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2|回复: 0

2018青年痰湿体质人群热结构特征的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4 21: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目的 研究青年人群中痰湿质与平和质全身脏腑及头面部共25个区域的热值数据ΔT的差异性,进行三焦、脏腑、督任脉及头面五官热结构的比较。 方法 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结合中医四诊信息,于2016年5~9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健康青年人群(15~34岁)中筛选痰湿质组30例与平和质组30例。运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获得三焦、脏腑、督任脉及头面五官红外热值数据。 结果 与平和质组比较,痰湿质组的督任脉均凉偏离(P  /6/view-10695878.htm
  [关键词] 痰湿体质;红外成像;热结构;青年人群
  [中图分类号] R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1(a)-008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differences of caloricity data ΔT in 25 regions including viscera, head and face among youth people (aged from 15 to 34 years old) who have 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 and mild physical to compare thermal structure of the three visceral cavities, viscera, Ren and Du meridians and face and head and five sense organs. Methods Class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onstitution in TCM was adopted with combination of TCM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Thirty cases for 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 group and thirty cases for mild physical group were chosen from healthy youth from TCM Clinic,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iangxiang Campus from May to September 2016. Infrared thermopraphy was taken to obtain infrared thermal value of three visceral cavities, viscera, Ren and Du meridian and face and head and five sense organs. Results Compared with mild physical group, both Ren and Du meridians in the 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 group indicated cool departure (P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5~9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随机选取年龄15~34岁,平均年龄(24±4)岁的健康青年人群,采用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评判[7],该标准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60个条目构成,每个亚量表均先计算原始分,再计算转化分,根据转化分数结合中医四诊信息筛选出痰湿质与平和质人群。对疾病和服用药物者,月经、妊娠、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及不能自主回答问题者进行排除。共收集痰湿质组30例,平均年龄(23.97±4.30)岁,其中男7例,女23例;平和质组30例,平均年龄(23.63±4.03)岁,其中男9例,女21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对筛选后的人群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要求采图环境温度22~24℃,无干扰性热源,湿度50%~60%,无强光,无风(采图按照国标GB/T19665-2005电子红外成像人体表面测温仪通用规范要求进行)。采用MDK-M01L非致冷型医用远红外热成像仪对受检者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仪器符合国家标准(GB/T19665-2005),?x器温度分辨率≤30mk,软件设定可达0.01℃温度显示范围不窄于25~45℃,测温精度为±0.05℃;空间分辨率为    3.2青年人群痰湿体质的发病趋向
  对两组人群脏腑区域热值ΔT的对比分析比,与平和质组比较,痰湿质组凉偏离区域为大腹、小腹、鼻,热偏离区域为胸膺、左额、右额。
  大腹居于中焦,是脾所居之处,五官归属于五脏,面部是整体的完整缩影,鼻为脾之应,“五色独决于明堂”(《?`枢?五色》),鼻部热值可反映脾的功能。由于先天脾胃虚弱或后天饮食伤脾,导致“脾虚不能化食,而食即为痰也”(《景岳全书》),痰湿过盛或脾虚生痰,阻遏脾阳。脾虚水湿内停,“寒生湿,湿生痰”,大腹和鼻部是脾脏代谢功能的体表反射区,大腹和鼻部凉偏离印证了痰湿体质脾脏实寒与虚寒夹杂,代谢功能异常的特点,这种情况下,机体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外周血血清中某些炎症因子含量增加,血脂、血糖水平均高于平和质,易发代谢综合征[11-13]。
  肾居下焦,主水,有藏精的功能,痰湿属阴,久而阻遏阳气,湿浊凝聚于下焦,阻遏局部气血运行,古籍阐释痰湿体质妇女不孕的机制“有肥白妇人不能成胎者,或痰滞血海,子宫虚冷,不能摄精”(《女科正宗》)。本研究两组体质人群比较,痰湿质组小腹凉偏离,反映肾阳温煦功能下降,水液排泄功能及生殖功能低下,痰浊阻滞胞宫或精室,易引起不孕不育。现代研究证实,痰湿体质人群多见性激素紊乱、性腺功能减退、性功能障碍[14-15],由于痰湿阻滞脏腑经络,损伤阳气,故痰湿体质与不孕不育有密切关联性。
  胸膺居于上焦,是肺热代谢的体表反射区域,本实验中,痰湿体质组上焦热偏离,胸膺热偏离。由于痰湿病理产物阻滞气机,气血难以通利,上焦肺部阳热郁积,“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奇病论》),痰湿虽乃阴浊之邪,然而其性黏腻,流动性小,一旦停滞,便阻碍气血流通,易造成气血瘀滞,久而化热,“盖痰饮伏留,腐败壅阻,碍气血环周之路,格精神交济之关”《四圣心源》,由于气血不通利,影响肺宣发肃降功能,行水不利,痰浊上泛,胸闷咳喘,或郁久化热,引发消渴。痰湿体质上焦热值ΔT高于平和质,是痰湿体质低度炎症的反映,也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6]。
  额部温度反映脑部血液供血情况,痰湿质组左额及右额热值ΔT均高于平和质组,是微循环障碍的一种体现,痰湿体质“所谓腠理致密,而多郁滞,气血难以通利,若阳热又甚而郁积,故卒中也[17]。”反映痰湿体质气血不通,阳热郁积。故痰湿体质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血压水平均高于其他体质,痰湿体质脑中风、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水平高于平和质[18]。
  3.3 青年人群痰湿体质的调体方法
  体质过程论是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本研究选择对象年龄段参考《黄帝内经》人体气血渐盛,肾气旺盛,女子“二七”到“四七”,男子“二八”到“四八”的年龄阶段。在青年时期,大多数人体还未表现出疾病状态,对此年龄段痰湿体质进行准确辨识,提前调理,可降低其多种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对于早期未病先防具有指导意义。根据实验结果,痰湿质组体内阴多阳少,影响肺、脾、肾三脏,“故治痰者,必当温脾强肾以治痰之本,使根本渐充,则痰将不治而自去矣”[19]。临床上采用温通经脉的针灸,温脾祛湿的汤药等方式温脾肾,散痰湿,调理痰湿体质,获得良好效果[20-21]。对于痰湿体质偏于痰浊阻滞,气血郁积,表现为胸膺及左右额温度热值ΔT较高者,除上述调理方式外,还应化痰利湿兼以活血,防止痰瘀互夹[22]。
  本研究结合中医学、热力学、红外热成像技术及现代信息化技术等多学科理论、技术和手段,将青年痰湿体质人群全身寒热状态可视化、客观化、数据化,其结果与经典古籍相印证,检测方法灵活简便,对人体无损伤,为青年痰湿体质人群的生理基础,发病趋向,调体方法进行解释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朱丹溪.丹溪治法心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37.
  [2] 刘艳骄,王琦.历代医家对肥胖人痰湿体质的认识[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6):43-45.
  [3] 王琦.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2):6-15.
  [4] 王琦,叶加农,朱燕波,等.中医痰湿体质的判定标准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2):73-75.
  [5] 朱燕波,王琦,陈柯帆,等.844例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健康状况关系的分层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4):382-389.
  [6] 李洪娟,李婷婷.144例9种体质人群夏季红外成像特征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2):37-39.
  [7]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8]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30.
  [9] 潘立文,王晓明,杨先振,等.痰湿体质易感疾病探析[J].吉林中医药,2017,37(8):761-765.
  [10] 金娜.历代医家论痰湿体质[J].中医杂志,2013,54(3):263-265.
  [11] 郑璐玉.痰湿体质人群炎症相关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2] 刘婷,刘丰采.中医辨识痰湿质型与血脂、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及应对措施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 37(7):389-390.
  [13] 梁雪,王琦,沈昆,等.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4):1500-1503.
  [14] 孙冉冉,姚海强,李玲孺,等.痰湿体质与不孕不育的相关性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5,10(9):1429-1431.
  [15] 潘明沃,潘佩光,陈建宏,等.不育男性中医体质学探究及中医诊治的思考[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3):2217-2219.
  [16] 杨娜.2型糖尿病与痰湿体质的相关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17]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03.
  [18] 李玲孺,王济,姚海强,等.从痰湿体质内皮功能角度谈心脑血管疾病防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3):578-580.
  [19] 张景岳.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110.
  [20] 徐志伟.督灸对痰湿体质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21] 宋昊?,段好阳,郭刚,等.益气健运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痰湿体质肥胖症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39(5):54-56,61.
  [22] 刘英军.经方调治痰湿体质杂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6):41-42.
  (收稿日期:2017-09-15 本文编辑:任 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