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7|回复: 0

2018长寿不如健康,健康不如快乐(三)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5 13: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有一首《人心难足歌》,写得不错,作者邵康节,是宋朝人。诗是这么写的:“终日奔波只为饥,才方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轿少马骑;槽头结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诗里写的内容,是典型的不知足。
/6/view-1140684.htm
  老同志要“知足常乐”,欲望或者期待值都不能太多、太高。我看过一篇挖苦人的文章,被挖苦的这个人是陕西人,他的口头禅是“好着呢”。什么叫“好着呢”?媳妇寒碜点,倒霉孩子笨点,爹妈小病小灾的毛病常有着点,只要不碍大事儿,好着呢!这是典型的知足常乐。
  人生的岔路口多,上对了车,顺顺畅畅,一站到底。看错了路,上错了车,不打紧,下车换车,最后总得到终点。不管去哪,只要你还走在人生的路上,就好着呢。
  男女一见钟情,从一而终,一世情缘,“好着呢”;欢喜冤家,风风雨雨,打打闹闹,又谁都离不开谁,“好着呢”;先红杏出墙,再浪子回头,你不厌,他不嫌,又怎么能说不好呢?
  我国古代医学和养生理论也十分重视精神健康。强调修性安心,情感淡泊,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清末,担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写了一副养生对联:“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祛病方。”“无求”是养心,“不饱”是养身。
  清朝有个大戏剧家,名字叫李渔。这个人兴趣非常广泛,对养生也有研究,在他写的《闲情偶记》书中说;“心和,则百体皆和。”
  所谓“心和”,就是“心如止水”,即在世事繁杂中豁然不惊,把养心、安神、怡情、悦性,化作涓涓细流,淌入心田,宽善容人,遇愁不愁,逢怨不怨,用理智驾驭感情,以平和调节心态。
  咱们中国出了个百岁老人张学良,千古奇冤,爱国有罪,让老蒋软禁了几十年。张学良百岁华诞,记者曾问他的养生秘诀,张将军说了一句话:“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没有这种心态,哪能活到100岁?
  最近,没事的时候,我也翻一翻禅书。禅,也是大学问,靠悟性。我不太读得懂。
  有一本禅书中说,有一个弟子问禅师,一个人成功的秘诀何在?禅师回答道:“吃饭,睡觉。”弟子听了直犯晕,不明白什么意思。他请大师再解释几句,大师说:“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这就是禅机,我琢磨了几天,琢磨这吃饭、睡觉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后来悟出来了,禅师说的是一切要随缘,要顺乎自然。所谓顺乎自然,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人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又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之中的。我们要从历代养生家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些借鉴,更重要的还得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悉心体验和修炼。
  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快乐。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快乐而活的。但我们却经常在制造痛苦,在追求快乐的时候常常造成别人的痛苦,因此自己的快乐也追求不到。
  所以,我们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伤害到任何人,不要制造任何人的不快乐。让自己的心安安静静,自自在在,这就是一种禅。
  事业并不限定在外面工作、上班才是,在家做家事也是事业。所以说每个人都有事业,只是内容及方式不一样罢了。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命存在,但自己却不晓得,到年老才知道,所以孔子说:“五十知天命。”
  了解天命之后,不要患得患失,不要怨天尤人;要知命顺命,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这就是禅。让心理保持平衡,因为平衡是健康的要素。
  老年人的情绪有三大特点:
  一是情绪很强烈,发起脾气来有时比年轻人还要厉害。
  二是不稳定性,即老年人的情绪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时会突然发起无名火,比如和家里的人聊着聊着,本来还好好的,突然不知道哪一句话说得不合适,立即就火冒三丈,让家里的人也摸不清头脑。
  三是心境化,即有的人会长时间地处在一种比较低沉的心境当中,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有的老年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本来自己的情绪还比较正常,但是可能在与某个情绪低落的老朋友聊天或通电话之后,自己的情绪也低落起来,并且久久不能自拔。
  有人说,老年人的人格已经形成了,那么,怎样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确实非常重要。这对于保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保证老年生活如意、幸福,都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观念的改变比具体的指导更重要。要在观念上重视心理行为对自己健康的影响,至于具体怎么去做,其实自己就可以找到很多方法。事实上,我们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周围环境,改变的只能是自己的认知。有一天,我在网上查点资料,突然看到这样一个短信,挺受启发:“日出东海落西山,喜也一天,忧也一天;遇事莫钻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领取几许退休钱,多也不嫌,少也不嫌;多素少荤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早晚操劳当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这就是典型的改变自己的认知。埋怨没用,发牢骚更没有用,牢骚多了伤身。
  那么,怎样保持情绪稳定呢?我认为,一方面要用良好的情绪面对生活,另一方面要克服那些不良情绪的产生。
  保持良好的情绪,一是要培养一些幽默感,就是要能在一些气氛紧张的环境中,用一些轻松的语言,去克服一些不良的情绪状态;二是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经常想自己过去的成功,以及所做的有益的事情等,多想一想高兴的事情;三是使自己的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即适当地宣泄;四是善于从光明一面观察事物,“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就会保持平静的心态。
  清代大学士阎敬铭写过一首有名的《不气歌》。他写道:“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命要去。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人老了,发生丧偶、丧子等悲伤的情况,也是难免。老年人的感情往往比较脆弱,有时候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恢复过来,或者从此一蹶不振。对于老年人,要想高质量地活着,就得自己坦然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
  有这样一位老同志,是知识分子,“文革”初期她的丈夫就自杀了。当时,她的两个孩子还都不满10岁。后来,她的身体一直不好,她本来就有先天性心脏病,到了晚年,又感染了结核,身体十分虚弱,说话都困难,走路也走不了,出门要坐轮椅,还三天两头往医院跑,或者住院。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儿子不幸又得了肝癌,离她而去。这种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亲朋好友都担心她不能从痛苦中摆脱出来。没想到,经过了撕心裂肺的痛苦之后,她重新又站了起来。因为经过思索之后,她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只有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摆脱这种痛苦,才能使自己有质量地活下去。现在她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很不错了,她不仅能够自己走下楼,还能打乒乓球。1.66米身高的她,原来体重只有70多斤,现在体重也增加了10多斤。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人的心理状态是可以调节的,如果调节得好,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待续)
  
  (编辑 祝 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