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在药学英语课堂中的研究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医药行业蓬勃兴起,国际间医药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经济往来日益频繁。既了解专业药学知识、又有扎实英语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受到了市场的青睐。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许多医药类本科院校对大学英语教育做出了战略性调整,由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转向提高学生使用英语从事药学专业工作和科研的技能,其教学重心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过渡。
一、专业用途英语(ESP)理论基础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为确保英语学习者能够在专业学科情境下,灵活、恰当使用英语进行书面或口头交际的教学方法。Halliday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首次提出ESP的概念,如今ESP已成为适应全球化浪潮、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英语教学手段。其特征是(1)满足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2)内容与英语学习者在特定工作领域的交际需求相关,(3)教学重点为在专业学科语境下的语言运用,(4)区别于通用英语。在ESP的课堂中,英语语言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帮助其在专业学科领域内,实现英语交流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普通的语言知识点不再是教学重点,与专业学科相关的语言技能培训才是教学核心。
专门用途英语(ESP)主要包括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大使用类型。药英专业的ESP课程从本质上既涵盖帮助学生实现读写药学专业外文文献的学术目的,又包括学生在药学领域内不同语境中使用英语交际的职业目的。因此,把ESP教学理念融入到药学英语教学中既可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又促进英语为药学专业需求服务。
二、ESP在药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
以ESP为导向的药学英语教学目标从以往的普通英语语言教学拓展到了专业语境下英语语言技能教学,为当今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满足了英语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要求。现以我校药学英语ESP课程为例,从多个维度探讨ESP药学英语教学实践。
(一)ESP教材选择
基于需求分析的ESP教学针对性较强。目前,药英ESP课堂教学通常使用现成药学英语教材或教师自编教材。但是现成的教材内容固定,具有普遍性,不能灵活的满足不同学生在特定药学英语语境下的交际需求。所以我校大部分药英ESP课程由教师自己选择、编写教学材料。
HutchinsonWaters(2002)指出ESP教材编写应符合真实性、实用性和准确性的原则。真实性是指语料必须与本专业相关,是在现实语境中真实交际所使用的材料。实用性是指语料种类丰富,涵盖科技文章、学术文献、实验报告、操作守则等各方面内容。而准确性则指教材语言符合以英语为母语国家人惯用的表达方式,如摘自原版的报刊杂志、学术期刊或广播电视中的自然语篇。在编写药英ESP教材时,为了满足这三项基本原则,我们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考察药学英语交际涉及哪些语境,有怎样的语言特征,以确保教材内容的针对性。
需求分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学习者的学习目的,(2)目的语使用场合,(3)学习者使用目的语时的身份,(4)目的语使用内容,(5)目的语使用形式。教师通过网上调研、药企考察、发放问卷、人物访谈等方式调研了药学领域内英语使用的相关情况,并将调研信息和需求分析加以整合,得出学生在未来工作、科研中会遇到用药交代、药学会议、药物研发和药品销售等情境。药学领域内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应该胜任向外商介绍药品功效、参与国际合作新药开发研讨、对外药品销售谈判、用药指导、迎接外宾等工作。以上需求调研结果成为药英ESP课程材料编写的重要依据。此外,为保证ESP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我们选取真正的专业语篇材料,而不是单纯的外语教学材料。这些材料都来源于原版的英文药学专业教科书、专业的英文学术期刊或实际工作情境录像等。学生通过学习地道的原版专业材料,内化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语言思维方式,提高药学英语交际能力。
(二)ESP教学方法
Strevens在对专门用途英语本质的阐述中,强调ESP教学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学生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药英ESP课程采用传统语法一翻译教学法,由于本校的大部分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并没有接触过药学专业内容,因此在原始积累的初级阶段采用语法一翻译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翻译文章内容来讲解英语的语言和用法,学生通过机械记忆单词表生词的方式大量积累药学专业英文词汇、建立药英知识结构框架,夯实药学英语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这种缺乏互动的教学方式若长期使用,并不能满足学习者在药学专业领域下进行英语交际的实际需求。因此,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药英知识基础后,我校药英课堂还采用内容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语篇分析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药英的实际应用能力。内容教学法(CBI)是通过使用目的语讲授专业内容,把语言系统与专业学科融合起来的教学方法。例如,将红霉素(erythromycin)的专业知识融入用药交代的实际情境中,学生既可掌握红霉素(e-rythromycin)的藥理知识,又可了解erythromycin的构词法,由词根erythtro(赤)和后缀一mycin(霉素)构成。此后,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强化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用药交代情境中常使用的Take these three times a day,with meals.,be sure to,1 would like you to等惯用的英文表达,并在教师设定的模拟情境中尝试实际应用所学内容。此外,在讲解药英类专业文献阅读和写作时,我们还采用语篇分析教学法,通过分析篇章结构及语言使用特点,逐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药学专业科研类文章中的语言现象及功能。总体来讲,药学英语语篇及语域特征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读者群而变换。例如,药学专著或药理报告的受众群体为药学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文章的语篇技术性较强,术语较多,且句法较为严密;但药品说明书或新药宣传手册的受众群体多为生产销售部门和普通消费者,因此文章语篇较为通俗易懂,专业术语较少,句法较为灵活。因此,使学生熟悉不同类型药英文章的写作思路及语言特点,对于培养学生药英专业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三)ESP师资培养
在ESP教学中,无论在教材的组织编写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设置方面,教师都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余樟亚(2011)对教师扮演的角色做了充分的论述,在此研究基础上,我们认为药英ESP课程教师应做到英语基本功扎实,课程设计合理,与学生和专业教师合作无间,专业研究深入,教学测评规范。
我校一再强调英语教师和药学专业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交流、促进相互沟通,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科研交流等方式相互学习借鉴,以此来巩固提高教师英语基础、拓展药学专业知识,为ESP教学培养复合型教师。跨学科教师整合学科优势,实现学科的交叉性、互补性。此外,我们还向教师提供出国访问的机会,派遣教师进行ESP访问交流以提升教师的ESP教学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规范教师考评制度。
三、结语
将药学ESP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中,准确地定位了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加强了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的相关联系。以ESP为导向的药学英语教学是新时期大学英语转型的必然产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措施。然而,以ESP为导向的药学类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在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找。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学生的学术、就业需求,及时更新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加强跨学科领域合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辟出一条提高学生药学英语交际能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