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透析低血压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有效容量的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功能降低,生物相容性药物对血压的影响,透析间期患者体重明显增加,大量出血或失血等,是造成低血压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和护理对策: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选择合适的透析器及管路;加强巡视,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补充容量等,以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低血压的发生。
http://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并发症 低血压
血液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维持性血液透析【sup】[1]【/sup】,然而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sup】[2]【/sup】,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透析低血压发生的原因、治疗及护理进行总结如下。
透析低血压发生的原因
有效容量的减少:这是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首先在透析中除水低于干体重就发生低血压,除水量过多一定会出现低血压【sup】[3]【/sup】。其次除水速度过快也会出现低血压,因为超滤率大于毛细血管再充盈率,所以出现低血压。还有其他因素,如:对超滤量错误的估计;血管通路静脉端不畅,超滤量过多,造成血容量减少。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慢性透析患者50%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透析膜和过敏性毒素引起的低血压,导致透析中液体排出过多出现症状性低血压或者导致血浆中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升高出现高血压。
心脏功能降低:患者心脏功能降低,如房颠、心律失常、心包炎、心肌梗死使心输出量减少,而引发低血压。
生物相容性药物对血压的影响:天然纤维素膜生物相容性差,可以激活补体,使白细胞黏附在肺毛细血管床上,造成低氧血症。同时补体激活后产生一些过敏毒性物质,对血管有不良影响,发生低血压。
透析间期患者体重明显增加: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清除了血液中的尿素、肌酐等渗透物质,造成血浆渗透压相对低于组织间液,从而发生低血压。患者体重增加过多,也容易发生低血压。
大量出血或失血:在透析过程中,透析管路发生破裂,或穿刺针滑出未被及时发现,造成患者失血过多而导致低血压。
此外,临床上还有一些其他可以引起低血压的因素,透析中进食过多,增加内脏血流,减少回心血量,诱发低血压。一些患者使用镇静剂等都是导致低血压发生的因素。
临床表现
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若出现低血压,多数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视力模糊、眼前发黑、头晕、胸闷、盗汗、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困难,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如能早期发现并采取措施,可以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治疗及护理
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限制患者的饮水量,减少病情进一步的发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透析器及管路,对首次透析、年老体弱、儿童应采用小面积透析器及管路。透析器和血液管路要预充生理盐水以免对容量减少不适应。
透析过程中积极巡视,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透析器有无破膜,透析管路有无破裂,各接口有无松动,保证透析管路通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准确设定透析机上的各项指标。
透析中患者发生低血压应立即采取平卧位,迅速补充容量,同时适当减慢血流量,减低超滤或暂停超滤,同时给予患者吸氧。一般输入5%碳酸氢钠100~150ml或生理盐水100~200ml,50%葡萄糖100ml,必要时给予白蛋白、血浆扩容。根据长期的护理经验,对可能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实行钠超滤梯度透析,即是采用高-钠透析及设置个体化的逐渐减少的超滤除水方式。透析开始时采用高钠透析可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有利于细胞内及组织间的水分向血管内转移,维持血浆量,有利于超滤脱水在清除血清尿素氮、肌酐的同时,钠离子的浓度稳定下降,有利于透析中血浆渗透压的恒定,减少透析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性,进而减少低血压的发生【sup】[5,6]【/sup】。对于老年人可采取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以降低低血压的发生。
综上所述,有效容量的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功能降低;生物相容性药物对血压的影响;透析间期患者体重明显增加;大量出血或失血是造成低血压的主要因素。提高了透析质量和效果,延长了患者的存活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佐中孜,秋叶隆,庞宝珍,等.译.透析疗法[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77-180.
2 詹亚梅,杨卫平,邱德文,等.人参汤对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1):655-657.
3 刁秀竹,柴树人,杨沐,等.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临床分析[J].中国肾脏病杂志,2000,(16):290.
4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56-558.
5 李小银,林芝,周凤婵,等.应用循证护理解决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实践[J].现代临床护理,2005,4(3):9-11.
6 杨曼,李慧霞,闫海霞.血液透析中对发生低血压的机制及防治措施.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4):3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