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化学|环境|生物|医学|制药
›
2018科技企业创新环境要素浅析
返回列表
查看:
289
|
回复:
0
2018科技企业创新环境要素浅析
[复制链接]
5839547
5839547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8-14 17: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摘要】本文从方式、原理、组织实施、思想基础等角度来阐述一个创新环境所应具备的要素,对社会和政府传统上创新环境创造的方式和方法深入解析,在比较中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6/view-10686662.htm
【关键词】科技企业;环境;创新;要素
传统制造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带来了十多年的繁荣,但是,也逐渐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一夜之间,创新创业突然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预示着发展模式的转变。但是,观念的误区还是存在并且根深蒂固的,这里面有理论的原因,也有传统观念的束缚。可以说,前一轮的繁荣有误打误撞的因素在其中,成功来的似乎容易了些,但以后的创新之路误打误撞必定失败。现在,一谈起创新的环境,都是千篇一律的,比如:基础设施、产业政策、技术支持、资金、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并细化到减免税收、检测鉴定、金融服务、培训、申报专利等等。似乎面面俱到,很充分,很合理,但是,深入剖析,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最近,一篇文章谈到高房价导致创新能力减弱的文章,乍一看,似乎没有道理可言。但认真看一下,根据其逻辑分析来看,高房价导致技术研发人员生存成本提高,无心工作,有部分人发现移民国外几年可以拥有住房,而且,国外对高技术研发人员需求较大,于是大量高技术研发人员移民海外。于是,创新主体的流失导致中国技术创新能力受到极大打击。从这里可以看出,透过表象看本质,是分析中国存在许多问题最重要的一点,中国存在太多假象,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做成的,不能看到本质、规律,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南辕北辙,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创新既然是科学活动,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一、先从方式上来讲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产业升级,中国高速发展了那么多年,到了不升级就不能维持高速发展的地步了。但是,升级是这么简单或者短时间完成的跳跃吗?
产业升级成功的关键是技术升级,技术升级并不简单等同于设备的升级换代,如果那么简单,就不会出现当今部分制造业强国和其他国家技术差距越来越大的局面了。技术升级的核心要素在于积累,而中国恰恰不善于积累。我们是一个习惯一鸣惊人,习惯跳跃式发展,习惯个人留一手的民族。现在的口号也是鼓励弯道超车,踏踏实实的人和事越来越少了,这样只会差距越拉越大。当然,浮躁的心态不是一两天可以改变过来的,社会的导向也出了问题,这个问题估计会困扰中国很多很多年。
二、再来看创新的原理
西方文明就是从1+1=2开始,推导出了4、5、6,推导出了现代文明,这其中的关键不在于6和以上,而是逻辑推导的过程,逻辑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工具,没有之一,而中国恰恰是个不懂逻辑,也不重视逻辑的国家。这一点可以从权威性、代表性较强的政策、文件中看出来,表面很正确,但用理性的、逻辑的方式深入思考一下,会发现,都是些说不通或者只有结论无根据的东西,而且空话、套话一大堆,让人不明所以,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不重视根基,无用的新名词、新概念一大堆,而且目光短浅,全是涸泽而渔式的发展,如此种种导致如今中国式经济危机的发生也就不奇怪了。就是因为我们的发展是没有根基的,是基于一开始被压抑而后释放出的巨大的需求基础上的,一旦形势逆转,经济必然直转急下。西方的经济显然比我们稳健了很多,因为人家比我们扎实很多。西方有了创新的原理,有可能某一天突然出现2x2=4,甚至更新的模式,而不懂原理的我们只能在后面模仿,而且还一头雾水。
三、再看看创新的组织实施
如今,具体行业、技术领域已经实现了科学化、理性化的探索、研究、发现和创新,但人文领域,经济、政府管理、政策制定等等都没有实现科学化和理性化。这些领域是指导性、宏观性、方针性的,这些领域无法实现科学化和理性化,对经济、社会、创新的发展产生极大的阻力,甚至破坏微观领域创新的发展。相反,这些领域较早实现科学化和理性化会对微观技术领域产生促进和推动作用,例如,日本的创新发展就是从宏观领域的科学化、理性化开始,逐步扩展到微观领域的,尽管50-60年代才开始大规模引进先进制造技术,但他们现在已经是制造业顶尖强国了。这与日本明治维新后就接触和学习西方思想有很大关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人文的思想,特别是精细化、标准化的方式、方法和制造业拥有天然的契合度,取得成功就不足为奇了。
四、最后谈一下创新的思想基础
从文明发展史看,创新的加速阶段开始于工业革命,成长于工业革命积累下来的成果和文明基础上的一代又一代的再创新。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创新潮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来看,创新绝不仅仅是蒸汽机等动力机械的突发奇想式的出现,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为我们看到,没过多久,人类又进入了电气时代。这本质的原因要往上追溯,应当看到,文艺复兴等运动带动思想的进步导致人类创新思想基础的建立,这才是导致了西方现代文明澎湃发展的宏大巨制开启的根本原因。此后,西方文明一发不可收拾,把东方文明远远甩在了后面。这些思潮其中包含了自由、理性、人本质的思考(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1、理性和思辨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长于批评的才智和不断的科学研究精神,辨证的热情和哲学思辨的精神在11世纪就已经出现,高深的研究都受到逻辑讨论技术的支配1。中国接触科学是近代才有的事情,中国人在五四时期对科学思想的崇拜,可以说达到近代的高潮,并有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可惜现在又出现反复,我们习惯于一言堂,习惯于附和权威,究其原因,缺乏辩论、思考的环境是一个突出障碍。
2、自然主义的发展导致对自然规律疯狂的探索、发现、遵循并创造出新的有用之物。认清本质,发现规律是人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最迫切需要的才能,这和中国强调记忆力,整天背诗词歌赋、各项政策、指导思想完全是另一条路。从结果来看,西方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后来居上,孰优孰劣一眼看出。
3、自由的思想、平等的地位,开放的环境。可以说,每一个有这些思想的人都是一个创新因子,有了这些思想的传播,就像播下了种子一样,就等着这些因子在所在的领域或者行业爆发出来创新的火花。也许,说的过于简单了,因为许多创新是几代人小的进步积累基础上的突破式的发展,但是从分析问题的角度,去除次要因素,更能发现问题的本质。这里所说的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由,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西方接受了理性、人性和道德置于自由之上,这与没有信仰,什么都不顾忌的自由不同,也许正符合康德的哲学观点,只有遵守准则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的2。也许,这就是这样的人创造性更强的原因吧。而且,这种自由给人发挥自身潜能创造了条件。一个人人都能发挥个人潜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社会才是真正强大的。另外,开明,吸收的态度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是极大的。从总体上来讲,包容性的文化对促进创新作用非凡,从国家的角度看,各种文化融合的美国,创新能力长期世界排名第一不是偶然的。中国封建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维护了统治的稳定,但在另一方面却扼杀了新思想包括创新的产生。 4、中国社会不强调个人,不尊重个人,不理解人性,过分强调集体的作用。在领导方式上追求形式一致、整齐划一,将这一要求也习惯性的用在人身上。要求人民一个面孔,一个腔调,一个模式。而恰恰许多创新产生于不同的看待事物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的个性产生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中国人自身也因为教育方式、传统等原因,喜欢附和权威,古时言必称孔孟,引经据典,现在只是换了个方式来表现而已,大多数没有独立人格,而独立人格才能产生属于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而创新就是各个领域独特见解和思想物化的表现。
5、科学的精神对创新非常重要,从人类文明特别是近500多年的进步来看,都是科学的探索过程中发现了规律,产生了公式、定理、假定、推理等等,研究出了符合发展变化规律,又对有人类极大帮助作用的成果,然后产生了现代的文明。现在的中国却缺少这种精神,特别是科学研究以外的各个领域,人为的作用被夸大了,而科学研究也常被人为的权力要求所打断,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所敬畏,也不遵从规律、法则、公理等等。这些不妨碍中国式的生存,但却极大阻碍科技的进步。
中国现在的主流论调都是把创新能力不强归咎于物的缺乏,甚至认为最大的原因是缺钱,认识实在是太浅薄了。最近,工业4.0的概念很火,中国也把它作为发展的方向,但是,现在的中国连工业1.0的思想基础、思维方式和环境都不具备,工业4.0只是沙子上的城堡,一碰就垮。中国需要的是反思,是转变,而不是狂热跟风。
参考文献
[1]杨震宁,吕萍,王以华.科技园的创新环境对园内企业绩效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2008年7期.
[2]赵雪雁,巴建军.甘肃省区域科技创新要素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期.
[3]郑艳民,张言彩.创新环境对校企协同创新作用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4年5期.
[4]屠启宇,林兰.创新型城区――"社区驱动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模式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5期.
[5]王聪,牛冲槐,李乾坤.科技环境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4期.
[6]张炜创新环境、产业环境与转型绩效关系研究――以江浙企业为样本[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9期.
[7]陈文言.浅论区域创新及其系统的构建[J].人文地理,2001年1期.
[8]朱建新,冯志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要素构成及测度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2009年8期.
引证文献
[1]【英】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下册302.
[2]【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2000:76.
作者简介
陆平(1980.4-),男,江苏省南京市(籍贯),现职称:助理研究员,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