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7|回复: 0

2018论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25 16: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 代写论文 http://www..Com
法律的有效执行离不开国家强制力的干预,没有国家强制力的干预,任何法律都如同虚设。袭警行为对于社会有很大的危害,既严重威胁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又降低了警察执法的效率,同时损害了国家权威,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当前我国有关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于袭警行为实行刑法规制成了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有关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袭警行为缺乏明确的罪名
  在执行司法的过程中,我国的刑法仍然存在很多缺陷,例如对于袭警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没有明文规定,导致是否成立袭警罪的意见不统一。认为需要成立袭警罪的人员认为袭警行为对于社会有很大的危害,认为袭警行为既严重威胁警察的生命健康,又不尊重国家刑法的执行,结果降低了警察执法的效率,而且还降低了民众对警察执法及司法的信任程度[2]。此外,他们认为成立袭警罪对于打击犯罪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犯罪行为的发生。认为不需要成立袭警罪的人员则认为袭警行为并不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危害,不至于构成严重的犯罪,低估了袭警行为对于社会的危害,不利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二)妨碍公务罪导致定罪量刑不一致
  妨碍公务罪是指通过威胁、恐吓、暴力等手段妨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妨碍公务罪的法律规定与袭警行为有一定的共同性,遗憾的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妨碍公务罪这样的罪名并不能体现出袭警行为对于社会的重大危害。只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袭警行为的罪名,才有利于执法人员的正常执法,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其次对于妨碍公务罪罪名的定罪标准不一,最高刑可高达3年有期徒刑,对于死亡或者重伤却缺乏明文规定,如此不完善的法律规制对于警察的人身安全没有足够的保障,也不利于司法机关量刑。妨碍公务罪已经不能有效遏制袭警行为的发生,因而在妨碍公务罪的基础上延伸出故意杀人罪及故意伤人罪很有必要。在实际司法执行过程中,在处理共犯或者牵连犯的问题上,往往没有一致的结果,混淆了普通的死亡和重伤与故意犯罪导致的死亡或重伤,因此将袭警行为的巨大危害性掩盖了,最终导致司法判刑对于犯罪人员没有起到震慑和警告的作用,对于袭警行为也不能有效的遏制和预防[3]。  简历大全 http://www..com/html/jianli/

  二、关于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对策
  (一)明文成立袭警罪罪名
  为了确保人民警察能够有效执法,确保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完善刑事立法成了首要研究的课题。袭警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警察的执法,对人民的生命健康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成立袭警罪已经刻不容缓。成立袭警罪首先要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刑法,增加袭警罪罪名,然后由最高人民法院对于袭警行为进行明确规定,确定袭警的严重程度以及提出量刑标准。这样成立的法律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同时也符合成立罪名的规律。我国的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包括冒充警察、非法贩卖警察使用武器等侵犯国家权威的行为,而袭警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警察的利益,更严重侵犯了国家的权威,因此很有必要将紫荆最纳入刑法汇总,这样才能确保警察的正常执法,使国家执法权威免受伤害。此外,成立袭警罪名的主要目的是使国家权威免受侵犯,同时确保警察的人身安全,因此袭警罪应当明确对象,也就是正式的在编警察,不包含警察家属或者协助警察执法的人员。正式的在编人员代表的是国家权威,而受公安机关聘请的协助警察执法人员,并没有执法的权利,而警察家属更没有执法权力,根本不能代表国家权威。因此袭警罪保护的对象只能在编的正式警察。  开题报告 http://www..com/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二)修订完善法律法规中对于袭警行为的配套性规定
  隐性规制模式、显性规制模式、双重规制模式是袭警行为的三大刑法规制模式。隐性规制模式是指在具备法律效力的法律中不单独成立袭警行为的罪名,而是将这些行为归类为妨碍公务罪名,这样的模式被部分国家使用。显性规制模式是指在具备法律效力的法律中单独成立袭警行为的罪名,这样的模式广泛被欧美国家使用。双重规制模式是指在袭警行为的问题上,以隐性规制模式为主,以显性规制模式为辅的模式,这样的模式被部分国家使用。对于袭警行为来说,双重规制模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首先将《人民警察法》修改完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保护警察执法的有关规定,以确保人民警察在执法的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其次将《治安管理处罚法》里面妨碍警察执法的规定衔接上《刑法》袭警罪。最后要确保法律法规与显性规制模式保持相一致,这样才能建立针对袭警行为的完整的法律体系,维护国家的执法权威,确保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三、结语
  袭警行为的日益频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为了有效降低袭警现象的发生概率,一方面要明文成立袭警罪罪名,另一方面要修订完善法律法规中对于袭警行为的配套性规定。袭警罪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而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则起到威慑作用,通过两者结合,有效减少袭警现象的发生概率,确保顺利实施国家刑罚权,维护国家的执法权威,确保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