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化学|环境|生物|医学|制药
›
2018探讨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在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中的价值
返回列表
查看:
320
|
回复:
0
2018探讨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在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中的价值
[复制链接]
7654799
7654799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8-14 20: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摘要】 目的 分析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在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6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为观察组, 给予常规上、下肢肌肉、胸锁乳突肌常规肌电图及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另选取同期46例颈腰脊神经根损害患者为对照组, 给予上、下肢肌肉及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 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阳性率为84.78%, 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1.30%。对照组患者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阳性率为15.22%。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17, P0.05)。结论 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运动神经元病, 为患者接受正确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6/view-10690552.htm
【关键词】 脊旁肌;肌电图;运动神经元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5.016
运动神经元病是神经科罕见疾病, 是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 医学对于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 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个体暴露等因素有关, 目前常用检查方式为肌电图检查[1]。本研究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提高诊断运动神经元病的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46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为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符合运动神经元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29例, 女17例, 年龄21~72岁, 平均年龄(48.36±9.45)岁。另选取同期46例颈腰脊神经根损害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28例, 女18例, 年龄22~73岁, 平均年龄(48.27±9.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给予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查, 使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为丹麦Alpine生产的Keypoint G4肌电/诱发电位仪。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肌电图对上、下肢肌肉、胸锁乳突肌进行检查, 除此之外, 给予患者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 选择T8~11段, 将室温控制在20~25℃, 以脊突旁2 cm左右为进针位置, 主要检测患者肌肉在静息状态下有无自发电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肌电图检测上、下肢肌肉, 并采用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在静息状态下有无自发电位。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观察两组在静息状态下的自发电位, 根据肌电图诊断标准, 若同一块肌肉发现2处以上自发电位则为异常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3 讨论
运动神经元病对机体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椎体细胞、脊髓前角细胞有严重侵犯作用,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变性疾病[2]。其患病率与死亡率较为接近, 当前病因尚不明确, 但有学者认为, 此病病因与遗传基因及环境有关, 随年龄增长, 由遗传及个体长期暴露在不良环境等因素导致。临床常见症状有肌肉萎缩、无力、肌束震颤与肌张力增高等, 当患者患上运动神经元病时, 若此病向上发展, 可累及高位颈髓及延髓, 若向下发展, 可累及患者腰骶部位与胸腰部位[3]。
人体胸骨、肋骨、腰椎为连接状态, 胸椎活动度小, 胸廓稳定度相对较高, 因此胸段脊椎很少出现退行性变化, 所以椎间盘突出症状没有颈、腰间盘突出症状严重[4]。
本次研究中,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 得出观察组患者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阳性率为84.78%, 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1.3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可以判断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胸段运动神经损害情况, 有利于诊断运动神经元病, 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5]。对于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来说, 采用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可对患者运动神经元损害情况及严重程度进行客观检测, 且检查结果较为精准, 有利于临床诊断治疗。脊旁肌是脊神经后支支配, 前支与前角间距离大于后支与前角间距离, 因此当前角发生病变时, 会先累及后支, 导致后支支配的脊旁肌发生病变。采用肌电图检测时既能检测出脊旁肌出现病变情况, 还能反映胸段前角细胞病变情况, 为临床医师诊断运动神经元病提供可靠依据, 有助患者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同时斜方肌与菱形肌会对患者上胸段脊旁肌进行覆盖, 导致检测有一定程度困难, 中胸段靠于人体重要脏器, 要求操作者规范性及精准性极高, 若操作过程中不够谨慎将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因此临床多采用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方法[6-10]。本次研究中, 给予两组患者相关检测后, 观察组39例患者出现多处或大量正锐波及纤颤电位, 占比84.78%, 对照组7例患者在放松状态下可见少许自发电位, 占比15.22%,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参考文献
[1] 刘磊, 贺英群, 刘庆. 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在运动神经元病中的临床应用. 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23):3452.
[2] 雷舜英, 张小宁, 刘林生. 57例运动神经元病临床与肌电图关系的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2(3):290-292.
[3] 徐东, 陈秀英, 张磊, 等. 舌肌肌电图对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价值探讨.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6, 15(1):32-34.
[4] 司金超, 崔文杰, 白宏英. 26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神经肌电图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9):87-88.
[5] 李秀兰, 黄少芳, 卢福昌, 等. 胸?i乳突肌及胸段脊旁肌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意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21): 44-45.
[6] 黄羽, 潘鸿雁. 研究运动神经元病中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21):105.
[7] 徐迎胜, 樊东升, 郑菊阳, 等. 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在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中的应用.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 26(1): 36-37.
[8] 刘晓燕. 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中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的应用意义探究. 世界临床医学, 2015, 9(4):156.
[9] 阳洪. 运动神经元病神经肌电图检查的临床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 2011, 17(18):2822-2825.
[10] 汤晓芙, 潘华, 李本红, 等. 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作用.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3, 36(3):176-178.
[收稿日期:2017-11-22]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