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7|回复: 0

2018浅析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志愿团的管理引领作用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4 16: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大学生志愿团是在各团学组织领导下开展志愿活动的,志愿服务是明德至善的实践之举,其核心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与立德树人的宗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高校共青团组织担任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职能,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创建长效运行机制,必须加强共青团团组织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指导,使志愿服务走向专业化、系统化,发挥团学引领作用。笔者以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为例,浅析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志愿团的管理引领作用。
/6/view-10686255.htm
  关键词:志愿服务;共青团组织;大学生志愿团;管理引领
  引言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强调的是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理念。大学生志愿服务在1993年被提出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学生志愿者逐步发展为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志愿服务是共青团组织开展的重点工作,大学生志愿团成为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应该明确自身管理职能,精准定位,尝试“走出去”与“引进来”高度结合,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研究与管理,以团组织为核心引领,勇于挑战,立足实际,坚持??新,逐步建立完善的长效服务机制。
  对个人而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砥砺个人意志;对学校而言,开展和落实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掀起大学生奉献助人的蔚然之风;对社会而言,志愿服务不计报酬,有效降低了社会工作的经济、人力成本,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对国家而言,志愿服务有助于发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锻造民族之魂。
  资安学院青年志愿团成立于2015年,由一批具有“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的优秀青年学生组成,志愿团成员经过层层选拔,为建设一流团队,提供一流服务,打造一流平台而不懈努力。
  第一届青年志愿团成立之初,团学组织总结了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活动内容单一,志愿服务创新不够。二是志愿组织不够完善,缺乏宣传动员。三是缺乏激励机制。鉴于此,共青团组织老师和学生干部“对症下药”,创造性地提出了要从“抓常规,做系列,求专业,办特色,重公益”五个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扩大志愿新风尚,敦促舆论宣传,为志愿者颁发奖励证书,倡导和践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理念,不断加强志愿队伍建设,扩大校内外影响力。
  1、以雷锋精神为契机,把握网络主导权,增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
  共青团一直是志愿服务的主要依托力量,共青团员也是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1],从长远发展来看,共青团组织必须总结经验,立足实际,强化思想阵地意识,牢牢把握网络主导权,发挥舆论主导作用,依靠形势任务教育,来提升青年团员思想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汇聚社会正能量,稳步推进共青团思想建设,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引领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一方面,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敏感度高、接受新事物较快,有利于共青团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缺乏生活经验,不能理性辩证地分析问题,处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也为高校思想引领带来挑战。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无产阶级高尚道德的有机结合的产物,践行雷锋精神是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也是确立真善美人格、树立社会责任和培养价值理念的精神力量[2]。每年三月是学习雷锋活动月,雷锋精神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在活动月期间,我院各班以“雷锋的故事”为线索,以“雷锋精神”为引领,自由开展话剧表演,观看纪录片、做生活中的雷锋、雷锋知识有奖竞答等形式践行雷锋精神。在发现教学楼浪费电力现象后,我院青年志愿团决定以“校园灯灯熄,雷锋处处亮”为主题举办教室熄灯活动,并在广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制定教室熄灯具体细则,按照志愿者的时间分配责任区域,开展了长达两周的教室熄灯活动,引发更多的人去关注能源节约。
  2、以活动为载体,打造志愿服务常态化,做好志愿精神输出工作。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指的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长期正常运转并得到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3]。做到志愿服务常态化,首先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我院“绿源”志愿团对服务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招募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做到志愿队伍规范化。其次,可根据志愿者专长、服务意向、服务时间进行分类,向着志愿服务高效化专业化目标迈进。同时,要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考评,表彰优秀志愿者,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等方式渲染志愿氛围,深化志愿内涵。
  针对志愿活动内容松散、形式单一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做系列活动,做精品活动”,“绿源”志愿团成立以来,坚持做“感恩系列”,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感恩”一词出自《三国志》“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浓情五月,感恩母亲”“父爱如山,真情永恒”作为系列活动,在学院反响热烈,“写下要对母亲说的话”“晒出你与父亲的合照”等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高校在学科建设、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使得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具备了可能性。大学生志愿者拥有良好的学习资源,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以学以致用,深化专业学习。2017年“绿源”大学生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中,湖南多地汛情严重,山区道路塌陷,志愿团成员赶赴株洲大京水库库区,了解强降雨天气对大京水库的具体影响,初步做出危险系数判断;勘查水库附近水源、地质情况;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向水库管理人员建议增设安全指示、安全保障设施;地质组成员对不同岩层产状进行测量,分析当地植被演替,为后期宣讲做准备;同时向库区居民发放防范洪涝灾害手册,并讲解危险情况下的自救措施。类似活动强调服务的公益性与责任性相结合,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加社会阅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丰富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起到了积极意义。     3、定位暖心志愿特色,拓展服务渠道,打响志愿活动品牌
  高校志愿服务的主体是大学生,学生的本职是学习,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在不断摸索实践中方能定位志愿活动特色,不断修正调整志愿内容的过程中,志愿活?拥亩ㄎ徊拍芮逦?精准。资安学院“绿源”志愿团成立初期,初期主要以运动会志愿服务、组织募捐为主,造成志愿者的价值仅局限于学校,在院团委的统筹布局下,志愿团尝试“走出去”志愿服务,立足校园,辐射周边,积极鼓励志愿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绿源”在三年的成长时间,已经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团体,在广大师生心中赢得了温暖服务的良好口碑,“爱心义卖”“走进福利院”等品牌活动植入人心。
  志愿服务不单是一项活动,而是极具潜力的公共事业,“绿源”志愿团当前的志愿服务以社区便民服务活动为多,活动内容与形式仍有提升空间。共青团志愿服务制度建设上要保障志愿服务主体地位,突出重点找准定位,深化常规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长效服务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引导志愿服务在高校蔚然成风,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气氛,昭志愿之光,沉淀高校文化底蕴。
  共青团组织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各高校共青团组织可将分散的志愿力量集中化,将大学生的专业特色与社区需求紧密结合,保证活动持续性;以学校所在城市为中心,扩大活动覆盖面,兼顾校内、周边统筹的志愿服务组织形式,采用行政指导、校企链接等方式充分拓展服务渠道;设计特定的服务主题,定期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开展评估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打响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加大报纸、电视、校园媒体为宣传载体的舆论阵地,以组织培训为平台,全面传播志愿服务精神,打造学生内部的“精神航母”,实现团队的“造血”功能[4]。
  4、以创新发展为方向,以互联网为引导,活化志愿服务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共青团组织主导高校志愿服务,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不菲成绩,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管理模式单一、创造性和灵活性下降、形式僵化等问题,导致志愿者积极性不高,因此,激发志愿服务活力,寻求创新发展是志愿服务的必然趋势,通过制度创新,高校志愿服务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校园文化氛围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网络信息传播,互联网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和凝聚力,互联网为志愿服务带来深刻影响,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能够快速分享信息,有效实现资源共享,相较传统的报纸刊物,互联网平台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数字化方法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公益发展正成为趋势,为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生机。2017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绿源”志愿团抓住时机,主动迅速占领网络平台,积极发声弘扬志愿奉献主旋律,及时更新志愿者招募信息,信息发布透明化、公开化,最大程度确保消息准确快速流通,实现主客体互相性流动、引导内外部舆论环境。
  网络的新兴和运用,让大学生志愿服务不受时空限制,高校共青团组织顺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加快志愿服务向网络化转型。“互联网+”建立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是创新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与志愿活动进行深度融合,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创造新的工作手段和形式[5]。
  当然,应该看到,虽然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如自身建设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资金缺乏等问题,社会参与度有待提高。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是一个庞大复杂的问题。高校志愿服务的有序开展要求其志愿服务机制和志愿者权益能够得到保障,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直接组织者,高校共青团组织需要加强自身管理引领作用,积极帮扶组织引导,通过广泛地征集志愿者、号召人人奉献、拓展展志愿服务途径、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等一系列手段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长久发展。借鉴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经验,利用互联网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坚持创新发展制度,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效果最大化,在努力营造丰富的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的同时,克服困难进一步推动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乐上泓.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育人成效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01):56-57+82.
  [2]姚潇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高校弘扬雷锋精神的途径[J].时代教育,2012(11):89.
  [3]张丽玉.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7):8-12.
  [4]苏玉刚,李文标,丁铭.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品牌化建设――以吉林师范大学“文暖”青年志愿团队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5(19):44+57.
  [5]陈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手段和形式创新研究[J/OL].北方文学(下旬),2016(09):175
  作者简介
  张新笛(1983-),女,山东淄博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