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疆地区人口流动规模也愈来愈大。由于流动人口的职业行为特点往往是非农化、低层性;其社会地位又往往处于城市社会下层,也即“边缘化”状态。在这种生活背景之下,流动女童的性心理发展水平如何?与一般女童的性心理发展水平之间有无差异?为此,本课题对新疆流动女童与一般女童性心理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
http://
【关键词】新疆;流动女童;一般女童;性心理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level of migrant girls and common girls in XinjiangSHEN Minghong1, AN Jing2. 1. Humanities College,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Zigong 643000,Sichuan,China; 2. Psychological Center of Students’ Affairs Department, Changji College, Changji 831100,Xinjiang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size of migrant population in Xinjiang is increasingly bigger. The vocation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population include non-agriculture and low status; the social status of such population is the lower class of the urban society, i.e., in a "marginal place". How about the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level of migrant girls?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 migrant girls and common girls? Therefore,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level between migrant girls and common girls.
【Key words】Xinjiang; Migrant girls; Common girls; Sexual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R167【文献标志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疆地区人口流动规模也愈来愈大。流动人口中大多数是18至45岁的中青年人,而他们的子女正处在学龄阶段[1]。由于社会流动的主要形式是从农村到城镇,其目的是务工[2]。因此,流动人口的职业行为往往是城镇原有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补充,甚至是流入地当地劳动力所不愿意干的粗活、重活、脏活,这不仅决定了其职业行为的特点是非农化、低层性,也决定了其社会地位往往处于城市社会下层,也即“边缘化”状态[3]。那么,在这种生活背景之下,流动女童的性心理发展水平如何?与一般女童的性心理发展水平之间有无差异?为此,本课题对新疆流动女童与一般女童性心理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库尔勒市、昌吉市、和田市、吐鲁番等市的中小学按1∶1(1名流动女童∶1名一般女童)随机抽取女童1400名。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26份,回收率为94.71%。对象分布如表1所示。
1.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自编《儿童性心理发展水平调查》问卷(个别题目按年级答题)、《家长对子女实施性健康教育情况调查》问卷。
1.3问卷统计
采用SPSS17.0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新疆地区一至四年级的流动女童与一般女童在性知识掌握程度上的比较针对一至四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本研究只对其性知识(生殖器官的名称、位置、功能与保护)[4]掌握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2.1.1流动女童对身体的认知程度低于一般女童,且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女童“对自身身体器官名称的认识”低于一般女童,且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sig=0.007 2.1.2流动女童与一般女童在对身体保护方面上不存在着显著差异,但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3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女童与一般女童在问题 “没有父母允许或在场,别人能否触碰你的隐私部位”的回答上不存在着显著差异。可以看出:流动女童与一般女童都知道如何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保护,不存在着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可能出现差异。究其原因:出于生理与个人安全感的本能,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尽管年龄很小,也会本能的抗拒别人能否触碰她的隐私部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自我保护的内容更加广泛,它就需要成人帮助和自我学习。但从表4可以看出,流动女童与一般女童在问题“是否经常与母亲(其他抚养人)交流自己身体的变化”、“关于自己身体的任何问题,你经常会在第一时间向母亲(其他抚养人)寻求帮助”的回答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预示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有可能会在自己身体保护方面出现差异。
是什么原因导致流动女童不会经常与母亲(其他抚养人)交流自己身体的变化、不会经常在第一时间向母亲(其他抚养人)寻求帮助呢?通过与学生深入访谈发现:流动女童的父母大多是从农村流向城镇的,职业行为的基本特点是多与城镇主流职业相分离,大多是当地城镇主流职业以外的一些艰苦、边缘行业。具体职业类型主要是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业、建筑业,以及层次较低的服务业、家庭雇佣等[6]。这些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与子女交流;即便交流也只关心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学习成绩是否良好;再加上大部分父母教育子女的水平较低,孩子在与其沟通时,往往得到负面情绪较多,久而久之,不愿意与其沟通和交流。
2.2新疆地区五、六年级的流动女童与一般女童性心理发展水平的比较
2.2.1流动女童与一般女童在对青春期生理发育的认知程度上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由表5可见:除“对经期保健的认识”外,流动女童与一般女童在对青春期生理发育的认知程度上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日益增多,使家长不再是儿童性知识教育的主要导师造成的[7]。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发展及五、六年级学生可以自己获取信息能力的增强,他们不仅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电视、手机等途径获取相关的青春期生理发育的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系统获得。如,小学的《卫生与健康》课程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渐进地介绍个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与青春期保健部分内容。如一、二年级向学生讲解“我从哪里来”的有关知识;三、四年级向学生介绍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五、六年级向学生介绍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和个人卫生知识,以及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8]。多途径的获得和学校的性教育使得流动女童与一般女童在对青春期生理发育的认知程度上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2.2.2流动女童与一般女童对青春期生理发育性情感体验的比较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的迅速发育、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的相继出现,不仅让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对生殖方面产生了兴趣,也给他们带来了种种的问题和困扰[9]。如何看待自己身体的成长、如何适应自身变化,使他们内心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如自信、焦虑等等。
2.2.2.1流动女童对身体发育的自信程度低于一般女童,且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由表6、表7、表8可见:流动女童与一般女童都对自己的身体能够正常发育充满了信心,对自己身体的发育也比较满意。因此,她们对自己身体的发育充满了期待。而这种期待外化为:小学高段女生开始喜欢一些青春偶像派的男女歌星、影星。她们渴望她们的未来能够美如这些纯情美少女、爱情能够遭遇这些白马王子。但是,从表8的结果却发现:流动女童对身体发育的自信程度低于一般女童,且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一是,父母亲对孩子青春期发育给予的赞美、欣赏、关心、爱护,不仅可以使女儿增强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她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10]。但通过对《家长对子女实施性健康教育情况调查》问卷分析发现:流动女童父母亲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够。二是,由于大部分流动女童属于借读,归属感的缺乏严重地影响着其自信心,她们渴望通过优秀的学习、最佳的表现,乃至漂亮的容貌来获取大家的尊敬。因此,她们对自己身体的发育更加挑剔、更加追求完美,更加在意男生对她们容貌、身材的评价(见表9:流动女童与一般女童有非常显著性差异sig=0.008 3.2要重视女童家长,尤其是流动女童家长性教育素质的提升
虽然儿童在一个信息化时代里,能够从很多渠道获得相关的性知识,但是儿童对父母精神上的依赖和信任决定了父母在儿童性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12]。所以,要重视女童家长,尤其是流动女童家长性教育素质的提升。如何提升,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要清楚地认识到性是与生俱来与发展的,虽然儿童的性功能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性心理却不断地萌芽、发展,它需要家长随时地、精心地、耐心地、细心地呵护与教育。二是孩子能向家长提出性问题,说明她对家长是信任的,说明家长与孩子在沟通方面是存在良好基础的,因此不论什么样的性问题,家长都应该耐心倾听、有问必答,不能回避,更不能给予其负面的指责和负面的情绪。三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儿童获取性信息的途径并不一定比家长少,因此家长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性教育能力。
3.3要重视学校性教育水平的提升
性的隐私与安全性决定了学校性教育的重要性[13]。一是学校要针对流动女童的性心理发展水平,开设相关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是构建以个别心理质询辅导为主线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针对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流动女童,一方面要采用“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理团体辅导、团体素质训练等方式,在团体的力量的推动下,帮助流动女童缓解心理危机。三是构建以家庭、学校、同伴和个人“四位一体”的性心理教育支持系统[14]。
参考文献
[1]周皓. 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的代际传承.中国人口科学,2012(2):1-2.
[2]杨柳,钟之渝.青少年性教育现状调查.中国性科学, 2011,20(8):15-16.
[3]钟柏茂.东莞市石龙镇流动儿童保健现状与对策.广州:中山大学,2006:5-6.
[4]张华君.流动儿童心理状况调查及教育建议.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5:7-8.
[5]李美玲,徐晓阳.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同伴教育.中国性科学,2010,19(9):15-16.
[6]周皓,荣珊.我国流动儿童研究综述.人口与经济, 2011(5):20-21.
[7]陈亚亚.论当代性教育模式之转型.中国青年研究,2011(8):38-39.
[8]代玉文.性健康教育的试验评价.中国性科学,2009,18(2):36-39.
[9]孙莹.中国儿童青春发动时相评定标准在建立与研究.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5-6.
[10]陈昌霞,张洪峰.家庭早期性教育对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影响研究,中国性科学,2012,21(4):15-16.
[11]欧晓燕.幼儿园性教育实施活动的行动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12:21-22.
[12]吴建忠. 3-12岁儿童家庭性教育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5-6.
[13]National Guidelines Task Force. Guidelines for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1996.
[1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to prevent AIDS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