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6|回复: 0

2018孕妇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与胎传风险关系的探讨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5 17: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目的:探讨孕妇乙肝两对半各项定值与胎传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用时间分辨检测149例乙肝孕妇临产前未次及其所生婴儿(24小时内,肌注乙肝疫苗前)两对半各项定值。结果:149例乙肝产妇所生婴儿有54例HBsAg阳性,胎传率36.24%(54/149)。其中模式1胎传率65.12%;模式2胎传率57.14%;模式3胎传率24.00%;模式4胎传率18.00%。结论 模式1胎传风险最高,模式2次之,模式3第三,模式4最小;当孕妇HBeAg值≥5PEI U/ml时,胎传风险明显增高。
/6/view-1145896.htm
  【关键词】乙肝两对半定量;胎传率;胎传风险
  
  【中图分类号】R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00-01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感染率接近10%。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80万的乙肝患儿出生,这部分患儿有70%发展为慢性乙肝,有25-30%患儿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的同时,给家庭带来不良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胎传是乙肝传播的最主要方式。因此,通过检测孕妇临产前及所生婴儿乙肝两对半各项定值,探讨孕妇乙肝与胎传风险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到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乙肝孕妇149例及其所生婴儿。孕妇年龄20-38岁。同时期选HBsAg阴性的140例产妇及所生婴儿作对照。
  1.2 方法 空腹抽取临产孕妇及所生婴儿静脉血3.0mL。分离血清待用。用时间分辨分别检测产妇及所生婴儿(24小时内,肌注乙肝疫苗前)两对半各项定值。仪器是由上海新波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EFFICUTA全自动时间分辨仪。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质控由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试剂在有效期内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149例乙肝孕妇所生婴儿有54例HBsAg>0.5ng/ml(阳性),胎传率36.24%(54/149)。其中HBeAg>0.5PEIU/ml(阳性)产妇60例,所生婴儿HBsAg>0.5ng/ml(阳性)37例,胎传率61.67%(37/60);HBeAg0.5ng/ml(阳性)17例,胎传率19.10%(17/89)。两者有显著差异(P0.5ng/ml(阳性)32例,胎传率78.05%(32/41);HBeAg0.5ng/ml)产妇所生婴儿有54例HBsAg>0.5ng/ml(阳性),胎传率36.24%(54/149),而对照组140例乙肝阴性(HBsAg0.5ng/ml, HBeAg>0.5PEIU/ml)的60例产妇所生婴儿有37例HBsAg阳性,胎传率达61.67%(37/60),而HBeAg阴性(HBeAg0.5ng/ml(阳性),胎传率78.05%(32/41);HBeAg值0.5ng/ml(阳性)5例,胎传率26.32%(5/19)。说明 HBeAg阳性者反映HBV的存在和复制活动期,提示有传染性的标志,定值越高传染性越强,孕妇胎传风险越高[2]。模式1和模式2 HBeAg均大于0.5PEIU/ml。前者表急性感染或慢性乙肝,活动期,传染性极强;后者表病毒感染早期,模式1的必然发展阶段,传染性强。两者胎传率都相当高,此时孕妇即使打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胎传效果不明显[3],其中原因可能病毒处于活跃期,免疫球蛋白无法抑制病毒复制,另一方面可能胎儿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无法消灭来自母体的乙肝病毒。
  HbcAb是一项HBV感染的标志,阳性者提示有核心抗原的刺激。模式3(HBsAg及HBcAb阳性)反映HBV急性感染或病毒慢性携带者,均有传染性,胎传率24.00%(6/25);HbeAb是人体感染HBV后继HbcAb产生以后出现的另一抗体,是HBV感染的又一标志物,阳性者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传染性弱或没有传染性,但在模式4(HBsAg、HBeAb及HBcAb均阳性)中,胎传率达18.00%(9/50),可能与病毒前c/c区基因发生变异有关。基因变异影响e抗原的产生与表达[4],导致检查时呈假阴性结果,此时并不反映e抗的减少和消失。至于模式5、模式6和模式7,胎传率亦相当高,只是病例数大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胎传是乙肝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亦是阻断或减少乙肝流行的关健所在。在妊娠期内进行两对半定量测定,监测与评估胎传风险,对于预防与控制乙肝的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严红梅.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2):119
  [2] 任群慧,陈宏平.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机制及阻断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2008,19(1):56,58
  [3] 杨越波,李小毛,邹玲,等.新生儿联合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2):52-23
  [4] 王建设,朱启铬,等.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6):308-310
  作者单位:535000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1
  535000 广西钦州市中心血站?2
  535000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