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本版
用户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法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
›
2018何必强拉观众看死刑
返回列表
查看:
306
|
回复:
0
2018何必强拉观众看死刑
[复制链接]
3714649
3714649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0
回帖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25 17: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何必强拉观众看死刑
震惊中外的中国船员湄公河遇害案已初步告破,凶手糯康等人也于3月1日伏法。糯康等人伏法前,相关媒体作了直播跟踪报道,镜头一直截止到各人犯被带出看守所。死刑犯临死前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亲人的怀念等复杂的情感,通过媒体实时展现在全世界观众面前。
这样的临死直播引起了很大争议。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反对者认为此举违反了刑事诉讼法。
根据刑事诉讼法,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但不应示众。对糯康等人伏法前的临死直播是否算一种示众呢?
在说死刑的示众前,先来说说死刑吧。
作为刑事处罚的终极手段,死刑有着悠长的历史。死刑的存废在国内已经争论了很多年且还会在未来的很多年一直争论下去。前些年立法对某些经济犯罪取消死刑,就遭遇了很大的压力;海峡对面的台湾,前些年也曾对取消死刑有过激烈争论,但最终仍然不了了之。对死刑的全面取消,是国内很多立法者和理论研究者在刑罚问题上的终极理想。
死刑的存废,并非当政者拍拍脑袋或者死刑存废论的某一派别就能决定的。一个国家的社会价值观、历史渊源和文化取向,以及民众的文明开化程度、宗教教义等因素,综合决定了这个国家法律规范的人文色彩。 论文代写 http://
综观世界范围内死刑的保留者,大多是一些法治程度较低、经济不甚发达、缺乏温和的宗教教义或以偏激的宗教教义为圭臬的国家和地区。
既然死刑是为了威慑,那么死刑执行的公开和示众在很长时间内也成了死刑刑罚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闹市斩首、枭首示众等死刑公示行为,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道风景。
随着中国近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现代文明中的人道主义得到传播,人文关怀理念逐渐被接受,死刑的威慑作用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和质疑。在我们不断修改的刑法中,死刑虽仍保留,但出于避免血腥和残忍,以及尊重被执行死刑者人格和隐私之需要,死刑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化学|环境|生物|医学|制药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