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5|回复: 0

2018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81例疗效观察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6 14: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目的观察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16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1例,对2组均进行西药基础治疗,对照组在西药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后均以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法、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改变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hs-CRP、血脂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http://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1-0048-0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属于中医学“中风病”范畴,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残率等特点,常出现以偏瘫为主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尽早选用最佳治疗方案治疗至关重要。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许多研究证实对脑梗死疗效显著。现有研究中从神经功能和化验指标两方面同时对照的观察较少,笔者应用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以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法、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改变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2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162例脑梗死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2006.12)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中风病气虚血瘀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女29例,男52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为(67.11±1.23)岁;最长病程为21 d,最短病程为1 d,平均病程为(15.78±2.11)d。观察组女31例,男50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为(67.11±1.23)岁;最长病程??21 d,最短病程为1 d,平均病程为(15.78±2.11)d。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肝、肾、肺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且均是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推荐的脑梗死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方案,如调整血压、控制血糖、降体温、降颅压、调节血脂及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用华法林抗凝(INR控制在2.0-3.0)。配合调节情绪,适当功能锻炼,针对无法自主活动的患者,应引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适当的被动活动。中成药及活血化瘀类中药等所有可能对临床观察结果造成影响的药物都必须停用。
  观察组患者除了采取常规西药基础治疗外,再加以口服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意识障碍者从鼻饲管喂入。方药:生黄芪30~120 g,当归9~15 g,地龙9~12 g,赤芍9~15 g,桃仁9~12 g,红花6~12 g,川芎9~15 g,丹参9~15 g。随症加减:上肢瘫加桑枝、桂枝;下肢瘫加牛膝、杜仲;血瘀严重加水蛭、地鳖虫;言语不利加石菖蒲、远志;心悸喘息者加桂枝;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肢体麻木加伸筋草、木瓜;小便失禁加益智仁、桑螵蛸。用法:把以上药物混合后,加入0.8L水煎煮至0.2L-0.3L为止,每日早晚饭后各服用1次。
  2组都进行30 d的治疗,治疗后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禁止服用治疗中风病的其他药物或使用其他疗法,禁止使用会影响观察结果的有关药物。
  1.3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化验指标的恢复状况进行评估,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差异以及2组之间的差异。①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选取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指数评分法来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进行1次评估。②评估肢体运动功能:选取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来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进行1次评估。③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以及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进行1次检测。
  1.4统计学意义采用 SPSS15.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见表1。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评分见表2。
  2.32组治疗前后的hs-CRP、TC、LDL-C 水平比较(x±s)
  3讨论
  《医学发明?中风有三》说:“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多有此疾。”,《医林改错?半身不遂记叙》中说:“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非因跌仆得半身不遂,实因气亏得半身不遂”。现代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的研究也出现了气虚生风学说、血瘀学说。所以中老年人脏腑之气日衰,则经气鼓动无力,血行不畅,阻滞肢体、舌体络脉等,致病的根源是气虚,病邪的核心是血瘀。可见半身不遂、患肢萎软无力、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言语不利,吞咽困难,偏身麻木或疼痛,或手足不温,面色萎黄,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等。补阳还五汤为益气活血的代表方,补气而不壅滞,活血而不伤正。可通过调整机体紊乱的阴阳气血,使病变部位的气血通畅,进而达到脏腑功能恢复。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经络多见,但病情复杂多变,言语不利者叙述病史不全面,体格检查欠合作。所以必须密切观察神志、瞳神、气息、血压、舌象、脉象情况。四诊合参,准确辨证,遵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方药须灵活化裁,不仅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更可减轻后遗症,以利康复。
  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补阳还五汤中有效组分生物碱、多糖、苷、苷元能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行为症状,生物碱既可能通过与AT-Ⅲ结合而灭活凝血因子,又可能促进了蛋白C(Pc)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从而发挥抗凝作用[1]。当归、红花和桃仁具备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以及抗血栓形成等特点,可以起到较好的活血作用[2];黄芪包括黄酮和多糖类,可以使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其还具有改善微循环、对抗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减小血小板黏附率以及抗自由基损害等功效[3];地??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其存在着大量的水解蛋白酶,能够对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起到有效的软化作用;川芎中存在着川芎嗪,其能够对血栓的形成及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同时,其还可以使红细胞电泳速度实现加快,使静脉壁白细胞黏附、血小板黏附率实现有效的降低,对红细胞聚集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从而避免血液黏滞度上升[4];丹参存在着丹参素,配伍川芎嗪能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调节载脂蛋白代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协同保护作用[5]。当归、地龙、丹参、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具有降血脂作用[6],可减轻动脉内脂质浸润、防止斑块形成和促其消退,减少了卒中的危险因素。加减补阳还五汤与现代医学治疗脑梗死的原理是一致的,可恢复脑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起到益气、活血、通络的作用。
  脑梗死是因为血管内膜受损以及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动脉管腔缩小,再加上其他某些原因导致局部发生血栓,从而使动脉管腔缩小情况变得更加严重,至完全阻塞动脉管腔,进而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并引发一系列的神经功能异常。血脂升高会使脑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hs-CRP参与了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急性脑卒中发生后可呈反应性上升,含量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是判断脑梗死病变程度的指标[7]。Fugl-Meyer评分法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具有可靠性高、灵敏度好的评价特点。本次研究多种方法评价综合证实,加减补阳还五汤可以使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使患者的血脂代谢得到好转,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也实现有效的降低。
  综上所述,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致残率。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唐映红.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对动脉血栓形成大鼠抗凝系统活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6):39-42.
  [2]葛立君.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40 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470-471.
  [3]李应宏.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3):263-265.
  [4]李金楼.解郁化瘀汤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25(8):172-173.
  [5]李元.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缺氧/复氧损伤脑基底平滑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7):618 -621.
  [6]楼锦英.中药降脂研究现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2,26(5):79-80.
  [7]周伟君.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6):325-3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