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8|回复: 0

2018这世上的善恶应该由孩子自己感知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7 11: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一假期,15岁的儿子要出门旅游。听闻此事的妹妹好心提醒我:“姐啊,你可一定要教教非非,出门在外如何辨认好人与坏人!”
http://
  我笑了笑:“这好与坏,哪有那么明确的评判标准?只能他自己去感知了。”
  记得儿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曾经告诫他,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然而,我又不忘提醒他:当你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及时求助,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好心人的。儿子反问我:“妈妈,那我到底要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啊?”我顿时语塞。
  一直以来,我对儿子都坚持“适当放养”的理念:要想长大,不如自己到生活的海洋里游泳;要学会做人,不如自己去阅人无数;要学会处事,不如自己去身经百战。这几年的暑假,我都鼓励儿子独立报团去旅游。因为在旅途中,除了感受自然风景,更是他独立待人接物的大好时机。
  7天过去了,旅行刚结束,儿子就在晚饭时间兴致勃勃地分享了旅途见闻:爬雪山前,A导游带他们到了氧气瓶出售处,标价100元一个。A导游说:“这是给你们省钱呢!等到了山上,卖得更贵!”大家听后纷纷掏腰包。结果儿子到山上卖氧气瓶的地方悄悄询问后才得知,人家只卖30元!
  旅行中途换了好几个导游。后来的B导游问他们:“昨天 A导游有没有带你们去篝火晚会啊?”大家纷纷摇头说没有,B导游立刻从怀里掏出一张表格,说要帮他们维权。待大家都签字确认后,B导游就打电话向上级投诉,让一众旅客在正午的太阳下等了足足半小时。两天后,新换的C导游告诉他们,A导游停职反省,B导游去总部作证了,由他来带团。
  儿子还笑着提起,同屋的男生和他成了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可是一旦出门观光,那男生就以忘了带钱为由跟儿子借钱,回到宾馆后却绝口不提还钱的事儿。如此反复几次,儿子学会了拒绝,然后那男生渐渐不跟儿子聊天了。
  他在给我??讲这些见闻时,我们没有做任何评论。经历是最好的老师,善与恶,即使我们不说,他自然也能看得明白。很多事情不是别人用一些简单直接的标准就能判定的,都需要去经历。
  有次单位聚会,儿子坐在我的同事小朱旁边,两人聊得很开心。“朱阿姨说,要是我考了100分,她就请我吃牛排!”儿子拿着满分的卷子蹦蹦跳跳地跟我炫耀。可是我很清楚,那是大人对孩子善意的鼓励,不能当作正式承诺,小朱和我只是交情一般的同事,让她去请儿子吃牛排也不合适。儿子还是充满期待地打了电话过去,那边的声音充满热情:“非非你真棒!”然后又问作业做完没?有没有帮妈妈做家务?还在画画吗?……出乎我意料的是,儿子只是在一一应答着,没有主动提起牛排的事。半个小时后,他放下电话,神情有些沮丧。
  如果我告诉儿子“这个阿姨说话不算数,不可交”,那就是犯了教条主义错误;如果我擅自为别人开脱“朱阿姨很忙,可能是忘了”,那就是在虚构一个完美的童话世界;如果我矫枉过正地强调“朱阿姨还是喜欢你的,你不能记仇”,那就是陷入自我主义的狭隘圈子。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很多行为,并不能完全用好坏来评判。就像我们在路上偶遇一个朋友,聊得火热,分别时相约:“改天一起吃饭!”对方也击掌:“好啊,一定!”这“改天”虽然成了不知何时才能兑换的支票,但它并不影响人们相处的真诚和热情。
  对于生活百态和善恶有别的众生相,父母不必有意美化,也不必捂着、盖着,更不能草木皆兵。只要没有犯法,这世上的好与坏、善与恶就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和解答,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感知,让他自己去选择最适宜的处理方式。
  比如,面对忽悠购物的导游,他可以爱憎分明地来一场有关正义和诚信的斗争,也可以理智地选择买与不买;面对居心叵测投诉同行的导游,他可以选择路见不平一声吼,也可以选择不配合,或者通过正规渠道来维权;面对只借不还的朋友,他可以选择坚决断交,也可以继续相处甚欢,但对钱袋子保持警惕;面对没有兑现承诺的长辈,他可以从此记在心里,也可以依然亲近敬重她,不纠结于每一个口头承诺。
  这些道理,你无法全部灌输给孩子,只待他自己去感知。生活是一本大大的书,必须让孩子原汁原味地品读。父母所谓的要点讲解、观点引导,在真实的生活面前,往往都不得要领。所以,放手让孩子学会与这个复杂的世界和谐相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