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4|回复: 0

2018《神秘的石灰石》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7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习背景】
http://
  作为中国地质大学附属学校的学生,从小对各种岩石标本并不陌生,博物馆里的各类宝石和矿石,化石林中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硅化木,岩石文化的浸染使孩子们乐在其中。
  石灰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岩石之一,是制造水泥、石灰等的主要原料,也是冶金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熔剂灰岩。作为分布广泛的岩石之一,它很常见,但其用途,特别是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不一定被许多小学生知晓。
  探索科学世界从身边开始,能削弱科学的神秘感,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科普知识更易于生活化、通俗化、大众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石灰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b.知道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之间顺向转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学会获取信息的方法
  b.使学生掌握由实验→现象→结论→应用的研究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欣赏溶洞的美丽景观,给学生美的享受,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通过《石灰吟》感受诗人的博大胸怀。
  b.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课件1:溶洞图片或录相资料;课件2:工业高温锻烧石灰石制成生石灰的资料。
  2.石块一块、生石灰若干块、大白纸若干张、清水一桶。
  【教学流程】
  一、导入,了解石灰石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设计师,他不仅创造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草原,也绘就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雄奇山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另一份杰作――地下宫殿:溶洞(播放课件1)
  如此瑰丽神奇的景象,大自然究竟是用什么材料造就的呢?
  1.学生回答
  2.出示石块
  介绍溶洞中石钟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并由此引出石灰石
  3.介绍石灰石的用途
  (作建筑材料、生?a石灰、水泥、玻璃、炼铁等)
  二、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转化关系
  (一)探究石灰石与生石灰的转化关系
  师:我们曾经学过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有没有同学知道:
  1.工人们在深山中“千锤万凿”出的是什么?(石灰石)
  2.“烈火焚烧”的是什么?(石灰石)焚烧之后可以得到什么呢?(播放课件)
  3.出示石灰石与生石灰,让学生比较石灰石与生石灰的异同(颜色、硬度不同,但均为块状)。
  4,学生总结石灰石与生石灰的转化关系、“石灰石经过高温锻炼变成生石灰”。
  (二)探究生石灰与熟石灰的转化关系
  1.出示生石灰,将生石灰放在一张干净的大白纸上,然后慢慢将水淋在生石灰上,学生观察后回答:
  (1)你看到了什么?(生石灰为粉状,有烟雾腾起,白纸上有烧糊状)
  (2)你听到了什么?(有较大的爆裂声)
  2.讲解:这碎为粉状的东西叫做熟石灰,刚才大家听到有较大的爆裂声,说明生石灰变成熟石灰要炸裂,也就是《石灰吟》中所说的“粉骨碎身”,它其实写的是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那么白纸上的黑印说明什么呢?(学生回答)
  说明这一过程中产生了热量。
  3.学生分组实验(注意远距离观察,保护眼睛)
  4.学生比较生石灰与熟石灰的异同(颜色大致相同;但生石灰为块状,熟石灰为粉末状)
  师:正是因为这样,诗人于谦才吟出“要留清白在人间”,不仅说明了石灰的颜色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管经历多么大的磨难,也要保持清白的做人原则,为民为国无私奉献的决心。
  学生归纳生石灰与熟石灰的转化关系,“生石灰加水变成熟石灰,同时产生热量”。
  三、初步了解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知识运用
  (小故事)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混杂地堆放着许多钢材、木质板材、玻璃、石块等,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建筑工地上燃起了一股无名之火,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工地负责人报案说怀疑有人刻意而为,经警方调查、走访,并认真勘察现场,排除了这种可能性,认定为自然起火,警方为什么如此下结论呢?
  五、小结知识要点
  附板书:
  一、石灰石的主要成份―碳酸钙
  二、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顺向转化关系
  1.石灰石转化为生石灰:高温锻烧
  2.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加水
  三、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常见作用
  石灰石:制石灰、作建筑材料、水泥、玻璃等
  生石灰:干燥剂
  熟石灰:涂料、石灰砂浆
  【教学后记】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实际需要或实际情况,由学校自行确定的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本课例集人文性与科学性于一体,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去体会科学的奥妙。传统的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面广泛,实践性很强,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内容虽然有趣,但也不免存在一些难点,比如:术语难懂、专业性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将知识传授无误,也要兼顾通俗易懂。
  本课例在以上思想指导下,存在以下几大特点:
  1.实践性。本课例在研究生石灰与熟石灰的转化关系时,专门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这样不仅让学生更清楚二者的转化条件,为后面的归纳和对比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和由观察→对比→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
  2.情感性。科学虽然强调客观的外在因素,但对于一个完整的人而言,情感的缺失不可取,没有情感的科学将是冷冰冰的,没有情感的科学家定是没有生活情趣的。所以在本课例中,我们穿插了欣赏美景的片断,增强学生的内在美感,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此外,课中将古诗词穿插在科学知识中,一方面体会诗的韵律美,调节枯燥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体会诗人写此诗的用意,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当然,也有利地尝试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3.通俗化。碳酸钙[CaCO3]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这些对于成人来说琅琅上口的专业名称,对小学生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将这些名称挂在嘴上,势必加深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打击了很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本课例中,几乎没有出现专业名称,全用俗称代替。这样一来,学生既学得轻松,有兴趣,又能将科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这一点在讲述三者的用途时也可窥一斑。其实三者的用途很多,但我们只强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途。那些诸如“水泥、干燥剂、砂浆、刷树的石灰水”等,学生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4.操作性。本课例设计层次较清楚,学生学习新知时能够兼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其中没有出现很强、要求很高的精确度,所以,教师在上本课时也易于操作掌握,难度不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