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对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临床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两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病例120例,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平均每组60例。对A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B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益气活血方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不良反应、并发症、复发现象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结果显示,B组的治疗效果与A组进行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6/view-1145696.htm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充血性吸力衰竭;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95-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指的是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出现严重的功能低下现象或承担过重的负荷, 减少了泵血的量, 全身进行代谢所需要血液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性疾病, 动脉供血不足、静脉淤血水肿都属于该病的范畴[1]。很多疾病都是该病的主要诱因,以冠心病、高血压、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症状为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患该病的人数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2]。为了对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临床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提供可靠依据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随机抽取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两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病例120例,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对其采用常规方法和常规基础上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两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病例120例,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有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63例;患者年龄在41至87岁之间,平均年龄67.4岁;心脏功能分级为:35例患者为Ⅱ级,59例患者为Ⅲ级,26例患者为Ⅳ级。两组患者的上述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临床确诊。
1.2 方法:随机抽取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两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病例120例,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平均每组60例。对A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B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肾益气活血方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不良反应、并发症、复发现象进行观察。
1.3 用药方式:A组患者常规使用,倍他乐克12.5mg,每日2次,卡托普利 25 mg,每日3次,双氢克尿噻12.5mg,每日1次,适量补钾,心功能3级,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者加用地高辛片 0.125 mg每日1次,坚持服药1个月;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补肾益气活血方进行治疗,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一周为一个疗程坚持服药4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或心脏功能改善程度在2级以上;有效: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程度在1级以上但不足2级;无效:患者的心脏功能没有任何改善,病情甚至有加重迹象,或者死亡[3]。
1.5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B组的治疗效果与A组进行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医学喘证、水肿、痰饮、心悸、胸痹、积聚等范畴, 致病原因和致病机制为本虚标实证, 发病基础是心气虚,贯穿病程始终的气虚血瘀症状, 由于血滞而导致水停大多为标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是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进行治疗, 对预后的改善效果良好, 但是对喘憋、心悸、倦怠乏力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比较长[4]。
明代刘纯所著的《伤寒治例》指出:“其气虚者, 由阳气内弱, 心下空虚, 正气内动而为悸也。”《灵枢经脉》中也做过如下表述:“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 .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瘀气虚, 水湿运化受阻而导致出现水肿、少尿等症状。所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位主要在心, 涉及肺、肾、肝、脾等诸多脏器。故临床以化瘀活血、温肾益气、利水平喘对该病进行治疗。该处方中的黄芪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功效;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能走而不留、通达上下; 淫羊藿、菟丝子和肉苁蓉具有温阳补肾, 培元益气的功效; 丹参具有消瘀通脉的功效; 葶苈子具有利水消肿, 泻肺平喘的功效; 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桂枝和甘草具有温补心阳的功效; 白术具有祛湿健脾的功效[5]。经过现代药理的最新研究表明, 黄芪可以使心肌的收缩力增强,舒张功能得到改善; 葶苈子可以是心率减慢,可使衰弱的心脏的输出血量增加, 降低静脉压; 丹参对离体动物心脏冠状动脉有明显的扩张效果, 使心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补肾益气活血方与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 并且能够使左心室射血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6]。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表明,B组的治疗效果与A组进行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出现;其复发率也较A组低很多,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复发率极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7-278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77-85
[3] 卫峻枫,薄庆,曹风莉,等.补肾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4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1):21-23
[4] 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7-63
[6]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1-196
作者单位:414300 湖南省临湘市第二人民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