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化学|环境|生物|医学|制药
›
2018从《非草书》浅谈赵一的书法观
返回列表
查看:
265
|
回复:
0
2018从《非草书》浅谈赵一的书法观
[复制链接]
4061655
4061655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8-14 17: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摘 要:东汉赵壹所做《非草书》,对时下流行的草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草书“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观点虽略有偏激,但也不失其价值。本文欲从《非草书》一篇,浅谈其当代价值。
/6/view-10686303.htm
关键词:赵壹;非草书;当代价值
一、赵一所处的时代背景
赵壹(本名懿,因后汉书作于晋朝,避司马懿名讳,故作"壹"),嬴姓,赵氏。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天水市西南)人。他生活的大致年代,是汉灵帝在位之时,即公元168至189年前后。《后?h书?文苑列传》记载了他的事迹。东汉辞赋家。体貌魁伟,美须眉,恃才傲物。桓、灵之世,屡屡得罪,几致于死。友人救之,遂作《穷鸟赋》答谢友人相助。并作《刺世疾邪赋》抒发愤懑之气。一生著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等16篇,今存5篇。
《非草书》一篇,专抨击草书。其时草书渐行,赵壹仍返于仓颉、史籀,此事世所不许。故其文虽传,其说终不能行。《法书要录》、《书苑菁华》等俱载此文。
东汉,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草书热潮,以至于梁孔达、姜孟颖等当代贤哲,都对张芝草书的仰慕甚至已超过对孔子和颜渊的仰慕。赵壹担心长此以往,将有悖于正统而趋于流俗,且并不能弘扬大道、益于世风。
《非草书》云:“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以此来看,赵壹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二、《非草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观点
《历代书法论文选》将全文分为三大段。
“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息梁、姜焉”。此段为引言。作者在此段陈述了具体的人、事、物,进而表明自己对此的担忧。“惧其背经而趋俗”,而担忧所由的内心之旨为“弘道兴世”。最后陈述其下文之所以要“说草书本末”的用意在于“慰罗、赵,息梁、姜”。
第二段是本论。“窃览张有道所与朱使君书,……,乃不暇焉”。这部分仍从陈述具体的人事物开始,并给出评语。然后对“人”与“草书”进行了详致论述。“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非常仪也。故其赞曰:‘临事从宜。’”赵壹认为,草书只是战乱中为了简便快速,而创造的书体,并不能代替日常的规范书写。幼童学书仍当以仓颉、史籀之法为主。“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可为强哉?”赵壹认为书法的好坏如同人的相貌,与生俱来,不可强求。“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在作者看来,草书实乃“技艺之细耳”。与国家、与“大道”无关。
第三大段作结语。针对前文论说做出收场,给出论观并加以引申,最后以寄寓宏远的“以兹命世,永鉴后生,不以渊乎?”为结束。
综上所述,在赵壹看来,首先,天下贤哲沉迷草书,将有悖于“弘道兴世”目标。其次,草书是讲求天赋的,每个人的性格、气质都不尽相同,不可强求;且草书只是很微末的技艺,也不必强求。最后,作者又提出了倡导和谐的德行,顺应天道的远大目标。
三、《非草书》的当代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对《非草书》的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我们已经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在笔者看来,《非草书》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草书进行抨击,也不无道理。对当今的社会也有一定的价值。正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言:“盖德成而上,谓仁义礼智;艺成而下,谓御射书数”。对于国家而言,德与仁才是治国的关键。《大学》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是“修身”的一部分,是君子自我完善的过程。并不能将放在与国家、政治同等的高度。孔子也曾说:“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
谈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明代项穆的《书法雅言》。项穆站在“冀卫教经”的立场,将书法的教化作用推至登峰造极的地步,认为“书法可以正人心也,正人心所以闲圣道也”。把书法提高到可以“闲圣道”的地位,与儒家“成于乐”的观点无二。项穆的“闲圣道”与赵壹、孔子的“游于艺”之说似乎对立,但其实是儒家思想在两个极端上的延伸――书法要么可以卫道,与六籍同功:要么无关宏旨,沦为末艺。但其结果却是殊途同归,或直接表现出反书法倾向,或在深层隐含着反书法因素――当书法起不到“冀卫教经”的作用时,就必然会被视为“末艺”。其共同点在于都抛弃了书法“美”的标准,持功利主义观点,以“善”和“用”的标准去衡量书法艺术的得失。
从当今社会来看,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终究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并不能单靠书法或者任何一门艺术。据此而言,《非草书》对书法的抨击也并非全无道理,也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思考。
总之,我们对《非草书》要持科学的态度,在看到他反书法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流露出的潜在价值和它在中国书法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对》,韦宾,2008
作者简介
吴帆,女,25岁,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书法)。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