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3|回复: 0

2018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发展现状及思路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4 17: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机械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机械专业的实干人才培养是高校制造专业所面临的艰巨任务,而校企合作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学校通过与企业间的合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然而,在校企合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通过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来逐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干能力。
/6/view-10686444.htm
  关键词: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发展
  1国内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1.1国外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办学的历史源于西方国家,最早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创新理论,国外学者通常把创新理论作为校企联合办学的起点。熊彼德在二十世纪初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初次提出“创新理论”这一名词概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罗斯威尔和罗森博格等人明确指出创新过程具有动态化、集合化和综合化等特点。大多数场景里,创新行为的发起者来源于多个行为承担人,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行为角色,行为承担人分为单独的个体和拥有一定数量成员的团体。基于以上认识,将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归纳到创新主体的范畴内,与企业一起构成创新主体,为校企合作办学奠定了夯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详尽的理论指导。
  1.2国内校企合作的一般模式
  国内校企合作模式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将“合作共赢、互惠互利”作为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注重合作成效,在运行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合作层次和渠道,深化具体措施,构建多类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协作模式。高校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组织理论课学习与校内实验,企业按照高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协助学校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目前,国内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多采用此种模式。
  二是联合模式。高校与企业共同定制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研讨教学内容,合作完成培养对象的教学任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此模式在我国部分高校试行并取得初步成效。
  三是实质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战略需求,企业主动、全面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学校按照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的实践完全由企业承担,企业生产基地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实习的主要场所,实行一体化管理。
  2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目标缺乏鲜明特点
  部分机械专业教师和学生缺乏对现有专业设置、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定位的充分认识,对现有的人才培养定位存在质疑。这是因为在校企合作视域下,学校虽然与企业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了相关专业课程。但是,校企合作的程度较浅,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的作用较小,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市场化特点不明显。并且,很多学校机械专业的校企合作形式化严重,学生顶岗实习成为过场,学生并没有深入企业生产过程中,缺乏对行业发展的了解和职业发展规划。
  2.2理论与实践脱节
  机械专业教学不仅要开展理论教学,而且还需要开展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然而,现阶段,在校企合作视域下,很多学校机械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这是因为,学校的理论教育并没有根据工作岗位的知识需求和技能需求而开展,理论教学缺乏对岗位工作内容和岗位工作技能的介绍,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都是教材中比较陈旧的专业知识,难以运用在岗位实践过程中。
  2.3教育人员能力不足
  在校企合作视域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开展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的共同努力。但是,现阶段,学校机械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的教育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从学校教师方面来讲,部分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对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了解,专业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机械专业教育质量。并且,大多数教师长期从事机械专业教育工作,缺乏对机械制造行业的了解和行业技能培训,实践操作能力不足,难以对学生的机械制造技术实践进行高水平指导。从企业技师方面来讲,虽然企业技师具有一定的岗位操作能力和技术经验,但是企业技师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教育技能水平较低,机械专业学生实训指导效果不明显。
  3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内容搭建对策
  3.1提高校企合作认识高度
  充分认识企业需求,让企业能够从合作中得到企业想要得到的收益,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通过为企业提供人才,积极参与企业科研攻关项目及企业员工培训等社会服务,让企业把校企合作的思想认识提高到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高度上来。
  3.2创新拓展校企合作内容
  3.2.1共建生产实训基地
  主要从技术支持、硬件支持、管理人员配置、实训项目、联合生产等方面,有效促进校企双方的有效交流。学校如果没有企业设备的支持,学校应该按照企业生产配备的先进设备进行设备采购投入,以达到与企业生产实际同步,培养学生技能的先进性。
  3.2.2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
  校企双方结合企业岗位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教材,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课题来设计学习情境,将有效解决学校教材落后生产实践的问题,以使专业动态调整、特色显著;课程教材的开发过程中,也可以将企业的岗位要求、管理和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中,推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这将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深入改革,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师资队伍的水平起至关重要作用。
  3.2.3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合作
  学生自入学到??业之前,分阶段分批次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实训、顶岗实习等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企业生产运作流程,明确其职业生涯目标。
  3.2.4校企共同培养师资,强化企业内部职工培训,达到互惠共赢
  双师素质教师是职业院校紧缺的师资力量。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在校教师企业培训提供条件。同时,学校应积极派出教师参与企业职工培训以及定岗定级考核工作中,有力支持企业员工新技术、新技能等培训工作。
  3.2.5校企广泛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
  技能竞赛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手段。定期开展、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对学生、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用人、选人都有深刻的影响。
  3.2.6校企共同开发科研项目
  鼓励教师、学生社团积极参与企业研发、生产改良等项目中。同时积极联合企业进行各类科研课题的申请与研发。完善校企科研创新体系是校企合作的关键一环节。
  3.2.7企业文化进校园
  文化融合是校企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他是现实高职教育素质培养、文化育人、内涵发展的根本举措,是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
  4结语
  因为环境、产业结构等的调整,社会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模式只有进行改革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更有效的提高校企合作。对此,学校与企业应共同协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卓越的机械制造专业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李亚芹,韩阳阳,葛宜元,王俊发,张金波,陈思羽.校企合作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4):207-208.
  [2]李亚芹,韩阳阳,陈思羽,葛宜元.基于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04):235-236.
  [3]王妍.基于校企合作的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17):93-95.
  [4]刘剑伟.基于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3(04):70-72.
  [5]陈新.机械类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1):125-126.
  (作者单位:云南技师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