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0|回复: 0

2018劳动法的定位、原则与劳动法完善的关系探讨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27 18: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劳动法的定位、原则与劳动法完善的关系探讨
 1994年7月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至今已有18年。那时, 我国刚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市场主体的定位还不够准确, 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还不够清晰,对处理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中的问题论文联盟http://还缺乏经验。到了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中国已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深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也已成功告一段落;农民进城就业规模越来越大。由此影响到经济成份、就业方式、用工形式等也越来越多样化,劳动关系比以前复杂得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任务也远比以前艰巨。
  一、《劳动法》的重要作用
  《劳动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专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是劳动法制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劳动法》的实施,对于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完善劳动法
  (一)劳动法应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权理念。  http://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已逐步成为法律生活中普遍的价值观念。人权的基础是生存权,生存权的基础是劳动权,劳动法正是维护劳动者劳权的法律。作为宪法子法的《劳动法》,在完善过程中,应该更进一步体现人权理念,增加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既体现了劳动法对劳权的保障,以及宪法人权保障的原则,又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劳动争议的分离。
  首先,《劳动法》中的第十章劳动争议,实际是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规定,我国规定的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是一裁二审,一裁的机构属劳动部门管辖。我国对职工的管理分属两个部门,即劳动部门和人事部门,传统意义上劳动部门管理工人,人事部门管理干部。劳动争议的主体已由工人或体力劳动者逐渐转变为既有工人,也有原为干部的经理、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那些以前管理这些普通工人的管理者,如部门经理,CEO,硕士,博士等白领阶层人士,如今也是劳动争议的当事人。 论文网 http://
  其次,传统意义上的劳动保险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职工,职工的生、老、病、死、伤残统统由单位承担,如果单位不按国家政策办理,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告单位。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险,是由单位和职工共同向政府缴纳社会保险基金,职工的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都由政府埋单。如果政府不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侵害了职工的权益,按照现有劳动法规定,职工要到政府管辖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告政府。
  (三)标准化、具体化、可操作性。
  我国的《劳动法》有些内容不够全面,条款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它还不是一部法典式的劳动法,也只能叫作劳动基准法。如集体合同制度,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法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我国《劳动法》只有三条原则性规定,没有相应的具体行为规范。为了解决《劳动法》过于原则的问题,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做了不少以规章充实《劳动法》内容的工作,如《劳动法》颁布后的短期内就颁布了长达百条的《实施意见》和一系列配套规章,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等等。同时,各省、市的人大、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也颁布了大量地方规章。但是,这些规章、解释、办法的效力和等级无法与法律  http://

代写论文 htt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