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5|回复: 0

2018《信·中国》:对话历史 展现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4 18: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文艺术类读信节目《信?中国》于3月9日在CCTV-1?C合频道首播,CSM媒介研究52城数据显示,节目收视率1.066%,市场份额3.52%。截至3月21日,微博话题#CCTV信中国#阅读量3.9亿次,话题讨论量236.2万次。
/6/view-10125742.htm
  《信?中国》历经一年筹备,制作组从2000多封历史书信中选取了50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包括朱德、黄继光和母亲、江姐等,并集结唐国强、黄渤、刘涛、杨洋、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张艺兴等60多位演员担任信使,通过360度全息影像的舞台技术与历史对话,力求给受众带来“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
  该节目制作人由央视主持人朱军担任,他同时还是节目导演和讲述人。朱军表示,《信?中国》的名字有多层含义,“信中国,中国信,一语双关。其中‘信’还代表信仰、信念、诚信、自信等。” 充分挖掘演绎信件内涵
  在《信?中国》之前,通过明星阅读和演绎来展现文字内容的文化类节目已经频现荧屏,《见字如面》《朗读者》在内容呈现方式上与《信?中国》有着相似之处。为了使内容尽善尽美,节目历经8个月的策划筹备,4个月的录制,历时8760多个小时,拍摄超过3000段视频。《信?中国》总编剧程禹表示,即使做了上述准备,节目组依然有两个需要突破的难点,一是如何做出独特的个性化符号,让《信?中国》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二是如何让信件立体化、视觉化。执行总导演宁博芳告诉《综艺报》,制作组会针对信件多次开展朗读会,在对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在信件内容呈现上寻找创新突破点,“我们会共同探索信件中需要讲述人补充讲述的内容、需要重复强调的内容,以及可与相关信件对应穿插朗读的内容。”
  对于信件的选择,朱军表示,“我们会选择值得被更多人关注的信件。信件应当呈现人性之光辉,在字里行间充满正能量,并且能够呈现我们所要表达的历史。”提及信件的收集过程,他表示非常不易,“仅CCTV-3综艺频道开给信件相关博物馆、资料馆等的介绍信就有几十封。”
  在选择信使时,贴近写信者年龄、身份的信使会加强信件的感染力,“这些信件的作者年龄不同、性格各异、背景悬殊,信使们必须以超强的声音表现力,实现对信件最好的演绎。” 宁博芳介绍,首期节目中,杨洋读黄继光写给母亲的信,为了把握住黄继光的内心情绪,仅“不立功,不下战场”几个字就录制了16遍,杨洋向声音指导老师反复请教,希望能够更好地呈现黄继光的内心情绪。
  程禹告诉《综艺报》,不论是信使选择还是节目编排,都遵循了剧场化原则,“节目组对历史场景的视频制作,写信者、收信者的信件穿插对念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在开启黄继光信件时,节目现场通过立体投影展现了战场的惨烈,三次战场爆炸场景的呈现使现场观众情绪高度集中。杨洋读完黄继光第一封信后,朱军讲述这封信的背景,由此引出黄继光母亲在儿子英勇就义后的内心活动,随后老艺术家张文华坐轮椅登台朗读黄继光母亲写给毛主席的信。两封信内容穿插朗读加上讲述人的背景介绍,向观众完整呈现了英雄的英勇无畏和英雄母亲的无私精神。 立体舞台全息投影
  在前期准备阶段,制作组就舞美场景的选择进行了反复斟酌,最终确定运用立体舞台+潘多拉全息投影技术的呈现方式。舞台美术负责人翟宏宇表示,常见的舞台屏幕是平面的,而《信?中国》的舞台屏幕是将每个平面屏幕都做了立体的块状拉伸,再配合潘多拉的全息投影技术把立体影像投影于每块立体屏幕上,实现立体观影效果。“潘多拉全息投影技术可以使影像进行90度折叠而不变形。”他强调,“过去很多技术是假三维的视觉呈现,《信?中国》则是直接将舞台打造成立体的,不但实现了影像的全景立体变化,也呈现了影像自身的变化。这让整个录制现场成为一个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让观众、写信的革命者、信使和主持人在这个三维空间中实现时空和身份的转换。”
  宁博芳表示,因为对现场舞台呈现的精准度要求较高,所以录制前的彩排尤为重要。以信使上台时的走位彩排为例,在节目中,信使、主持人上台时,应用裸眼3D技术,舞台地面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每走一步都有一块地板上行,行走者仿佛踏在高空中,为了能在视觉上让步行的速度和地板移动的速度保持一致,每位信使在上台前的走位路线、步速、步幅都需要和彩排时保持一致,以确保与现场的舞台地面投影相契合。
  除舞台投影技术外,在后期制作上,节目组添加了更多的特效和花字,宁博芳表示,节目组希望通过较为年轻化的节目编排和制作手段,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观看节目。“相较当下的年轻人,老一辈革命者更具目标和信仰,为了将文化和信仰更好地传递给年轻观众,节目会以更时尚的呈现方式引领大家进入节目,比如在读信前会先呈现信使的生活状态和拿到信件后的准备状态。”这种编排顺序会形成反差效果,信使在生活中是明星,站在舞台上则化身为“写信人”,这种情绪的变化,也可以让信使和观众对当时共产党人的生存状态和革命精神有着更深的体会,“通过与写信人共通的情感,触摸到一张张鲜活的历史面孔,感悟信仰的力量。”
  《信?中国》第一季围绕建党展开,所以共产党员的书信是节目主要的呈现对象。“希望以共产党人的人性光辉去映照党性光芒,让观众从中寻找初心,在文字中,感受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朱军介绍,《信?中国》每季都会呈现不同的主题,第二季的节目制作也正在计划中。
  对话《信?中国》制作人朱军:不辜负观众,认真对待每个环节
  《综艺报》:从主持人到制作人、节目的总导演,这种身份转变给你的心境带来怎样的变化?
  朱军:有时候很累,但是内心很幸福,可以更加自主地完成对艺术的追求,完成内心构建的节目诉求。当想法一点点变成现实,当整个团队合力把这个节目立体呈现的时候,真的只能用幸福两字来形容。
  《综艺报》:节目的名字《信?中国》三个字是否出自你的手笔?
  朱军:是的,因为怕辜负观众期待,每个环节都不敢马虎,这三个字我写了100多遍。
  《综艺报》:节目组做了哪些前期筹备工作?
  朱军:首先是进行信件筛选,我们会一起读信,共同挑选信件,并且详细查阅跟信件相关的资料。选择合适的信使,和每位信使就信件内容进行反复沟通和排练。结合科学技术推敲信件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有构思讲述人讲述故事的方式。可以说,从准备到录制的一年,都在反复的推翻和确定中度过。
  《综艺报》:对于这些共产党员的信件,你个人有哪些感悟?
  朱军:我们从2000多封信中选择出50多组信件,对每一封信都印象深刻。信件的内容包含亲情、友情、爱情,但更多的是浓浓的家国情怀。从这些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侠骨柔肠,他们是最懂生活、最浪漫的。我们常说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在这些信中,都找到了有力的依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