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法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
›
2018乡镇政府执行力的提升与公众参与的关系分析
返回列表
查看:
327
|
回复:
0
2018乡镇政府执行力的提升与公众参与的关系分析
[复制链接]
6746555
6746555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26 20: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组织,是整个政府系统的基石,其最大特点是直接面对广大服务对象并提供最基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可以说,乡镇政府是我国农村建设的主导者和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其执行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体战略的实现及实现的程度。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公众参与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已成为乡镇政府执行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换言之,公众参与为我国乡镇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路径。
一、公众参与乡镇政府执行力
提升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突破传统文化的禁锢,形成现代行政文化理念
政治参与文化是一种主体性文化,它是通过参与者对政治系统和政治过程的种种心态表现出来的。[1]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形成了适应其社会形态的行政文化并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在传统的集权统治体制下,逐渐形成了官本位的执政理念,广大农民被排除在权力领域之外,服从统治者的命令是其不可抗拒的义务。在这种封闭和专制的文化体制下,政府只注重管理而忽视执行,许多政策往往只是一些表面上的传达和倡导,至于具体落实则无从谈起。而公众参与则有利于政府突破传统行政文化的禁锢, 形成现代行政文化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从而使政府从注重行政决策和行政过程转变到注重行政结果上来。
(二)有助于提高村民的政治地位,消除村民的政治冷漠心理
乡村是村民的乡村,村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的事务是村民的事务,村民的事务要靠村民去解决。过去,由于乡镇政府对权力的垄断,导致广大村民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政治冷漠心理,逐渐远离乡村公共生活,使乡镇政府在实际的管理中失败频发。如今, 村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乡镇政府改革,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政治地位,而且可以使村民有目的、有意识地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缩小其了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消除了政治冷漠心理。同时,还有利于调整农村社会利益结构,减少国家政权与村民之间的直接利益冲突,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有助于增强政府改革的动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共事务逐渐复杂化,这就要求政府必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政府改革的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内部的压力和诉求而主动变革,另一方面是因外部的压力而被动变革。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很少重视公众的需求;现在,随着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强,政府必须考虑公众的需求,这些来自外部的因素极大地推动着政府不断加快改革步伐,促使政府确立以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改革方向,完善治理方式,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四)有利于调整乡镇权力格局,构建良性互动网络
传统的乡镇社会是一元化社会,社会的构建是建立在权力关系基础之上的,这种权力关系是一元化的,权力格局是单向性的,即政府垄断权力资源。权力距离导致了公众对政府和官员的疏离和冷漠。[2]在这种情况下,村民在乡镇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只能被动地接受,不可能有所作为。公众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权力格局,促进了权力关系的平衡,使单向性的权力关系转变为双向性的关系。村民不再是简单的服从和接受,而是有了提出要求和建议的权利,对此,政府必须对其需求和建议作出回应。除此之外,其他社会主体的力量也在增强并成为社会权力关系中的一个节点,他们之间相互联系进而形成了一个互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各社会主体相互沟通、相互制约、相互协商,以保障社会的稳定有序。
二、现阶段乡镇政府执行力提升中
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在执行机制层面:公众参与渠道单一且缺乏保障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公众的政治参与奠定了基础,公众因此能够广泛、深入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使得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民主政治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但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公众的政治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参与的内容与实质脱节。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希望通过公开的意见表达来影响政策结果,维护切身利益进而维护公共利益,但目前的许多参与却存在着内容与实质脱节的现象,使得公众参与蜕变为一种贴着法治、公正与民主权利标签的形象工程。[3]其次,参与形式单一。现阶段的公众参与形式主要是人大代表参政议政、信息公开与领导接待日。目前,在我国,一些人大代表往往不能完全代表民意,更多的是代表精英阶层的利益;信息公开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形式主义,而政府领导则很少有时间接待上访群众。再者,公众参与渠道呈现出单向性特征,缺乏双向交流,即缺乏政府回应。这就使得公众的需求和建议往往被束之高阁,政府依旧按照原来的模式进行管理,参与渠道异变成接受命令的渠道,失去了真正作用。最后,参与渠道缺乏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在实践中,某些地方政府提供的许多参与方式都只停留在形式层面,成为领导者或是政府部门宣传政绩的方式,如公布领导人信箱或热线的方式,但大多数情况是邮件发不过去,热线打不进去。
(二)在执行主体层面:消极对待公众参与
传统行政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还在影响着某些政府官员,使其过分地看重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以及公权力。因此,在针对政府部门执行力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往往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进行改革,只重视自身建设,把改革变成自己的事,认为改革与社会和公众无关,这种狭隘的改革观念对政府改革产生了消极影响。首先,政府改革的内化导致了改革的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政府只重视自身建设,只在政府内部寻找改革突破口,忽视外部环境的作用,这就使得政府无论怎样改革,都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还会陷入改革失败改革的怪圈。其次,政府改革排斥公众参与致使改革偏离了目标。公众的需求是政府改革的根本动力,公众利益的实现是政府改革的根本目标。缺乏公众参与的改革,政府只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忽视公共利益的实现,这样实现的目标必然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不符合公众的利益。再次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