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1|回复: 0

2018益气活血豁痰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6 14: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豁痰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豁痰通络中药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TC、TG,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http://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益气活血;豁痰通络;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14.2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1-0038-02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亚型[1],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之间的心绞痛综合征[2]。临床病情危重,由于发病机制特殊,若治疗不得当,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病率为7.7%[3],而且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的趋势[4]。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5],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整体调节、改善症状等优势。中医学认为不稳定心绞痛属于本虚标实之病,气虚为本,血瘀、痰浊为标,故临床治疗应以益气活血、豁痰通络为原则。本研究旨在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豁痰通络法中药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血脂水平的影响,从而益气活血、豁痰通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2015年3月―2016年12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9-75岁,平均(61.3±12.1)岁,病程5-23 a,平均(6.4±1.2)a;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6-74岁,平均(62.1±13.2)岁,病程6-25 a,平均(6.8±2.1)a。2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心绞痛发作次数等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 不稳定心绞痛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指南》[6]和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不稳定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7]中的诊断标准。(2)中医证型辨证标准 气虚痰瘀互结证:胸痛如窒,气短乏力,遇劳则发,神疲懒言,形态肥胖,舌体胖边有齿痕,夹瘀点,苔白腻,脉缓弱。
  1.3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学气虚痰瘀互结证的辨证分型标准;(3)年龄在35~75岁之间。
  1.4排除标准(1)年龄75岁;(2)对药物有过敏反应者;(3)合并严重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合并泌尿系统、消化系?y等出血者。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依照美国《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指南》[6]和中国《不稳定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7]中的推荐方法,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包括:(1)抗心绞痛治疗(如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3)调脂稳斑治疗(阿托伐他汀);(4)其他: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按照相应指南给予降压、控制血糖、控制心律等处理。
  1.5.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豁痰通络法中药治疗,以补阳还五汤合温胆汤加减,方药组成:黄芪30 g,当归15 g,赤芍10 g,地龙5 g,川芎15 g,桃仁15 g,红花5 g,茯苓15 g,陈皮6 g,法半夏10 g,竹茹10 g,枳实10 g,甘草6 g,瓜蒌15 g。每天1剂,每剂水煎2次,每次煎煮成250 mL,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早晚口服,250 mL/次。2组患者共治疗4周。
  1.6评价指标(1)临床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判定标准,分为: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C、Tg,LD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中医学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名。根据其症状的描述,其归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中医药辨证论治不稳定型心绞痛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学者发现血瘀和痰浊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8-9]。各医家均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为本虚标实之病,有学者[10]认为其本虚在于气虚,标实为痰浊、血瘀,气虚是UA的根本前提和内在基础,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瘀血、痰浊是重要的病理产物,气虚不能行血,不能运化水湿,可致血瘀、痰浊内生,痰瘀互结,可加重气虚,形成恶性循环,病程缠绵难愈。因此,益气活血、豁痰通络法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重要法则。补阳还五汤和温胆汤分别是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祛痰化湿的代表方剂,黄芪益气健脾,大补后天之气,可气旺血行,运化水湿,则瘀血自通,痰浊自化;当归活血生血,活血化瘀不伤血;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助当归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豁痰化瘀,走而不守;陈皮、法半夏祛痰化湿;竹茹、瓜蒌清化痰热;枳实理气化痰,使痰随气下;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甘草和中,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益气活血、豁痰化瘀之效。
  本研究调查显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方口服治疗,跟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浆TC、TG,LDL的水平和提高血浆HDL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豁痰通络法可以提高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降低血浆TC、TG,LDL和提高HDL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25(2):73-80.
  [2]回金凯.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2):69-71.
  [3]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7):617-622.
  [4]顾正南.香丹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53-254.
  [5]马晓妍,张明雪.浅探《金匮要略》之胸痹[J].河南中医,2009,29(12):1145-1148.
  [6]Nanette K.Wenger MD MACC MACP FAHA.2011 ACCF/AHA Focused Update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Non?C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Updating the 2007 Guideline):Highlights for the Clinician[J].Clinical Cardiology,2012,35(1):3-8.
  [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409-412.
  [8]蔡海荣,黄永莲,郭永宁,等.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瘀血质、?袢戎省⑵胶椭视胄难?管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6(23):810-812+829.
  [9]蔡海荣,赵帅,黄永莲,等.岭南地区中老年人群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10(22):1360-1362.
  [10]陈冬杰,郭永宁,张为章,等.陈伯钧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探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7,5(26):817-818+83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