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本版
用户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法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
›
2018浅析刑法解释的立场
返回列表
查看:
308
|
回复:
0
2018浅析刑法解释的立场
[复制链接]
2588180
2588180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0
回帖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25 18: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浅析刑法解释的立场
摘要法律规范是以规定法律行为为内容的行为规范。法律规范以抽象的类型化的行为为基本内容,表现为一个抽象的行为模式,指引着人们行为的实施。同时,法律规范必然要与社会的具体事实相结合方能发挥其作为行为规范的作用。要将法律规范更好地与具体的事实相结合,就有必要对其作出说明和解释。由刑法不同于与其他部门法的基本属性决定,刑法解释在其观念和规则上具有相对的独特性。同刑法规范一样,刑法解释所涉及的往往是社会生活中较为重大的利益。不同的刑法解释立场会得出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因而,对刑法解释基本立场的关注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法律规范刑法解释解释论
作者简介:李楷,西南政法大学2010级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王保帅,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
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012-02
一、刑法解释理论争议
刑法解释,即是对刑法规范的阐释说明。从作为现代刑法理论鼻祖的贝卡里亚绝对排斥对刑法规范的解释,到现代刑法理论对刑法解释的接受和完善,根植于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刑法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刑法解释的理论,主要包括主观论、客观论两大分野。 http://
(一)主观解释论
主观解释理论,也叫形式解释论。主观解释论主张,法律规范是立法者立法时意志的体现,是立法者意志的产物,法律规范的内容取决于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赋予它的含义。主观论者认为,刑法解释的目的是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的意思,解释结论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是否正确的表达了立法者当时的意思。因而,主观解释论又被称为立法者意思说。主观解释论强调,对刑法规范的解释应严格按照其字面含义,即根据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来推测立法者的意思。如果有证据表明文字的通常含义同立法者在立法时试图表达的含义不一致是,应当采用与立法者愿意相一致的含义,即使这种含义有时候显得牵强。
根据学者们的概括,主观解释论的立论基础主要有如下三点:首先,只有立法者才知道自己的意图;其次,立法者的意思是一种可以借助立法文献加以探知的历史事实;最后,依据三权分立原则,执行机关应当依法裁判或决定,而法律只能由立法机关来制定,因此,立法者的意思在法律适用上应当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土建|机械|车辆|制造|材料
化学|环境|生物|医学|制药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历史专区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