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8|回复: 0

2018慢性应激抑郁型黄褐斑小鼠模型的建立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4 17: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目的:根据黄褐班主要发病因素,综合作用于小鼠建立抑郁型黄褐斑小鼠模型,并与现有方法建立的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取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6只、紫外线组12只、紫外线+黄体酮+抑郁组12只。造模时间第一批21d,第二批28d,然后对各组小鼠皮肤和肝脏SOD、MDA含量,皮肤黑色素细胞个数、数密度和平均光密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体酮+紫外线+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建立法造模较其他方法更能导致皮肤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升高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降低以及皮肤黑色素细胞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6/view-10121418.htm
  [关键词]黄褐斑;抑郁型;小鼠模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8)02-0094-04
  黄褐斑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色素代谢异常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国内外研究显示紫外线辐射、内分泌失调、情绪变化、肝病、化妆品使用不当等都是黄褐斑的重要致病因素。长期紫外线照射可使黑素细胞增殖,而黑色素的生成是酪氨酸酶一系列氧化反应的结果,提示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紊乱。相关实验证实黄褐斑患者较正常人的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下降,故可以通过皮肤黑色素病理形态学,LPO的衍生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SOD量的变化证实黄褐斑模型的成功。本课题根据黄褐斑的主要发病因素,拟对小鼠局部行紫外光照射,内用雌激素全身攻击,同时采用慢性应激刺激致小鼠出现抑郁症状,在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构建小鼠黄褐斑模型,并与原有模型建立结果相比较。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健康雌性BALB/C小鼠30只,清洁级,体质量(20±2)g,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军)2002-001。
  1.2试剂和器材:黄体酮注射液(20mg/ml,使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060110);丙二醛(MDA)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060116);HMB45(melanoma黑素瘤)abcam鼠单克隆抗体(购自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uaLightTMUVA/UVB高能紫外光治疗仪。
  1.3实验方法
  1.3.1分组:取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6只、紫外线组12只、紫外线+黄体酮+抑郁组12只。造模时间第一批21d,第二批28d。第一批:正常组6只、紫外线组6只、紫外线+黄体酮+慢性应激抑郁组6只;第二批:紫外线组6只、紫外线+黄体酮+慢性应激抑郁组6只。
  1.3.2模型建立
  1.3.2.1正常组:先在小鼠颈背部涂肥皂水,以剃须刀片刮去背部毛,露出约1.5cm×1.5cm的皮肤1块。每周脱毛1~2次,每天肌肉注射注射用水5ml/kg,连续观察小鼠脱毛部位的皮肤变化情况。
  1.3.2.2紫外线组:脱毛步骤同正常组,先通过预实验得到BALB/C小鼠长波紫外线最小光毒量(Minimal phototoxicdose,MPD)为7J,中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Minimalerythemal dose,MED)为480mJ。第1天以0.7MPD+0.7MED中波紫外线UVA(7J)+UVB(480mJ)每天照射1次,连续照射6d,第7天小鼠皮肤出现轻微结痂脱屑,停止照射2d;第9天以0.5MPD+0.5MED照射1次,第10天皮肤出现红斑,停止照射2d:第12天以0.5MPD+0.5MED照射1次,第13天皮肤出现红斑,停止照射3d;第16天以0.25MPD+0.25MED照射1次,第17天皮肤出现红斑,停止照射2d;第19天以0.25MPD+0.25MED照射1次,第20天皮肤出现红斑,停止照射2d。第一批:照射21d。第二批:照射21d后,停止照射7d。
  1.3.2.3黄体酮+紫外线+抑郁组:同正常组脱毛处理,紫外线照射方法同紫外线组。每日8:00~9:00注射黄体酮注射液,使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每日肌肉注射0.4%黄体酮5ml/kg。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d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制作方案:按照经典抑郁模型略加改进为2h行为限制、4℃冰水中游泳5min、停水4h、停食24h、夹尾1min、明暗颠倒24h、摇晃5min(160Hz)、笼子倾斜45°、40℃环境5min,共9种刺激随机安排到21d内,每天1种刺激,每种出现2~3次,同种刺激不能连续出现避免动物预料刺激的发生。
  1.4检测指标和方法
  1.4.1皮肤黑色素细胞的病理形态学观察:第一批小鼠当脱毛部位皮肤出现明显的色变(照射21d),取去毛皮肤1块(1cm×1cm),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经脱蜡至水,抗原修复,用HMB45(melanoma黑素瘤)为第一抗体,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显色,苏木素复染,用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第二批小鼠在实验28d后处死取皮,余步骤同上。黑色素阳性目标用计算机进行?D像分析,每片观察5个不同视野,找到阳性目标后应用空军总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研制的CMI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病理图像形态学定量分析,步骤如下:每张切片在显微镜物镜40倍视野下,随机选择5个视野进行彩色图像采集与存储,计算出每个视野的形态学阳性目标(靶目标)中的数密度及光密度参数。光密度反应物体对光的吸收率(透过率),反应物体颜色的深浅程度。颜色越深,其对光线的吸收越多,故光密度越高。积分光密度是物体的平均光密度与物体面积的乘积,颜色越深,面积越大,光密度越高。     1.4.2MDA和SOD活性测定:同时取肝脏及脱毛部位皮肤,用预冷生理盐水(4℃)冲洗,除尽杂质,拭干,切取皮肤0.2g,肝脏0.5g,分别放入有9倍于组织块的预冷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将剪碎的组织倒入玻璃均浆管中,上下转动研磨数十次,充分研碎,使组织均浆化。均浆后以3500r/min离心8min,取上清液采用试剂盒检测MDA、SOD活性。
  1.4.3行为学实验
  1.4.3.1旷场实验:于第22天清晨8:00,在无噪声的实验环境条件下进行。操作者握住小鼠的尾巴根部1/3处,轻轻将小鼠放入6cm×9cm×9cm的长方形实验盒内的中央格,并开始计时。底部均分为6格(3×3),分别观察并记录3min内小鼠行走的格数和直立的次数。实验要求在单盲的条件下进行,减少人为误差。观察指标:穿格次数、理毛次数、直立次数。共进行4次,每次间隔3min,取后3次数据计算平均数用于统计分析。
  1.4.3.2体质量变化测定:实验开始及结束时分别测量小鼠的体质量。
  1.4.3.3液体消耗试验:试验前,在隔噪音、安静的房间内,训练动物适应含糖饮水,每笼同时放置2个水瓶,第一个24h,两瓶均装有1%蔗糖水,随后的24h,一瓶装1%蔗糖水,一瓶装纯水。23h的禁食禁水后,进行动物的基础糖水/纯水消耗试验,同时给予每只小鼠事先定量好的两瓶水:一瓶1%蔗糖水,一瓶纯水。24h后,取走两瓶水并称重。计算动物的总液体消耗量、糖水消耗量、纯水消耗量及糖水偏爱度(糖水偏爱=糖水消耗/总液体消耗×100%)。1.5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用(x±s)表示各组小鼠皮肤和肝脏SOD、MDA含量、皮肤黑色素细胞的个数、数密度和平均光密度值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三组小鼠皮肤黑色素细胞的病理形态检测结果:空白组:鳞状上皮较菲薄,由排列整齐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组成,共2~3层,表面有少量角质;真皮中可见毛囊,皮脂腺与表皮相连,未见汗腺:HMB45标记表皮中几乎未见黑色素细胞,毛囊、皮脂腺基底细胞中见少量黑色素细胞,见图1。紫外线组:HMB45标记的黑色素阳性细胞少量增多,分布于毛囊基底细胞团中,呈阳性反应,表皮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层中亦见单个散在分布的黑色素细胞,伴细胞核增大及上移,见图2。黄体酮+紫外线+抑郁组:HMB45标记的黑色素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成簇分布于毛囊基底细胞团中,呈强阳性反应,表皮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层中亦见单个散在分布的黑色素细胞,伴细胞核增大及核上移,见图3。
  2.2五组小鼠皮肤黑色素细胞个数检测结果:由表1可知,模型组小鼠皮肤黑色素细胞的个数均较正常组有所增加,其中黄体酮+紫外线+抑郁21d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