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法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
›
2018论法律援助制度
返回列表
查看:
231
|
回复:
0
2018论法律援助制度
[复制链接]
7331068
7331068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24 20: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法律援助制度是指由国家设立专门机构,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费用提供法律援助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崇高事业,其实质是法律扶贫、扶弱,它使人人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实现自己的法定权益,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既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据测算,因为经济的严重短缺,我省每年需要提供法律援助而实际得到援助的只有四分之一,许多纠纷和案件不能及时得到法律援助,困难群众诉讼难的状况还难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根本改变,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为法律社会关系的实现提供了司法程序的保证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它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以国家意志的形式确定公民权利义务,用以规范人们在各个社会领域里的相互关系,可以称法律社会关系。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由国家设立专门机构,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费用提供法律援助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崇高事业,其实质是法律扶贫、扶弱,它使人人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实现自己的法定权益,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既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据测算,因为经济的严重短缺,我省每年需要提供法律援助而实际得到援助的只有四分之一,许多纠纷和案件不能及时得到法律援助,困难群众诉讼难的状况还难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根本改变。它是国家以法律化、制度化的形式为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减费的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利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司法救济制度。
一、我国法律援助的发展概况
1994年,司法部首次公开提出建立法律援助的设想,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始了试点。1996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律师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作出了明文规定,标志着这一制度在我国的真正确立。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对象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建立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我国对法律援助对象的规定有以下特点:①对象相对广泛。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备法律援助条件的都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与中国签订法律援助司法协议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符合条件的,也可申请获得法律援助。②有关特殊对象的规定,体现了对最需要帮助的人优先照顾原则。凡盲、聋、哑、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没有委托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没有委托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刑事案件中外籍被告人没有委托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其他残疾人、老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的,可以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获得法律援助。2、法律援助的主体实施法律援助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以平等实现,是政府应尽的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援助实施主体应该是国家。事实上,法律援助制度的具体实施主体是以律师为主的法律工作者。我国与多数国家有所不同,法律服务队伍除律师以外,还有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因此,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主体就是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3、法律援助的组织形式我国的法律援助基本形成了两种模式:①是建立法律援助中心,由法律援助中心专职律师和由中心指派的社会律师共同承担法律援助业务;②是全部由社会律师提供法律援助业务,或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或律师事务所自行受理,然后到法律援助中心备案并申请经费。由于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允许两种模式同时存在。
(二)我国法律援助的困境
1、立法困境。随着法律援助制度在中国迅速发展,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立法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地方已经通过行政法规和地方立法的形式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尚处于萌芽阶段,立法工作还处于零乱无序状态,对法律援助制度仍缺乏明文规定。
2、机构困境。①法律援助机构未形成统一模式,缺乏规范性。各省、市法律援助活动各具特色,法律援助各种模式并存。②法律援助机构职能不明确。自从1997年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成立后,省一级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就成为了首要工作,但是,省一级专门机构大多是法律援助监督指导、协调的机构,并非具体实施机构,而地方虽然挂了法律援助机构的牌子,却没有专门人员开展工作,形同虚设。
3、资源困境。①人力资源困境。一是数量不足,提供法律援助的人员必须熟知法律,有丰富的办案经验,而我国符合这样标准的人员即法律援助的主体主要是律师,从数量上看,我国职业律师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一。二是素质不高。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差异,法律服务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平衡性。②资金资源困境。一是资金来源没有明确规定。虽然相关法规将国家财政拨款作为法律援助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没有规定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因而不能建立起国家对法律援助的最低经费保障机制。二是资金不足。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不很发达,国家和许多地方财政拿不出充足的经费投入到法律援助事业中去。财力的不足,影响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
二、我国法律援助中的明确规定为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奠定了基础
1996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是在我国立法史上首次将“法律援助”明确写入法律,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建设一个重要里程碑。1996年5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对法律援助的有关内容作了专章规定,《律师法》第六章规定:“公民在赡养、工伤、刑事诉讼、请求国家赔偿和请求依法发给抚恤金等方面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是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获得法律援助,律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尽职尽责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这些规定明确了公民获得法律援助范围和律师必须依法承担的法律援助义务,并为制定法律援助的专门立法奠定了法律基础。
三、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架构、申请援助的条件、实施主体、资金来源
1、在国家一级建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统一对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指导和协调。
1997年5月26日,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主要负责对法律援助作进行业务指导,制定全国性的法律规章制度、中长期发展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全国法律援助工作事宜,开展与国外法律援助团体及人士的交流活动等等工作。同日,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成立,中国法律援助是基金会的主要职责是募集、管理和使用法律援助基金,宣传国家的法律援助制度,促进司法公正。其基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内社团、企业、商社及个人捐赠和赞助,基金存入金融机构发取的利息,购买债券和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收益等。
2、在省级地方建立省、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对所辖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指导和协调。
3、在地、市(含副省级)地方建立地区、市法律援助中心行使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和组织实施的双重职能。
4、在具备案件的县、区地方建立县、区法律援助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本地的法律援助工作,不具备建立法律援助机构条件的地方,由县、区司法局具体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
中国法律援助的三个专业实施主体是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律师主要提供诉讼法律援助(包括刑事辩护、刑事代理和民事诉讼代理等)和非诉讼法律援助;公证员主要提供公证事项的法律援助;基层法律工作者主要提供法律咨询、代书普通非诉讼事项的帮助等简易法律援助。中国法律援助有三个基本资金来源,政府出资、社会捐赠及行业奉献(主要指义务办案)。
四、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现行社会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律援助的建立为法律社会关系的实现提供了司法程序上的保证。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它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以国家意志的形式确定公民的权利义务,用以规范人们在各个社会领域里的相互关系,所以也称法律社会关系,法律所确定的社会关系并不自然转化为现实的社会关系,它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司法程序制度加以保证,英国政治家波林布鲁克曾指出:“制定法律一件易事,难的是使他们有效”。司法实践中的大量事例也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与障碍,因公民经济收入的差异而影响法律社会关系的实现就是其中的困难与障碍之一,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些事实而产生的。一是随着大量的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公民政治权、经济权利和其它社会权利越来越广泛,相应的各种权益之条也空前增加,大量涉及公民权利的纷争需要采取诉讼和非诉讼的形式加以解决。二是法律和诉讼及非诉讼活动作为一种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尚不能够被一般人所掌握和运用,社会需要专门的法律服务,而法律服务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又是有偿的。三是由于经济收入的差异,有一部分公民在发生法律纷争时因经济困难而请不起律师,无力获得法律援助服务,因而形成了法定权利上的平等与保障权利实现的经济条件不平等的矛盾,使些人在需要诉讼方式保护自己的法定权利时,失去了司法和平等保护,进而又失去了程序法规定的公民平等诉讼权利,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就是从保障法律社会关系实现所必需程序制度上弥补了这些缺憾,其意义不仅在于减免了当事人的费用,使其获得了法律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保护当事人平等的诉讼权利,使司法程序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切实保障法律所规定的社会关系得以实现。
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为目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国家”已被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确定治国方针,我们应当按照这一方针,借鉴各国法律援助制度中的有益经验,探索建立一种适合我国的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
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支持法律援助是一种国家行为,是保障公民法律援助制度,而且都是由政府负责实施的,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政府每年用于法律援助的财政支出相当惊人,美国4亿美元,仅600万人的香港,1992年于1993年度用于法律援助的财政支出的就达1.6亿港币。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财力有限,部由政府来负担法律援助项目的开支还很不实际,因此在政府拨款以体现政府对实施法律援助就尽义务基础上,可以像其它一些社会公益事业一样,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接受热心这项公益事业的国内外人士的捐。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解决法律援助经费问题上,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在法律援助的方式上,可以采取多种模式并存。一是由国家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通过减、免费用的办法,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或非诉讼的法律援助。二是通过法律规定律师每年必须无偿的承担一定限度内的法律援助义务,另外也可以为一些律师志愿者支义务地承担法律援助任务。三是通过国家公证机关、乡镇法律服务机构开展法律援助,将法律行为,法律事实的公证、乡镇法律服务工作也纳入法律援助的内容, 将一些已获得律师资格的非执业律师或具有法律知识、经验的人员组织起来,承担一些法律援助任务,这样也可以为其参与司法实践提供一些机会。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