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1|回复: 0

201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6 15: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这几年的中考的题目来看,和前些年的题型作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了有了明显的变化,现在的题型更倾向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注重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考查。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解题思路。
http://
  从学生得分的情况来看,尤其是后面的大题目的得分率较低,主要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够,课堂上没有出现过的题目往往会不知所措,耽误时间,又得不到正确的方法去分析,去解决。后面的两个大题目丢分情况很普遍。
  简单地说就是题型是新的,提问方式不同于课本的,学生就不会解答。
  这些和老师平时在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方面,没有落到实处有很大关系。
  我准备在课堂上作一些调整,贯穿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思想和方法。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教会学生学习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引?а?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今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学习热情就会高涨,思维就会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如: 解不等式 3(1+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