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是人体最重要的视觉器官,人得到的信息90%左右是通过眼睛获得;眼球摘除是某些眼疾最不幸的结局,不但给患者带来视觉障碍,还对患者的容貌及心理造成极大影响;所以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该十分严肃而慎重对此作出决策。2000~2007年对实施眼球摘除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http://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12例均为单眼住院患者,其中男86例(76.79%),女26例(23.21%),男女比例约3:1,右眼48例(42.86%),左眼64例(57.14%),年龄0.5~80岁。
眼球摘除原因:眼外伤46例(41.07%)居第1位,其次为视网膜母细胞瘤20例(17.86%),之后依次为眼球萎缩18例(16.07%),角巩膜葡萄肿15例(13.39%),绝对期青光眼8例(7.14%),眼内炎5例(4.46%)。
眼球摘除的年龄:<10岁30例(26.79%),11~20岁8例(7.14%),21~30岁14例(12.50%),31~40岁24例(21.43%),41~50岁15例(13.39%),51~60岁9例(8.04%),>60岁12例(10.71%);本组病例的年龄分布有两个高峰,一是10岁以下儿童,另外是31~40岁青壮年。
术前的视力:有记录的88例中,79例为无光感,9例为光感。
讨 论
本组分析眼球摘除原因的病例相对病种较少,除视网膜母细胞瘤以外无眼部其他恶性肿瘤,可能与基层医院条件有限,眼肿瘤的患者大多数转到上一级医院诊治相关;年龄主要集中在儿童及青壮年,儿童眼球摘除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母细胞瘤,青壮年眼球摘除的主要原因是眼外伤。
眼外伤仍然是目前摘除眼球最主要的原因,本组病例中有46例因眼外伤摘除眼球,这些病例大多数是眼球破裂伤,伤口大而不规则,大量的眼内容物脱失,眼球极度变形,伤口无法修复而摘除眼球,或急诊行眼球伤口勉强缝合,待患者及家属情绪稳定,心理上能够接受之后再摘除眼球;而眼球萎缩及眼内炎中的部分病例也跟眼外伤相关,由于外伤后早期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得当,而导致摘除眼球的严重后果。因此笔者认为眼外伤发生后,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减少眼球摘除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于巩膜伤口,仔细分离周围组织,充分暴露伤口,严密缝合,避免组织嵌顿,对于眼球内的异物及时给予取出,术后积极有效的抗炎治疗,近期后续有效的治疗,远期并发症的处理;当然,加强安全教育,加强职业防护措施,提高公众对眼外伤严重后果的认知度,减少眼外伤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眼球摘除率。
视网膜母细胞瘤在本组病例中是第2位病因,而且全部为5岁以下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影响患儿生命、视力、面部外形及心理发育,治疗的目标首先是挽救生命,其次是保留眼球及部分视力【sup】[1]【/sup】;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而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年龄较小,早期不易发现,就诊时大多数失去了单纯保守治疗的机会,所以摘除眼球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是切除视神经应尽量长一些,一般<10mm。目前视网膜母细胞瘤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只有加强对高风险家族的定期随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少眼球的摘除。
因葡萄肿及绝对期青光眼而摘除眼球的分别是15例和8例,这些患者大多数是由于医疗条件和经济条件较差耽误了早期治疗;随着医疗条件的逐渐改善,特别是青光眼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不断改进,因葡萄肿及绝对期青光眼而摘除眼球的病例逐年减少。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中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