+ 2℃制定的第一个假设之后,Yannick Gourvil通过自然的基本部分开辟了新一轮的研究,以考察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行为,并协商在地球上新的共存。在体验了欧洲城市河口的“水”, 法国领地上的“土”后,ET ALORS将体验中国大都市的“空气”。
  环保建筑理念
  灵活演变性
  
  在Yannick Gourvil建造的大?堑纳杓评砟罾铮?考虑物质性、使用性、建设体系、光线以期达到对委托要求的简单甚至一目了然的回应。同样重要的是, 任何建筑都是考虑成在未来可转换的、灵活的、造型艺术的遗产,像我们尚未认知其用途的载体,这些用途是不停演变的。在此, 他希望建筑能够适应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
  Yannick Gourvil认为在考虑可持续之前, 建筑物的使用体验必须合乎愿望,被居住在里面的人所认可。在不到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对土地的开采已经彻底改变了地球表面,这个行动与一个名为“人类本位”新的地质时代的出现有关。这一新的生活领域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和观点,以期制定出新的在地球上的安置设施。面对这一重新考虑我们建设这个世界的基础的需要,ET ALORS把科学的预测与想象相结合,以想象在人类之间甚至与非人类像动物,水,风,土壤之间建立起新联系的各种可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ET ALORS更乌托邦式的项目,寻求将我们的思考方式转移到另一个类似于我们的现实但一些参数不同的环境里。这种差异需要我们重新调整设计工具,以便在考虑到城市环境潜在演变性的想象领地上进行思考。
  面对生态问题, 建筑必须参与基础设施、经济、文化……以及人类所改变的所有像气候变化等的这些城市构成。Yannick Gourvil捍卫地理性建筑:可以说她应该很明显地与所处的环境相合,但是也可以说它本身就是地理环境里的一个元素。对Yannick Gourvil而言,美学不是以美为目标, 也不是对和谐完美的形式的研究,而是通过在不同力量之间协商的工作(计划、用途冲突、技术和监管限制、自然资源、使用者的行为举止等)使之得以呈现。
  如果+ 2℃
  巴黎将会……
  “巴黎+2℃ ”展览是呈现巴黎应对气候变暖的虚拟项目,这一展览基于巴黎在 2100年升温2℃的假设来设计。ET ALORS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建筑工作室选择了巴黎20处不同的地方,想象未来一座城市如何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来应对气候失常。虽然这些合成摄影不是基于科技的预测,也没有固定遵循的主线,但却勾勒出了一个想象中的宜居城市,通过利用清洁技术和合理使用资源让巴黎成为一个现代、团结和环境友好型的城市。     巴黎+ 2℃项目是一个受科学预测启发但由想象延伸来的实验性作品,“我们的研究是非常有条理的,我们改变这里的温度,寻求实现一切可能以适应新的气候 (特别是热岛城市),并将温度上升控制在2℃ (对2100年气温最乐观的预测)。由此我们详细设定了从最基本到最乌托邦的众多场景,以便提出我们认为值得继续前行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当时想考察巴黎城的不同分布,将十三区城楼重新定位, 将十区和七区的奥斯曼建筑物屋顶拆除, 将第十八区的HBM (廉价房)隔热……同时,我们还寻求对于我们而言极具改造潜力的区域进行再投资, 例如第一、第十一和第十九区的水道、汽车的位置、公共空间和屋顶。我们的研究方式虽乌托邦, 但还是注重实效的, 理解这项工作的规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因为这是我们想要分享的进程, 我们不捍卫结果,因为它不是这种集体工作尝试的终点。”
  
  “巴黎 + 2℃”的图片在2010年制作, 是应巴黎市政府的委托而不是实际要实施的项目。这个项目用来提出适应全球变暖的可能性研究,在不寻求预测的情况下将它们提交到公众辩论中。在这项实验工作中,ET ALORS建筑工作室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完全取消汽车,对与之相关的区域 (道路、停车场、地下车库、标牌、隔离带……)进行重新规划,这是一个重大的城市空间, 在城市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强有力的行动提出了交替交通 (公共交通, 河道, 屋顶上……) 的问题,但也可以革新,重新生成一个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不能再扩张的城市。
  但是Yannick Gourvil坦言“我们所有的建议或多或少都是可行的,而我们所表现的方式并非都是适合的。我们自愿选择不提出具体的城市项目, 而是通过运行拼接图片的方式,展开向弹性城市转变的辩论。”七年后, 巴黎市政厅禁止车辆进入塞纳河两岸让其只供行人使用。一个活水游泳池在第19区开幕。这些元素曾经就在巴黎+ 2℃项目的图片中出现,不是因为ET ALORS建筑工作室预测到了它,而是因为它们是ET ALORS已经预期并尽可能表达的趋势。围绕这些问题大家展开了共同的想象,而ET ALORS的工作有助于分享这样的想象。
  解决AIR污染问题
  构想中国完美城市
  “一个完美的城市,知道去迎接一切不确定的因素,把它作为一种自由、一种变化的契机。”针对中国城市,ET ALORS工作室着手开展一个新的研究项目,名为AIR(空气)!因为能够成功解决污染问题,才是完美的。AIR(空气)!项目采用一种将科技专业知识和艺术设计混合的研究形式。ET ALORS工作室设想一种新的空气生产方式、呼吸方式,以及在这样的空气下与它和谐共存的居住方式。他们已经开始对中国几个大城市展开构想:在北京,居民们在多个大气环境中来来往往;在成都,高楼通过行为表明笼罩它们的气态物质的状态 ;在广州和深圳,建筑用砖由污染颗粒物凝结而成;在武汉,因为碳捕集阱,公园里合成了一种工业化之前的空气;在长春,中国空气大使馆开馆。对于全球变暖,城市人作为个体只能联合起来去改变社会,改变生活方式去应对全球变暖。
  
  《巴黎 +2°C》展览,法国ET ALORS 建筑与城市研究事务所
  6区 大奥古斯汀码头
  新的降雨模式导致了塞纳河更为频繁的涨水。尽管上游设立了缓冲池,大奥古斯汀码头还是会出现被洪水淹没的情况。在不加高码头的前提下,整座城市灵活地适应了涨水可能引起的风险,以保证各种活动的进行。码头获得某种“韧性”,也就是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2区? 皮埃尔? 拉扎瑞夫路和瑞欧莫街
  2003年的酷暑证明巴黎市中心的温度与周边乡村的温度相差可达9°C,这就是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降温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提亮材料,水的利用,地表渗透或者植被开发等,用以增加城市阴凉处以及通过地表水蒸发让局部降温。考虑这些参数可以同时改善公共区域以及住宅区的舒适度。
  《巴黎 +2°C》展览,法国ET ALORS 建筑与城市研究事务所
  《巴黎+2°C》
  9月15 日-10月8日在广州广粤天地中庭广场
  9 月15日-10月15日在深圳?A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展出。
  Anaistamo Martane推荐
  5个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
  1.减少使用塑料制品,越少越好。
  2.减少消费(一切物品):电器、服装、肉类、所有塑料制品(原料从石油中提取):玩具、拖鞋、小物件……应当理性消费,尽量少买,要买就买质量好的,最大限度减少购买工业化产品,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3.了解并思考垃圾问题,塑料制成的瓶子、杯子、牙刷,不论是免费赠送的还是花钱买的,在你废弃不用以后它们去哪里了呢?
  4.购买当地产品,创造当地产品,从耕作自己的小菜园做起……也许未来参加“种植吧小园丁”项目的同学们就可以让他们的小菜园满足每个学校的蔬菜供应??
  5.思考我们祖先的生存之道,并从中获取灵感。比如购物的时候不用塑料袋而是使用篮子,与其买5件便宜的毛衣,不如只买一件(由当地生产者用优质羊毛制成),可以穿更长时间。
  Anas Martane
  法籍犹太人,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中文系毕业,现居北京,法国liberation自由报社驻北京的记者、演员刘烨妻子。2017年中法环境月宣传大使。
  行
  未来预言→     我认为未来之“行”不仅仅是某一种新型飞行器的出现,而是一整套交通出行解决方案的创新,即各方面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互相匹配,这样才能发挥创新产品和技术的最大化优势,这也是光启一直致力研究的方向。
  
  ――深圳光启集团总裁 刘若鹏
  一名科幻迷
  将好莱坞电影实现
  “马丁飞行包”让飞行能成为人们日常的运动方式,“云端号”和“旅行者号”致力于临近空间的利用,“动力外骨骼”则有望把人变成“钢铁侠”。没错,这都来自于光启系对于未来世界的构想。“我的愿景就是把好莱坞电影里的场景变成现实”,这是光启集团总裁、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的梦想。“想象力是创新驱动力。好莱坞把想象的未来搬上银幕,而我们是借助合理的想象设计未来,再通过科学研究实现未来,进而将研究转化为产品向大众分享未来。”刘若鹏从小是一名资深科幻迷,科幻电影总是能引起他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在浙江大学读大二时,我开始探索超材料。当时,国际上相关研究刚刚兴起,‘超材料’这一概念尚未提出,仅被称为‘人造物质’,学界很多人甚至认为这是‘伪科学’。2006年,我赴美读博,师从超材料学科创始人之一、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大卫?史密斯。入学不久,我便与季春霖、张洋洋、栾琳、赵治亚等留学生结为好友。我们常常讨论能不能一起做些什么,大家专业背景完全不同,却在超材料领域找到了技术交汇点。”
  可是刘若鹏的团队从“想象”到“实践”,经历了许多困难,“刚回国时,我们的团队除了技术之外一无所有。我向母亲借了20万元作启动资金,用父亲的一辆老捷达车作为移动实验室,开始研发超材料并着手创办光启。我们常常钻进一栋未竣工大楼的地下车库做电磁波测试。买不起实验设备,只能租用别人准备废弃的,在炎夏高温达40多摄氏度的车库里,与蚊子们一起完成了自己的实验。”
  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后,他们各自收到了许多高校和企业的邀请,但没有一个地方能让他们作为一个团队一起做研究。“与其等待别人给机会,不如自己动手创造。”于是,有一天凌晨3点刘若鹏突发奇想,“我们能不能一起回国,建立一个全新的研究机构?”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们团队5个人都带着家属,实际上关系到10个人的未来,每个人都有一票否?Q权。“但最终大家都服从大局,一起回来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普及策略
  首先让你变身“钢铁侠”
  刘若鹏从2003年开始从事超材料的研究,2010年博士毕业后成立了光启至今已经有7年,这7年里光启团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深圳走向全球,“我们在源头创新和国际化发展这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视。源头创新离不开创新人才。光启的五位创始人都是杜克大学、牛津大学等国际一流院校的博士,掌握了国际前沿的科研技术,回国创立光启之后,也引进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大量高端人才。”光启近几年的国际化步伐加快,2015年,光启整合了新西兰马丁飞行器公司和加拿大太阳方舟公司等海外创新企业;2015年10月,光启入股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海容通信集团;2016年5月初,光启全球创新共同体孵化器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正式成立;2016年5月底,光启在新加坡设立亚洲创新总部;2017年1月,在以色列设立国际创新总部。
  旅行者号、马丁飞行包都为我们开启未来新的出行想象,但能如何更好地“普及”呢?刘若鹏说:“我现在告诉你可以去太空,你或许不太相信,但如果让你变成‘钢铁侠’,从心理上可能更容易接受。”因此,光启首先做了一种“飞行包”。之后光启还开辟了旅行新领域――临近空间,“大众真正接触临近空间的机会还是太少,所以我们也希望不断曝光所做的探索,让普通民众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技术,比如VR,去熟悉在这个空间可能获得的体验。同时我们也在加快研发速度,在市场普及和技术突破两方面双管齐下。”目前,国外一些公司利用火箭发射技术,推出载人航天游,但是伴随着失重、超重等体验以及惊心动魄的速度,对旅客的身体条件和经济条件都有极高要求。而作为中国首个临近空间旅游项目,光启的“旅行者”号载人版则可以让人像乘坐电梯或缆车一样,平稳地升到临近空间,对地球表面景观一览无余,再平稳地返回地面,舒适、便捷,人体自身并不需要承受过多重力。通过调节舱体内外的气压平衡,乘客可以舒适地坐在舱内,不需要穿特制的宇航服或进行专门训练,体验类似于乘坐飞机。“到时候,你被我们的旅行者号带到临近空间,头上是无尽的苍穹,脚下是蔚蓝的地球,那是一种怎样的美好体验?”
  
  未来出行
  更加便捷、安全、高效
  光启以超材料起家,目前他们也在研究将超材料与交通出行相结合。刘若鹏认为材料革命是21世纪到现在为止意义最深远、影响力最大的革命之一。现代科技的发展路径表明,每一项重大新技术的推动,都离不开材料的突破发展,刘若鹏希望,能将这项新的材料技术,应用于一切能被称之为装备的设备上,包括有助于人类更便利更安全出行的装备。
  除了研发制造未来出行的飞行器以外,光启对未来之“行”还有在软件上的投入,尤其是人工智能在交通出行的应用。在公共交通领域领域,我们有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和司机情绪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对公交车内进行视频分析,判断公交车及站点的人流情况,为线路及站点优化、公交广告竞价系统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分析,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自动识别报警,包括识别公交车上的异物和司机的精神状态分析等,看是否适合驾驶等,提高安保效率。     此外,光启在不同高度研发了不同的驻空平台,如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平台“云端”号、系留无人机H1等,令地面公共交通监控和管理与空中驻空平台相结合,提供快速反应的近地监测,迅速建立通讯网络,能够在反恐应急、智能调度、车辆管理等交通公共安全管理层面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
  光?⒙矶》尚邪?
  光启太阳方舟
  旅行者号
  光启逆天发明
  旅行者号
  临近空间旅行
  光启科学“旅行者”号临近空间飞行器理论上可以替代卫星的绝大部分功能,比如互联网、通信、导航、气象、测绘等。可大幅降低地面设施建设费用,减少对周围环境的辐射污染,其造价和产生的通讯资费比同步卫星平台和铺设光缆都更加便宜。
  知识扫盲 什么是临近空间?
  
  又称为近太空,一般是指海拔20公里至100公里的空间区域,是航天空间(100公里以上)和航空空间(20公里以下)之间的过渡区域,除了火箭偶尔穿越以外,那里是人类尚未开发的一片空白空间。临近空间气象与气候非常稳定,太阳能充足。临近空间是一个可提供全天候高速率无线网络覆盖、高分辨率地理测绘、高空交通指挥、对地高精度监控、对天高清晰成像等科学研究和新型空间服务的理想区域。
  马丁飞行包
  空中自由钢铁侠
  这款飞行包曾被《时代》杂志评为2010年50大最佳发明之一,它具有体积小、操作灵活、可悬停等特征,能够解决直升机起降需要场地支持、无法贴近城市街区、无法进入狭窄巷道、无法在普通楼顶作业等难题,能够灵活地在1500米以下的空域执行各类飞行任务,特别适合应用在医疗应急、消防救援、旅游娱乐、个人出行等领域,满油时可以在海拔1000米的高空中以74km/h的速度飞行30分钟。
  太阳方舟
  低成本“绿色”运输平台
  太阳能方舟独创的混合动力运输平台为难以到达的地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运输方案,可根据运输要求及地理环境调整为最优先的飞行姿态,比卡车更快捷,比飞机更灵活。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复合材料机身,智能航电系统,轻量化电池设计,以及高效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方舟的核心技术。目前太阳能方舟的最大设计载重可达30吨。
  住
  未来预言→
  关注室内清洁
  智能科研新趋势
  所谓的“智能家居”,前提是要更实用、更高性能。如果只是加了一个APP,那不能算是智能家居。技术的未来在于对软硬件综合力量的运用,我们相信未来的家居会是另一番别样的篇章。Dyson科技实验室的工程师们将与英国、新加坡的同事们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家居调研,以更科学的角度带来未来家居全套清洁方案。
  ――工业设计师、发明家 James Dyson
  天生发明家
  被英国女皇授予爵士爵位
  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以下简称戴森)――工业设计师、发明家、无尘袋真空吸尘器的发明者、戴森公司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被英国媒体誉为“英国设计之王”。2017年5月,他荣登《福布斯》2017全球变革者榜单。戴森出生于教师家庭,在中学时就成绩优秀,1966-1970年就读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学习期间他就从事许多设计活动。“我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拆解东西,然后再把它们拼回去。那时我在想,现在的世界会由机器人来服务,人们驾驶飞行汽车出行。虽然这一梦想没有实现,但是,我意识到,要实现技术的飞跃是非常艰难的过程。我一直对产品的运作原理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会主动去思索‘为什么它可以这样’而不是理所应当接受‘它本来就这样’。我对一切都感到非常好奇,于是我会试图通过自己的双手去了解背后真正的原理。”由他设计的名为“海上卡车”(The Sea Truck)的汽艇,获得设计协会奖和1975年的爱丁堡公爵特别奖。1974年,戴森开始自行设计球轮小推车,该小推车获得了1977年的建筑创新奖。Dyson发明的双气旋系统,被看作是自1908年第一台真空吸尘器发明以来的首次重大科技突破,彻底解决了旧式真空吸尘器气孔容易堵塞的问题。
  
  几年前,詹姆斯?戴森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面前弯腰,接受英国王室授予的最高荣誉。他听见女王问他是做什么的,于是告诉她,自己是戴森牌双气旋吸尘器的发明者。“真的吗?”女王惊讶地说:“王宫里用的都是这种吸尘器。”英语中有句古谚:需要是发明之母。这话用在双气旋真空吸尘器的发明上一点没错。1978年,31岁的戴森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们一家人居住在一个满是尘土的农舍里,家里有一台破旧的胡佛牌真空吸尘器。有一天,这台吸尘器又坏了,喜欢钻研的戴森决定自己动手修理。拆开吸尘器后他发现,他遇到的是自吸尘器1908年问世以来就未解决的简单问题:当集尘袋塞满脏东西后,就会堵住进气孔,切断吸力。一开始,戴森研制了几百个模型后都没有成功。换作别人,或许早就中途放弃了。但戴森没有,他意志坚定、永不言输,哪怕背负高息银行贷款,戴森还是用5年的时间,在研制了5127个模型后,发明了不需集尘袋的双气旋真空吸尘器,引发了真空吸尘器市场的革命。双气旋的创意,是从另一个发明中得到启示的。戴森在生产自己发明的“球轮”手推车的厂房里也遇到过同样问题―――风道里的过滤器,经常被各种塑料颗粒堵住。同事建议他安装一台工业用吸尘器以清除这些颗粒,为节省下13.4万美元的费用,戴森自己做了一台:他用钢板焊了一个直径9米的圆锥,利用风扇将塑料颗粒吸到里面。塑料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一侧,干净的空气在另一侧进入风道。这套装置的效果非常好,戴森又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了一套小型的,将它装进了胡佛牌吸尘器里,从此再也没有发生气孔被堵住的情况。1983年,戴森制造出自己的第一台吸尘器样机。这台非常具有后现代色彩的粉红色产品,被命名为“G-Force”。     一直以来戴森都认为设计是融为工程技术中的一部分,所有的设计美学都应建立在功能性之上,而不是表面上的花哨。戴森关注功能性,在此基础上设计,投入技术并力求至臻与完美。“我最初在伦敦拜恩萧艺术学院(Byam Shaw Art School)学习艺术并逐渐?l现自己对设计方向的追求。后来,我前往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继续深造,在那里我更是将专业方向从家具设计转为了工业设计,我开始通过塑料、不锈钢等工业材料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并由此展开了我对产品功能设计终生的热忱。”
  在未来
  家居清洁是健康首要
  智能机器要像人一样思考
  对于未来,戴森很笃定地说“未来一定是智能的世界。”未来的家会是智能的家居环境,它可以让我们感到处处很便利。但是智能并不仅仅指手机上的应用软件,而应该是可以预判我们的生活需求。戴森认为风扇的智能体现就是通过侦测周遭的空气环境并作出最合理的反应。“但是未来一定比现在更加复杂,有更精准的感应技术,更加完美的视觉系统,更多的机器学习等等。”戴森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发明家,戴森的宗旨就是去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每一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工程技术就始于我们周遭的生活,有可能是我们的冰箱或者电视。就连我的咖啡桌都离不开工程呢――我买了一支机翼,然后改装成了桌子。虽然花了点时间才完成,但我很喜欢这个设计。世界就是这样从一个概念发展到一个事实。而这整个过程,包括创造,发展以及测试,每一步都激动人心。”从真实的应用需求着手所发明的科技才是真正“回归生活”。
  在他眼中“家庭环境应该是一个让我们感觉到自由与舒适的地方,它将我们独立于外面的世界,让我们倍感安全。在家里,我们应该感觉随时得到庇护。但现如今,这个本应保护整个家庭的地方,这个让我们睡觉的地方,这个令我们享受自由时光的地方,正遭受巨大挑战。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是室外空气的5倍。所以,健康是家庭的首要概念。”因此,戴森发明了一个能够净化空气的风扇,帮助家庭净化并循环室内空气,打造健康的呼吸环境。“我知道在中国,人们会讨论很多关于空气质量的话题。但是人们不仅仅期待的是一台可以帮助他们净化并循环室内空气的设备;同时他们也会希望得到实时的空气质量监控及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的智能反应。” 除了室内空气质量之外,室内灰尘也是戴森关于家居清洁的一大关注点。以戴森发明的最新吸尘机器人为例,要让吸尘机器人实现便捷高效的清洁,它需要像人类一样思考:根据实时观察的周围环境作出决策。视觉技术加上戴森高速数码马达和气旋技术,为我们打开了创造高性能吸尘机器人的大门。像这类智能生活助手,都可以节省劳动力,让我们体验家居的便利。
  显微镜下看家居
  直击日常隐藏的陷阱
  如果你邀请微生物专家去你的家里“探险”,他会在你的床单、地毯、沙发、家居角落等地方,为你展现一场“尘螨、霉菌、花粉等家居颗粒物乱舞的狂欢派对”。戴森早在14年就建立了自己的微生物实验室,从根本出发研究家居生活的污染源。戴森微生物实验室的研究样品都是从真实家庭环境中采集而来。戴森说:“我向往一个智能的未来。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除了非常优秀的设计工程师,我们还拥有软件方向的工程师,人工智能的专家等等。我一直认为培养人才是实现我们未来梦想的重要一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刚刚建立了戴森科技学院。戴森科技学院是位于戴森英国总部的工程设计学院,旨在培养年轻的工程师。在这里,优秀的年轻人才除了接受华威大学的通识课程外,也将参与真正的研发项目,并接受工程师与科学家的指导。”
  戴森与其他3500名工程师及科学家一起工作并致力于解决他人所忽略的问题,研发更好的科技应用。戴森同时也积极与世界名校展开研究项目的合作并深化诸如电池、马达、机器人视觉系统、机器学习以及材料科学等核心技术的专业地位。?戴森技术从最初的家用吸尘器到如今的智联净化风扇、加湿器、灯、干手器以及吹风机。今年,戴森在上海建立了戴森科技实验室。戴森科技实验室配有若干间软硬件试用实验室,整合戴森软硬件专业实力,实现戴森设备在中国独特数字生态圈内的本土化,同时戴森工程技术团队将会专注于面向中国消费者及其家庭的新技术研究并快速将智联技术引入中国市场。
  净化及循环是室内空气两大课题。
  Dyson无绳吸尘器整机HEPA过滤系统可吸附微尘及过敏原
  Dyson揭露家中难以被肉眼看到的灰尘及过敏原
  警惕室内PM2.5  家居清洁小贴士
  贴士一:空气净化及空气循环
  有研究表明,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高于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现代住宅设计也是其中的罪魁祸首之一:现代住宅的封闭性更高,导致空气流动停滞,家中的空气流通不畅。污染物便因此在家中聚积起来。
  贴士二:室内灰尘大扫除
  戴森权威发布,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及SGS测试研究,从北京、上海、广州102户真实家庭,历时35天,共采集2403克灰尘样本:
  1. 经检测,北京家居床上平均1克灰尘中发现223纳克螨虫及其残肢。类似的平行研究表明,北京家居床上的尘螨相关过敏原远超上海/广州,平均高出3.72倍之多
  2. 床是螨虫的生态乐园。以美洲室尘螨为例,使用7年或以上的床龄比过敏原平均浓度比5年或以下的床龄高310%。
  3. 螨虫在地板上的浓度比车内高72%,和床几乎不相上下。
  4. 经过戴森无绳吸尘器连续5周清洁,以美洲室尘螨为例,平均每张床褥上的尘螨过敏原重量降低:53%
  娱
  乐
  未来预言→
  机器人不会完全代替人类的工作,有些工作是机器人无法做到的,然而人类的工作会升级,主要操控流程,机器人会提高人类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未来人可以缩短工作时间,尽情享受这种科技发展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     ――飞翔云机器人研发团队带头人 刘榆厚
  快乐伴侣
  语音交互、自助迎宾、娱乐互动
  “我能做得比唐纳德?特朗普更好!” 今年6月,在联合国主办的日内瓦人工智能会议上,名叫“索菲亚”的人形机器人发表了这句“狂言”。美国CBS电视节目主持人查理?罗斯(Charlie Rose)在一档人工智能节目中采访了“索菲亚”。索菲亚侃侃而谈的能力,也让节目制作人员吃了一惊。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空间,的确难以想象!
  “您好!我是小云。欢迎光临!”站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身高1.28米的机器人。流利热情的欢迎语,让客人倍感亲切。日前,记者来到广东飞翔云计算有限公司,见识了这款机器人,并进行现场体验、交流。这个名为“小云”的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核心是飞翔云大数据运行搜索系统,身高1.28米。拥有语音交互、自助迎宾、专业服务、娱乐互动、云端远程操控等功能。“小云”的DNA来自于强大的飞翔云大数据智能搜索技术,所以,“小云”在准确理解用户意图的基础之上,集成自然语言理解、智能交互、语音视觉、人脸识别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以自然的方式与用户进行信息、服务、情感的交流。我们都有过这样的遭遇,排队去窗口办事,偶尔会受到冷遇或者沟通不顺的情况,而未来,“小云”可以通过人脑识别技术,结合行业特性办理各种服务业务,完成专业服务。“小云”还汇集了各种好玩幽默的笑话和段子,可化身喜剧大师,让用户在欢笑中得到放松。此外,“小云”配备高性能雷达避障技术,为商场等公共服务场所提供导购等服务。用户可通过手机APP客户端远程操控机器人行走巡查现场情况,还能通过智能交互式的搜索模式高效满足用户的信息搜索需求,提高用户搜索效率。
  美国硅谷研发团队助阵
  研发出更“通人性”的机器人
  刘榆厚两年前开始研发“小云”机器人,在此之前他是研究大数据的,“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是密不可分的,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为此,我还引入美国硅谷回来的人工智能研发团队,他们类似于AlphaGO,下围棋的步骤、手段方式、策略,都通过大数据研究出来了,人工智能需要大数据支撑,密不可分。未来的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都是相互作用的,不是一个单纯的、孤立存在的内容。比如机器人本身就是一个物联网,它的运算方式与数据存储在云端,知识库采用了大数据搜索库,对话交流问题的话,它不是自己简单的一个储存答案来给予反应,会不断自动更新数据库,让它也有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刘榆厚希望研发出更“通人性”的机器人,他希望自己团队研发的机器人更幽默、讨人喜欢、更通人性。“未来我想让机器人成为都市人生活、工作中的伴侣。”
  机器人知道
  你自己也没发现的习惯
  二十多年科技行业经验的刘榆厚感慨“科技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同时,科技生活让我们如今的聊天、电话、出行、吃饭、刷卡都产生数量惊人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预知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刘榆厚目前着重于研发商用机器人,所以他也比较注重于收集商业大数据,比如在银行柜台运用的话,人工智能可以做到特别关注客户办理业务的频率与内容,还有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结合大数据多维量化分析,机器人就会知道客户的身份与其常规业务内容,机器人就能带客户到柜台办理,并能知道是否优先级的VIP客户。小云可以为不同公共场所定制服务。包括机器人可以做商场导购,结合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和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让商家可以为客户带来更快乐的体验;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会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提供服务。
  为生活痛点
  提出未来解决方案
  刘榆厚一直很喜欢研究未来生活会是什么样,同时,他也希望“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解决生活中的许多“痛点”。比如在医院排队看病,有社会需求就会发展。在家用来说,他希望小云可以成为家里老人的伴侣,因为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日趋严重,未来5-10年后,它作为一个家居机器人,成为家里老人的生活伴侣甚至是健康顾问。此外,刘榆厚会与研发团队一起总结生活中的各种“痛点”,比如酒店登记排队、银行办理业务复杂、机场安检服务等,团队成员都在不断探讨“未来解决方案”,刘榆厚笑言道“做这些研发,其实也是在服务我们自己。”
  知识扫盲区
  阿尔法围棋(AlphaGo)
  是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程序,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戴密斯?哈?_比斯领衔的团队开发。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度学习”。特征是大数据、大计算、大决策,三位一体。
  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
  由美国 Gartner Group 公司于1990年提出。企业资源计划是?MRP II(企业制造资源计划)下一代的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除了MRP II 已有的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功能外,还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系统。
  CRM(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来协调企业与顾客间在销售、营销和服务上的交互,从而提升其管理水平,向客户提供创新式的个性化的客户交互和服务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吸引新客户、保留老客户以及将已有客户转为忠实客户,增加市场份额。
  感官
  未来预言→
  味知的品位归属
  好食材、好味道、好颜值。我可以直接抛出我们艺味屋的SLOGAN:ART LIFE  TASTE LOVE,从甜品颜值及口味搭配入手,设计制作出可以吃的艺术品,除满足舌尖上的味蕾,更是一门甜蜜的生活哲学。     ――艺味屋创始人 秋珈心
  官“色”诱
  为生活留点艺术幻想
  在BBC纪录片《THE FUTURE OF FOOD(食物的未来)》里,有诸多关于未来食物的探讨:转基因食品即可获得充足的营养?食物的保质期是否会无限延长呢?机器人能够帮我们种出更廉价更健康的食物吗?中国餐厅里的机器人会不会就是我们未来的服务员……这种设想潜在着对未来的“危机感”,现实中又带点残酷。但是当编辑看到秋珈心所做的艺术甜品时,不禁唤起了编辑对于未来食物的另一种乐观想象,美好、健康,是感官的未来艺术引领。换个视角去思考未来,是否便能让“当下的自己”少一点焦虑,多一点舒适呢?
  下班时,日本东京街头总有许多白领在排队买蛋糕,似乎甜品对于日本白领来说已然成为生活中的“刚需品”,甜品不仅能够为下班饥肠辘辘的白领提供一点能量,唯美的造型与香甜的味道,也是暂缓压力的最佳慰藉。秋珈心认为“未来甜品会以多元化形式发展,每一位消费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品味归属,这个品位包含了对口味的追求,对价格的接受度,以及从甜点上可以找到对自身审美的归属认同”。
  秋珈心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多媒体艺术专业,但为什么她会转行做甜点?秋珈心说她从小就是个吃货,她与法式甜点的邂逅起源于2008年大学时期的法国之旅,那时候国内的甜点还很单一,当她第一次看到五颜六色的甜点后才知道“原来甜点也可以这样做!”回国后在父母的支持下买了人生第一台小烤箱,开始烤蛋糕,人生的第一个蛋糕口感非常生硬,完全找不到思绪,身边的朋友都会给予她最大的鼓励。“我想正是因为我一直生活在这种很有爱的环境下,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美食。”后来我也喜欢收集类似的进口甜点食谱,但是看着那些甜蜜的美图心情就会好起来,还在FLICKR上关注了很多翻糖蛋糕。2012年秋珈心因为工作关系又一次出差到巴黎,在LADUREE吃了马卡龙,于是她又开始研究了这种制作起来失败率非常高的小圆饼,从失败到成功,无数个深夜里孜孜不倦研究着原料、烘烤温度以及成品的口味搭配,后来才“研制”出《我的马卡龙日记》,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写马卡龙制作的书籍,秋珈心围绕不同节日、场合、主题来制作各式各样的马卡龙,开始将绘画、主题和甜点结合创作。后来她步入蛋糕制作领域,具有多媒体艺术专业背景的秋珈心,对装置、多媒体的学习比较系统,这也对她之后制作巨型庆典蛋糕、设计甜点、拍摄甜点有很大的帮助。
  毕业几年后,她组建了自己的甜点工作室团队,同时她也发现,“虽然自己自学的甜点有用武之地,但是作为将专业甜点设计师为终生职业目标的人来说,设计出来的食物完全依附于颜值是仅仅不够的,而食品的评判标准来说,最重要的属性是更要有好的品质和好口味,当时在甜点制作方面,她觉得自己依旧是一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也遭遇过瓶颈,因此下定决心报名了法国蓝带学员在上海校区的甜点课程,也顺利地在2015年初开设第一期班级的时候进学校学习。当然对我来说,蓝带的文凭并不是一个值得称赞的荣耀,在我眼里蓝带文凭也只是一块敲门砖,更多的累积是在平时的研发和反复的推敲中蜕变的,不断学习永远是我的课题。”具有艺术专业与法国蓝带背景的秋珈心,总能为我们带来超前的感官“色”诱体验。
  健康平衡术
  回忆与未来的最美相遇
  前阵子在安以轩的台北婚礼中,秋珈心团队围绕婚礼的电影主题设计了相关的胶卷蛋糕,大胆运用了红黑金三色的设计,让蛋糕与现场相得益彰。今年春天,他们还为CHANEL的快闪设计展示甜点,为碧欧泉七夕节设计甜点珠宝箱礼盒,为纪梵希定制月饼,为上海迪士尼设计制作婚礼蛋糕……这一切对于秋珈心来说既美好又闪闪发光。秋珈心说:“设计是相通的,与品牌的合作更是以品牌为设计主题来制作设计甜点,以甜点为语言呈现出品牌DNA也是我们最擅长的。”
  在甜品的设计过程中,秋珈心认为最重要的不仅仅只是烹饪技术,更是结构平衡、色彩搭配与口味的互相成就,这需要时间的累积。对于当下都市人?硭担?会更向往低糖、低热量的健康甜品,因此,秋珈心也在寻求甜品的健康思路:比如用可可含量高的黑巧克力,用木糖醇代替白砂糖来做月饼,用蔬果粉和天然食材提取的色素来制作甜点。但是越好的食材、越天然的加工方式越是需要牺牲保质期的,因此秋珈心团队也在这方面做多一些努力。期待着未来,秋珈心为我们的感官带来一场健康甜美的革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