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化学|环境|生物|医学|制药
›
2018当心孩子罹患“自然缺失症”
返回列表
查看:
279
|
回复:
0
2018当心孩子罹患“自然缺失症”
[复制链接]
688532
688532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8-14 21: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主持人语:
/6/view-10709304.htm
“自然缺失症”是美国作家Richard Louvd在其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的一个术语,指儿童因与大自然的接触太少,导致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科学实验表明,每周在户外尽情玩耍7小时以上的学龄前儿童更加健康快乐。在中国的大城市,只有14.1%的学龄前儿童能达到这一标准。因此,家长们应对这一现象予以重视,利用现有的资源,努力提供条件,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陪伴孩子感受大地的力量
(蒋先生,40岁,户外拓展机构创办人)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伟大的女性科学家蕾切尔?卡逊说:“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这句话是我运营的户外拓展机构的宗旨。随着家长们对自然教育的重视,我们机构的客户逐渐从成年人拓展到孩子,有不少客户全家参与。我就切实体会到了让孩子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益处。
我女儿悠悠小的时候,恰是我和妻子创业最辛苦的时期。我妻子带着她工作,整天待在市郊的营训基地。营地边上有一片树林,旁边有一条小溪。我们带个帐篷过去,我妻子用电脑工作,女儿则看着蓝天白云、听着虫子的叫声,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有时候,女儿把自己捡的“宝藏”悄悄埋起来;有时候,她会采野花来装点自己。她称那片树林为她的“秘密花园”。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第一个益处是,培养了女儿的自信心。悠悠9岁之前,我们没钱买房,然而悠悠一点不自卑,经常跟小朋友炫耀:“我有一块很大的地盘,我干什么都可以,没人来烦我!”她很小就会布置并整理房间,卧室里养了绿植,书架上有她喜欢的图书。她对自己的“地盘”很有主人翁精神,从来不麻烦我们打扫。
其次是孩子有机会干一点农活。我们在营训基地的旁边开辟出一块菜地。悠悠跟着园丁阿姨瞎忙活,每个月都有事做。春季,工人为树木剪枝,她就帮忙捡树枝;妈妈种菜或给植物换盆时,她就帮忙浇水,还采摘桑叶喂蚕。夏季,她除草翻土,采番茄、摘豆角。秋季,她跟妈妈一起把玉米粒、红辣椒或浆果串起来,还收集落叶做标本。冬季,她帮助工人给塑料大棚透气,还跟妈妈一起整理工具棚、装饰圣诞树。
干农活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悠悠上小学之后,一直担任劳动委员。她没有城市孩子的娇气,生活自理能力超强。
另外,亲密接触自然,让女儿一直保持对小动物的好奇心。对于孩子来说,大自然的面貌是多种多样的:一头初生的牛犊、一只壁虎的出生与死亡、一条蚯蚓瓢虫出没的林间小路、荒地边上的一个老鼠洞……虽然面貌各异,大自然总能通过小动物们来给孩子一个更为广阔辽远的世界。
悠悠对每一种小动物都充满了好奇。她曾看到一只刺猬小宝宝眼睛看不见,身上的刺又白又软。半个月后,她再见到刺猬宝宝时,它已长满黑刺,而且用鼻子在泥土里翻东西吃。她好奇地问:“为什么刺猬长得这么快,我却长得这么慢?”
我们一起看公鸡打架,她一会儿手舞足蹈,一会儿又担心得要命;我们曾找到了松鼠的储藏室,看到里面有很多橡子和松子。
在一次活动中,我们聘请了一位在动物学领域做研究员的宝妈来讲授昆虫知识。她要在场的孩子们将各种活的昆虫放在手上,几乎每个小女孩都吓得大叫,悠悠却勇敢地接受挑战,让人家将一只活的蝴蝶放在她的鼻子上。蝴蝶在她鼻子上停了好一会儿才飞走,她感到有轻微的瘙痒。这位妈妈讲解说:“鼻子对蝴蝶来说是十分理想的栖息地。蝴蝶甚至会伸出触角探寻有味的汗液呢!”
上小学后,悠悠待在城市里的时间更多。不过她还保持着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的亲密接触。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悠悠在功课多的时候心浮气躁,她一回家就把头埋在狗毛里,或是逗弄一下花盆里的小蚯蚓,给笼子里的小仓鼠喂食……这些近在咫尺的熟悉味道,与动物们的肢体抚触,都能平复悠悠的烦躁情绪。
接触自然还让女儿学会了独处。孩子与自然有亲密的接触以后,就不怕寂寞,能够放飞想象力来绘画与写作,就不需要电子游戏、卡通动漫、虚拟社交等来填补空虚。
上小学后,悠悠跟大自然接触的时间少了,但她仍能够借助楼下的小公园来享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春夏秋冬,通过文字和图画来感受自然之美。
悠悠一二年级时喜欢看《花园里的一年》《不一样的卡梅拉》等绘本,从三年级时就阅读莫言、沈石溪、杰克?伦敦等人的小说。她这种“能坐得住、能沉下心”的气质,在小学四年级以后帮助她成绩不断提高。她在?读时,眼里总闪现出小小的顿悟。在老师帮助下,她将感悟化作词句优美的作文,或充满乡土气息的图画,还屡屡获奖呢! 带“塑料儿童”亲近自然
(宋女士,33岁,小学教师)
暑假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姐姐将她的双胞胎儿子小尼和小米寄养在我们家。她拜托我管制手机电脑、要求孩子按时作息,还要带他们亲近大自然。我跟老公精心准备了一系列活动,没想到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首次驱车到郊外登山时,我4岁的女儿兴致勃勃地看着窗外的美景,他们两兄弟却鸦雀无声,埋头在漫画书里。高山森林、蓝天白云、红花绿草、小鸟鸣叫……他们打了免疫针似的无动于衷。搭帐篷、拾枯树枝、生火烧烤等极有乐趣的事,他们却没一点兴趣,坐在厚厚的防潮垫上懒得动一动。
第二次活动是欣赏海边的美景,本地的小孩都踊跃地游泳、抓螃蟹、垒沙丘,他们却坐着讨论电子游戏的装备,仿佛大自然对他们来说不存在一样。
我想到作家三毛的散文《塑料儿童》。她在文中说:“草丛里数不清的狗尾巴草在微风里摇晃着,偶尔还有一两只白色的蝴蝶飘然而过,我奔入草堆里去,本以为会有小娃娃们在身后跟来,哪知回头一看,所有的儿童都站在路边喊着:‘姑姑给我采一根,我也要一根狗尾巴……好深的草,我……不敢进去。’
“二十多年的距离,却已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了。这一代还能接受狗尾巴草,只是自己去采已无兴趣了,那么下一代是否连墙上画上的花草都不再看了呢?” 三毛真有先见之明,如今大城市的孩子对电子屏幕之外的东西缺乏兴趣,用“塑料儿童”来称呼他们一点都不为过。
有人在海滩上放风筝,我老公和女儿也加入其中,在小尼、小米面前跑来跑去。小尼却说:“真没劲!”小米也说:“要是带手机来就好了!”
有个区域可以捉鱼,很多孩子站在黄色的浑水里玩得很开心。我脱了袜子,下到水里,用夸张的声音对小尼和小米喊:“小鱼啃我的脚趾缝呢,太痒了,救命啊……”女儿银铃般的笑声吸引了两个哥哥,我们故意假装比赛想让小尼和小米下来,说:“比比看,咱们谁抓的鱼更多!”一听要比赛,小尼和小米的好胜心被激发出来,立刻脱掉鞋子下到了水里。鱼儿游得很快,抓住又溜走。失败多次之后,小尼找到了窍门,对身边的几个孩子说:“你们把鱼赶到我这边来!”然后,他两腿并拢,双手合成弧形在水面上,等到鱼儿游来时就用力一兜。真的抓住一条!小尼渐渐找到了“小领袖”的成就感,玩得不亦乐乎;小米也交到了新朋友,玩得非常起劲!
我感到欣慰:这才是孩子应该有的样子嘛!虽然这里的海比不上他们曾去的马尔代夫和巴厘岛,然而孩子的天性与童真却是不应该因地而异的,在哪里都应得到尽情释放!
从此,我跟老公每周轮流带他们出去玩。我们不断想新花样,进行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接力赛等竞技类活动。
一次,我们穿着套鞋去捉螃蟹。小米的手被蟹螯夹了一下,痛得嗷嗷叫。小尼恰巧用棍子戳洞,逼出一只螃蟹,小米立刻忘记疼痛追上去捉。捉住之后,小米兴奋地冲我的手机摆出胜利者的姿势。我把那段视频发给姐姐时,她惊讶地说:“小米很脆弱,动不动就像女孩子一样哭鼻子,我用了很多方法都治不好,看来疯玩的过程让他更像男子汉了!”
还有一次,我们去山上的农家乐小住。我们在溪边玩水后,摸黑往农家乐走。两个孩子从来没见过那么黑的夜,四处都没有灯,黑?q?q一片。小米说:“我怕鬼,好黑啊,快跑啊……”小尼故意发出奇怪的声音,小米就用力抓紧我的手,往农家乐的灯火处飞奔而去。我一边握着手电筒一边跟他疯跑,累得气喘吁吁。随后赶到的小尼惊讶地说:“你竟能跑这么快?真是不敢相信!”原来,小米在学校里体育成绩一直不及格,那天却跑出了“历史最好成绩”。
在那几个晚上,我带他们去看月见草、萤火虫。他们将平时从电视和书本里学到的知识讲给我听,比如夜蛾如何从夜间草淡黄的花朵中吸食花粉、萤火虫如何繁衍后代……在沟通中,我由衷赞叹大城市的教育让两个孩子掌握了那么多知识和资讯。他们则认为大城市的豢?B生活将自己变得纸上谈兵、弱不禁风,是我们这种小地方的山川河流、动物昆虫激发了他们的生命力。有了在大自然中的成功感,网瘾自然而然地就没有了。
在假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姐姐姐夫也来跟我们一起住了几天。晒得又黑又瘦的小尼和小米已学会用网兜捉蝴蝶、去树下找蝉蜕、挖蚯蚓钓鱼,还迷上了沙滩排球。在大城市长大的姐夫都不敢相信那两个野性十足、上蹿下跳的男孩竟然是他的孩子。看到小米能跑那么快、小尼对电子游戏兴趣大减,姐夫发朋友圈感叹:“怪不得爱默生说‘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明年暑假还要让他们来老家亲近自然!” 如何医治自然缺失症?
(陈教授,儿童心理学家)
说到如何医治自然缺失症,很多家长的答案是:“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不就好了嘛!”事实上,无数旨在帮助孩子亲近大自然的夏令营和野外拓展活动,都变成了“手机营”或“电子游戏交流营”。很多家长带孩子去户外,孩子却依然埋头玩手机。这种身在自然心在网络的情况,在都市“宅娃”中越来越普遍。如何治标又治本地医治“自然缺失症”,有关专家正进行探索。
早在卢梭的《爱弥尔》、梭罗的《瓦尔登湖》等名著中,智者们就提出一系列建设性主张。比如用户外活动、散步、露营、野外垂钓或野外动物观赏,以及种植和园艺等方式,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距离。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比如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亨廷顿地区的孩子在学校附近的小溪采集数据,将课堂学到的分数、百分数、统计学知识与自然报告结合起来。在中国的精英阶层,有像明星王菲、李亚鹏这样的父母,就十分看重自然教育,他们曾带孩子坚持七年风雨无阻,160多次去十三陵水库做科学观测,记录气温、水温、植物、动物的数据,深入探索二十四节气与大自然的关系。
对我们普通的父母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帮助孩子。
定期开展亲子户外活动。根据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的调查报告,高达51.4%的孩子从不或极少在节假日进行户外活动。对户外活动保持“随性而为”的家长们,大都常年宅在家里。
可见,家长们必须拨出固定的户外亲子活动时间,风雨无阻地坚持。我建议家长做好计划与攻略,充分利用每一个假期。宿营与探险,是每个孩子内心的渴望,家长不妨带孩子去尝试。那些尚未被过度开发的自然景观,更容易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6岁之前,孩子是通过感觉来认知事物的。大自然的芬芳与色彩、时令的变化、植物与动物的触感和成长,都是孩子必不可少的感性认知,日后会成为孩子知识积累的基础。这要求在户外活动时,不要携带电子产品,激发孩子集中注意力来充分感知自然。
深入观察,用心体验。城市里的生态景区很多,走马灯似的游玩并不能让孩子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家长们不妨选择一个固定的地方带孩子多次游玩、深入观察。重复的观察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做观察笔记、写生绘画、绘制观测报告图等方法,都可以克服当代孩子华而不实、不求甚解的“浮躁病”。
有一位家长每次带女儿去植物园,都带着本子和笔,记录一种植物的科属、产地、习性,并且画出植物的样子。这种积少成多的训练,让孩子在享受视觉之美的基础上发展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学校组织的春游中,她跟同学们讲樱花的种类、产地及特征,比导游还专业。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像前文中的蒋先生一样经营户外拓展机构的家长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家长是案例中宋女士一样的工薪族。然而,拥有不同资源的家长皆可以用身边的自然教育来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一棵菜、一把面、一只宠物、一枚鱼饵、一把蒲扇,上学路上扑一下蝴蝶、散步途中绕开蚯蚓、阳台看星星记节气、观察一只蝌蚪如何变成青蛙、冬季堆雪人做冰雕、雨天听雨打芭蕉的声音……都是自然教育的好素材。孩子看到家长兴致勃勃地去探索,乐此不疲地去欣赏自然时,也会去仿效,并逐渐萌生出一颗热爱自然、感恩生活的心。
〔编辑:冯士军〕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